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意是什么?古人一开始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来变成贬义词

  • 这句话出自哪里呢?
    •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最早见于明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 “眉公”实际上就是明朝末年的陈继儒,他曾说过:“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 从陈继儒的这段话愿意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一直被意无意被曲解了。句中说得很明白:女子能识文断字、深明大义,当然是贤德,可见不排斥女人读书、明理。只是女人如果识字多了,才学高深,可能沉迷于戏曲剧本、挥洒“文墨”于不正当的地方,这样可能失去“控制”,反而不如不识字、少识字!
  • 古人想表达的意思
    •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对男人与女人具有不同的“才德观”,古代人一向看人是“德”重于“才”,一个男人如果才能稍微次一点,但是道德高尚的话,因为以“德”为本,故舍“才”取“德”,我们依然认为他是一个“有才”的人!
    • 至于女性,古代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而重视她们的“妇德”,甚至担心“才可妨德”,一旦能干的女人出来主事,就叫“母鸡司晨”,非祥瑞之兆。
    • 即便一个女子真的有才,她也不能显露、张扬自己的才能,必须看上去就像无才一样,尤其是在丈夫面前,她必须得让丈夫来崭露头角,这是女子的谦卑之德。因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
    •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被有意曲解成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也就是荒谬地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以“德”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雪颖 2019-01-12 阅读0 时光飞转,岁月变迁,人们总是会曲解很多古代哲人留下的谚语。比如“女子无才是德”...
    颖灿阅读 860评论 0 4
  • 骑天大胜 焦点少年班坚持分享第332天 星期二 2018.6.12 最近我考试是这件事情所困扰,而且明天语文模拟测...
    骑天大胜阅读 203评论 0 0
  •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还有小姨去果树地里抓知了去了。 这是我发现的第一只 没一会,我们就满载而归。 回到家,...
    卞奥琳阅读 165评论 0 0
  • 毕业至今快5年了,这也是笔者从事测试行业的第五个年头,偶尔翻看下testerhome / 51testing 或...
    企鹅_0141阅读 633评论 2 4
  • 原生态滋补品著名品牌【意康德】诚招全国代理加盟商◆★◆小本创业好项目,互联网创业案例,现在致富0元创业商机,互联网...
    尼尼可可阅读 324评论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