我们或许会发现,孩子在学校参加某某比赛后,有发脾气、掀桌子、放弃下次比赛,这些输不起的表现,因为对他来说,输掉比赛代表的不仅仅是自身能力的不行,而是让他感觉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
自我价值感一旦形成,就会比较稳定。
所以,当孩子输不起的时候,父母光靠口头上给他打气、讲道理是起不到根本作用的。父母需要做的是在平时帮助孩子提高自我价值感。
具体来说,如果孩子从小得到了太多“你真棒”这样的表扬,那就要减少对孩子的表扬。
为什么呢?真正的自信不是建立在成功之上的,而是无条件地相信自己,即使失败也认为失败只是暂时的,不管经过多长时间,自己一定能做成什么。而表扬带给孩子的正是建立在成功基础上的自信,是虚假的自信。表扬就是在孩子做出某种行为的时候表示出赞赏。这就暗示孩子,TA的价值在于成功做成事情本身,或者说,TA的价值与事情的成败直接联系在一起。
但人总会失败,一旦失败,孩子就会认为,没有成功,就没有自我价值。于是,他的自我价值就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为了不失去这个条件,孩子就会患得患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所以,父母要少表扬孩子,而多关注孩子在做事、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付出的努力。比如,孩子喜欢围棋,平时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围棋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下围棋?”、“围棋和数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让孩子自己发现这件事的兴趣点,发现努力背后的其它意义,让他认同这个事情的同时,也在认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