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选整理了一部分曾侯森老师直播讲解内容(欢迎观看完整视频版)
简历是工作的敲门砖,是取决于hr是否给你面试机会的重要环节,但是有很多初出茅庐的学生们求职的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写简历,要不简历平淡,不吸引人,要不简历繁琐,没有重点,要不经历平平,想不到有什么可写的,简历往往石沉大海,卡在了求职的第一关,那么作为高校老师,该怎么专业地进行学生简历指导工作呢?
曾侯森老师是专业的简历优化研究者,在简历方面也获得了很多奖项,在简历撰写方面非常具有专业性,同时也是生涯规划的重度沉迷者,专门在高校从事生涯规划教育,所以从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一体化的角度切入,给高校老师做专业性干货分享。
本次分享的内容主要基于两个理念。
第一个理念:成长需求点+痛点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非专业课的教育)中是一个体验性、以学生为本位、生成性、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这4个理念非常适合生涯教育在国内大学中的教育。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不能跟学生讲太多的理论和大道理,一定要解决学生的需求点和痛点,以学生的需求点和痛点来帮助学生成长。
尤其是情景化的问题。比如有时候老师上课会跟学生讲,大学如何谈一场高质量的恋爱或者大学生恋爱学,老师一般都会讲谈恋爱的原则,谈恋爱的标准等等,但是心理学它里面的课程就不一样,因为心理学它讲的是社交技术,是情景化。
比如说如果得体地拒绝别人,礼貌恰当地表达愤怒,伴侣不开心,你该说些什么,如何正确的求得对方的原谅等等,这些都是很多人非常需要的情景化的一些困惑,对于很多普通学生来说,它是情景化的,有助于学生愿意来听,愿意来学,只有他愿意来听,愿意来学才能够影响他。
第二个理念: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
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包含以下4个原则。
1、聚焦意识。我们一定要去聚集在自己的焦点上,自己最主要的高峰成果,个人成长目标相关的事情上,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2、目标导向。向下设计,从最终、高峰成果向下进行创设。
3、成果意识。作为老师要引导所有的学生在成功的过程中要积累成果,有了成果,学生才有自信心,才有成就感,学生才会愿意坚持下去。
4、善创机缘。鼓励学生要善于创造机缘,去拓展学习的机遇和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机遇。
1、如何研究简历,提升专业化?
①学习各种专业知识
参与各种学习,比如说购买网课,阅读大量相关书籍与文章,学习简历的写作技巧,下面比较好的书推荐大家可以看看,另外要去思考hr的思维模式,研究典型的行业的分析报告、典型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和招聘标准,一方面因为岗位的胜任模型和招聘标准其实是一体化的,决定用人单位招人的思维模式和底层逻辑。另一方面因为大学里面对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用人单位需求人才的模式,其实不一定是很匹配和对应的,如果你要进入某个岗位,你就一定要以这个模型来打造自己。
②结识hr
一定有抓住机会接触hr,了解他们面试招人的过程,去听hr讲座,包括人力资源协会的年会等等,了解hr的内部的底层逻辑心态。作为高校老师,一定要敢于走出去,敢于去了解社会。
③收集学生样本
定期跟学生做深度访谈,比如求职成功的学生,分析他为什么获得了面试机会,他的简历好在哪里,失败的深入分析简历存在的问题等等。
④持续输出
比如说可以做一些讲座的课件,生涯规划和撰写简历的课件,去给学生做讲解,讲完之后询问学生课件内容的不足之处,了解他们希望听到的内容,能否解决他们的痛点和问题,然后去反思和改进,还可以每周坚持帮学生做两个简历的优化咨询,或者帮学生做简历训练营等。
二、生涯规划与简历的相互关系
在生涯规划的行动方案中最重要的是要打造成果,包括专业知识成果、专业技能成果、通用技能成果及价值态度成果等,所以要非常注重学生的成果意识和标志性成果的打造,写简历也是同样的道理。
因为曾老师在四川师大,下面以师范生为例,来讲解生涯规划行动方案中成果的打造。
1、师范生在专业知识层面,如何来打造个人成果?
比如说奖学金方面,光说拿了奖学金还不够,还要说明是不是连续三年拿了,是不是全班唯一一个连续三年拿到的,还有得奖学金的百分比等等,用这种强调的词来提高奖学金的含金量。还比如说专业书籍的阅读量,阅读了多少本,阅读了多少字数,哪些大咖的书籍,阅读了书籍之后有没有思维导图,做了多少笔记等,这些都可以写在简历里面,用数据显示自己的亮点与含金量。
除了这些,还可以在大咖学术讲座、论文阅读量、课程思维导图、专业知识的结构图及学科竞赛等层面,用同样的方法来打造自己的专业知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实力。
2、沟通力和表达力对于师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在沟通力和表达力方面如何来证明自己呢?
