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句话出自哪里呢?
-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最早见于明朝张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 “眉公”实际上就是明朝末年的陈继儒,他曾说过:“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 从陈继儒的这段话愿意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一直被意无意被曲解了。句中说得很明白:女子能识文断字、深明大义,当然是贤德,可见不排斥女人读书、明理。只是女人如果识字多了,才学高深,可能沉迷于戏曲剧本、挥洒“文墨”于不正当的地方,这样可能失去“控制”,反而不如不识字、少识字!
-
古人想表达的意思
- 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对男人与女人具有不同的“才德观”,古代人一向看人是“德”重于“才”,一个男人如果才能稍微次一点,但是道德高尚的话,因为以“德”为本,故舍“才”取“德”,我们依然认为他是一个“有才”的人!
- 至于女性,古代人向来就不重视她们的才学,而重视她们的“妇德”,甚至担心“才可妨德”,一旦能干的女人出来主事,就叫“母鸡司晨”,非祥瑞之兆。
- 即便一个女子真的有才,她也不能显露、张扬自己的才能,必须看上去就像无才一样,尤其是在丈夫面前,她必须得让丈夫来崭露头角,这是女子的谦卑之德。因此有“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类话。
-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被有意曲解成妇女无须有才能,只需顺从丈夫就行。也就是荒谬地将女性的“德”与“无才”紧密联系起来,以“德”为由,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
- 关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大汇总: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79832978 或者 https://blog.csdn.net/m0_37700275/article/details/82972318
08.“女子无才便是德”原意是什么?古人一开始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后来变成贬义词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