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养富养,都不如“陪养”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北崖

1

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一个男人哭了。2019年刚过没几天,坚哥就在饭局上来了这么一出。

就因为席间在手机上看了一段陆毅和10岁的大女儿贝儿的视频,酒还没怎么喝呢,眼圈就红了。

他说:“都是76年的人,你看人家陆毅,多有当爹的样子,你看我,闺女10岁了,没陪她过过一个生日。上个月出差,看到一双很漂亮的靴子,愣不知道该买多大码的。”

坚哥坐拥两家公司,家财万贯,在生意场上颇有些名气,但工作也忙得够可以。

他以前是摇滚迷,偶像是窦唯、张楚、唐朝那拔人,在大学里组过乐队,长发披肩,吉他弹得倍溜。

一看到陆毅和女儿一起弹吉他、合唱《贝加尔湖畔》的场景,坚哥就一下子崩溃了。

这个再苦再累再难都不吭声的男人,就这么看着手机,哭得稀里哗啦。

人往往就这样,为了让家人过上想要的生活,结果没了自己的生活。

大家纷纷安慰,可转头想想,陪孩子这事,在座的十来号人还真没有哪个能做到。

末了,坚哥苦笑着说,“哥几个见笑了,咱们赶紧结束,都回家陪孩子吧。”

他说,孩子啊,什么穷养富养,都不如“陪养”实在;什么穷爸爸富爸爸,都不如“陪爸爸”靠谱。


2


作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孩子,我和许多人一样,属于野蛮生长型的。小时候父母一年到头忙于生计,又不识字,缺席了我们的成长和教育。

记忆里,好像瞬间就从小屁孩到了青年,哪有什么少年、青春,沉重的生活把人生好几个阶段压缩折叠了。

要说这对人生没影响那是瞎扯。有些经历缺失了,依靠脑补,那是怎么也补不回来的。

更严重的后果是,我没有经历过有父母陪伴的童年,长大后,也不知道如何陪伴自己的孩子。

我自然而然地认为,孩子也会像我们一样,可以一边长一边开挂,从此跨越阶层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我错了,时代不是以前的时代,孩子也不是以前的孩子了。当我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抗拒学习时,想坐下来和孩子一起聊聊,却发现他已经不爱和我说话了。

我竟然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孩子成长中的“过客”,想挽回时,却发现已经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

要说忙,估计陆毅比我们忙多了,但人家就能带着女儿去工作现场,甚至让女儿读剧本给自己听,一起演戏,工作陪伴两不误,一派父女情深。

陆毅,从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到秉公执法的侯亮平,塑造了众多角色,但他始终觉得,爸爸这个角色是最好的。

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连陪伴这俩字都不敢看。所以,坚哥哭了,我心里也没好受到哪里去。

孩子小时候不陪,等他大了,你想陪他都已经不再需要了。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这是一个没有回头路的结局。


3


据我观察,同样是陪伴孩子,朋友圈有两种比较糟糕的方式。

一类是“隐性失陪”。这类朋友上班打拼累成狗,回家比较放松,而且喜欢跟孩子一起“放松”,各玩各的手机,大人看剧、刷微信,孩子玩游戏、刷抖音。

这种陪伴把家长变成了“隐形人”,说是在陪孩子,其实很敷衍。

一类是“填充失陪”。这类朋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把孩子扔给辅导机构,用各科学习和兴趣特长填满孩子的时间,家长所能做的,就是陪他们到不同的教室。

这种陪伴缓解的是家长的中国式焦虑。仿佛交上一大把钱,辅导机构就会交还给我们一个理想的孩子。说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好不好,他们并没有真正问过他们。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从小上各类辅导班,成绩出类拔萃,读的是这个城市最好的小学、中学,前年进入美国一所常青藤大学学习,看起来天下太平、十分圆满。

结果孩子偷偷跑回国,一直在南方躲着,家长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到现在孩子还拒绝和他们交流,而且不告诉他们回国的原因。

陪伴和陪着、和替代填充都不一样,前者有质量,后两者没多少营养,变成了孩子的“看客”。

都说现在的孩子叛逆,其实,不跟大人沟通才是最大的叛逆。

陆毅看到贝儿学弹吉他的时候,不愿意只做观众,做一个陪客,而是偷偷去买吉他学习,最后和女儿一起弹奏合唱同一着歌,他真正融入了孩子的音乐世界,这比那些只会晒娃的高级多了。

所以陪伴这事,真得用心。

其中的差别,在于参与和交流。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父母陪伴孩子,是一段时光;有的父母陪伴孩子,关系紧张。

懂得孩子的需要,参与孩子的成长,那才叫陪伴。否则,凉拌都算不上。


4


陪孩子没有点新鲜的形式,也还不行。

都说现在是“后教育”时代,不是孩子在追着我们走,而是我们追着孩子走。

父母不经意间可能会发现,孩子们有了自己的世界,不努力一下,想陪孩子都跟不上他们的节奏。

有朋友开玩笑,现在父母与孩子最好的连接其实是电子产品,但电子产品却成了最大的导火索,很多鸡飞狗跳都是这么爆发的。

家长们对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玩游戏焦虑不堪;孩子们对家长控制、干涉愤怒不已。

同事家孩子去年偷偷从她微信里转钱给游戏充值,吓得她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摔了孩子1部手机、1个ipad,母女关系一塌糊涂。

孩子愤怒的说宁肯要ipad陪自己也不想要妈妈, 这话听得我们心里都发凉。

荷兰教育家伯纳德·李维胡德所说:“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电子产品肯定不是魔鬼,但也绝不会是天使,如何选择和使用,决定了你是什么样的父母。

就像陆毅给贝儿送科技产品,通过它和孩子一起交流互动,还热心公益,引导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跟着村长去支教”,这不光是陪伴,还延伸了陪伴的温暖。

现在很多朋友都关注留守儿童。其实,不光是广大乡村的孩子们是留守的,城市里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也是一种“留守”,如何陪伴他们,决定了我们社会的温度。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孩子也可以陪伴孩子,甚至陌生人也可以陪伴孩子。他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个丰富的故事。

时光有限,多陪陪孩子吧!


注:1.本文首发于“张先生说平台”,有删节。2.图片来源于图虫创意,均拥有共享版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么晚了还不睡觉的人,不是夜猫子就是偶然性失眠的人。失眠肯定是有原因的。 满腹滔滔江水,此时此刻不知如何去表达。考...
    安宁宝贝阅读 1,410评论 0 0
  • 明天就是腊八节了,俗语:过完腊八就是年!大街上已经开始挂起了象征中国年特色的大红灯笼,喜庆的年味已经踏着二...
    薇雪儿阅读 2,860评论 2 3
  • 档案嘛,其实就是个孩子。 今天,我想说档案,档案这样一个东西真是神奇,承载过去,启迪未来,你透过它了解一个人,了解...
    哈哈胖胖阅读 2,755评论 0 1
  • #玛雅共时能量分享 NS 1.30.13.04 Kin143宇宙蓝夜 西历: 2018/06/30(星期六) 农历...
    塔罗先生三哥阅读 3,1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