我们可以通过辩论赛、演讲比赛,还可以说自己每周试讲,比如说专业实习或者在培训机构上课等,累计的次数,累积的场次,讲课的篇数,讲课视频在网上的浏览量,做了哪些团体活动的主持,参加哪些训练营,阅读了哪些书,从而获得了什么沟通技巧,解决了什么问题,都是可以写在简历里面来证明自己的表达力和沟通力,这样就拓展了学生在培养自己行动方案的渠道、路径和思维模式。
“简历+生涯规划”融合一体化
在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他也知道要去做生涯规划,也做了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但是他做完行动方案之后,他不会持续性地去行动,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学生没有真正地认同生涯规划的意识,没有把生涯规划意识和理念深入和内化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成长发展的理念中去。
所以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是很重要的。从教育心理学来说,这个是属于动机提升,动机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就好比一般的家长解决的是学习习惯问题,学习方法的问题,但是优秀的家长往往是优先解决学习动机问题,那生涯规划的动机意识该怎么来做呢,曾老师尝试了很多办法,比如说未来的愿景、生涯环游、生命清单等,也用了人生旅程的故事隐喻模式和案例分享,但是好像对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并没有什么用,效果总是不是那么满意。
但是后来在跟一个学生做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个现象,有规划的学生的求职简历和没有规划的学生的求职简历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就用简历对比,来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通过对优秀简历内容和成果的分析,来看一看其他人在大学4年是怎么来打造自己的。通过这种打造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在大学四年如何来拓展自己的行动方案,来提升自己的成果打造。
这个学生从大一的时候就目标明确且非常坚定,他就是要当中学老师,大学4年所有的努力都是围绕着中学教师这个方向来做的,大家来看看有规划的学生和没有规划的学生的简历,做一下对比。
先看左边的简历他是一个党员,还拿过很多奖学金,当过学生干部和学生会部长,然后在成都四中实习,还参加了学校的志愿者活动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等等。再看右边的这个简历,虽然说他只是个团员,但是他考取了教师资格证,拿过学院的华文杯,学院的教师技能比赛和试讲比赛一等奖,还研究过高考试题,撰写了将近4万字的高考试题研究总结心得,参加过高中语文教学的科研项目,然后去贫困山区支教等等。
看这两份简历,如果你是一个中学的校长,且只要一个人来面试,你会优先给哪一个学生呢?肯定是第二个人吧。
当然不是说第一份简历的学生不优秀,可能考公务员的时候,左边简历比右边简历会有更多的机会,或者是管培生,或者说企业里面,但是在中学当老师这个领域里面,右边的简历就有绝对性的优势。
大家来考虑一下为什么右边的简历在中学会有更多的面试机会呢?校长看了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是校长,你觉得这些成果里面哪些是最打动你的?这一个成果他是如何做出来的?是大四做出来的,还是大一到大四持续性地把它做出来的,要做出这些成果,在时间上要做什么处理和安排,这样子唤起学生的生涯意识,效果要更加具体化。
所以说专业的简历指导者,是能够由小见大,把简历的指导过程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融合为一体,促进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
简历撰写的优化技巧
1、具体化
所有教学生写简历的老师都知道smart原则吧,但原则总归是原则,那我们要采取什么行动,获得什么成果呢,所以实际上是把这一个原则给具体化了,采用了一个具体化的方法来表达,比如学生说负责产品解说、活动组织和调研工作,只说做了这件事情,但具体细节表达不出来,那就算他有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分析能力,但是hr直观感受不到,或许他不认可。
如果我们把它具体化一下,比如说产品解说为三千零顾客做了一个产品性能解说10余次;比如说组织抽奖,在推广会现场参与和组织大型的抽奖活动,吸引了3000名潜在顾客;比如说市场调研、数据分析等,把它写得更具体化一下,这样子事实更清楚,能力更明确,而且更能够获得hr的认可。
2、数据法
①做统计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大学三年期间担任学生会的微信运营,共计编辑文章多少篇,撰写文章多少篇,累计多少万字,共点击量多少人次,其中有多少篇达到2w+,这就是做统计。这种统计的数据有时候看上去数量比较大。
②做类比
比如说大学期间每天跑4000米,4年总共跑了多少公里,相当于成都的火车北站到南站跑了多少个来回,不仅自己成功瘦身10斤,还锻炼了自己的自律和高自我管理能力,那么这个就是做类比。
③比同类
比如东南大学有一个学生大一的时候230斤,然后每天跑7200米,一年下来就成功的瘦身90斤。他第一身体素质变好了,第一身体减肥了,第二意志力增强了,第三学业成长。全年级前3%。第四,成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得到团中央书记的接见。
通过励志故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拓展,有哪些渠道可以来证明自己的成就,证明自己有哪些宝贵的品质,打开写简历的另一种思路,这些能证明自己性格品质的成果经历写在简历里面,同样是可以的。
④比自己
当比不过别人的时候,我们可以比自己,比如说体育锻炼,大一的时候引体向上零个,而到了大三的时候引体向上是满分,我还成为了学校健美队的队员,所以要从自身的经历去挖掘并包装成一些亮点。
⑤找概率
比如说获奖学金的概率是多少,获奖的比例是多少等等。这些都是提高自己成果含金量的一些办法。
3、傍大款
比如学生只说做了60篇采访,其实并不能打动hr。但如果说做了60次采访,其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知名作家阿来等知名人士,这个学生可能做了60次采访,可能只有2个名人,其他58个都不是名人,但是不重要,你把这两个名人写出来就行了,含金量一下就提高了。
这个时候作为老师,通过教学生简历撰写,就应该引导学生今后在做事情的时候,学会跟牛人打交道,让自己的成就更有显著性。
还比如说有个学生,说我是中外诗歌邀请赛一等奖,其实你并不知道他到底厉害还是不厉害,但如果你知道他的获奖比例只有千分之1,还有浙大、北大很多高校教授去投稿参加,他是西南片区唯一的一等奖,这个时候你就觉得他很厉害了。这就是说白了把高校教授给比下去,来衬托自己,最典型的傍大款的思维模式。
4、唯一法
比如学生都会说我大一当干事,大二当副部长,大三当副主席,这样子也没有多大的含金量。如果我们把它挖掘出来,我是校学生会唯一的一个任期满三年的女干部,唯一的一个从干事成长到副主席的女干部,马上含金量就不一样了。还体现了自身较强的稳定性,表现出职业忠诚度。
唯一法和傍大款组合也是一种方法,来看下面这位清华大学的学生的特等奖学金答辩的PPT。
他第一段话说他是物理系必修“四大力学”全满分,一看就是学霸吧。他第二段话说物理系主任王亚愚教授告诉他,他是清华物理系历史上上第一位四大力学全满分的学生,这个时候你就觉得他是学神是吧,但是他说另外一位四大力学满分是中科大的庄小威,现在她是哈佛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这个时候你是不是觉得他是人类的希望?
实际上这里面最牛的是什么?就是庄小威,这是典型的傍大款和唯一法的组合,含金量一下就高得多。如果他仅仅是说我是四大力学满分,你就觉得已经很厉害了,但是他把庄小威提出来了,这个含金量就可以碾压了,这个时候评委都觉得不给他一个特等奖学金,就是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哈佛大学的教授,是不是这种感觉?
5、换词法
有很多学生是普通院校的学生,不是985 、211,他们的社会实践没有那么高大上,没有在世界500强锻炼的经历,比如说他们大一大二去发传单,这个时候要怎么写。这个时候就用换词法把发传单改成做市场推广,吸引公司潜在的客户做产品体验和观察,这样子就显得比较高大上一些了。如果再写上高温30度的夏天连续8天每天工作8小时,吃苦耐劳精神就出来了。
成果是访问路人1000人,有效邀请客户700人,成功率小组第一,这个成果就出来了。当然成果肯定是先做出来才能写得出来,肯定不是让学生造假。
那这样子的简历好处是什么?Hr肯定不完全相信,一定会问你是怎么做到小组第一?既然hr一定会问,就要做好思想准备,提前练好话术,高端的简历是可以引导hr的思维模式的,这样面试对话的含金量就比较高,效率也就比较高。
这个时候就算是发传单,我们如果把它做成一个成果,实际上也可以把体力劳动变成脑力劳动,那就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就是一个人做出成果不一定要拿奖学金,奖学金它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人也可以从其他路径来证明自己的成果。
6、贴标签
很多学生写简历的时候习惯把自我评价写一大段话,比如下图左边这段话,像什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等,但是这繁琐的一大段字,hr其实都不一定会看一眼,所以要教学生贴标签,比如说寝室人称“成冬青”,团队外号“老黄牛”,这样一下就把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了,不需要写很长的假大空的话,其实别人一点都记不住。
下图还有很多曾老师收集的的标签,当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行动能力强的,就说自己是行动派;比如说技术派的人都会说自己是发烧友;比如说当老师,愿意帮助他人的,都会说我是知心大姐、暖男;比如人际关系比较好的人就会强调自己是个气场王和乐活族等等,就可以贴上不同的标签。
还有比如说你是晚跑爱好者、朋友圈特约摄影师、团队的定海神针、资源整合者等等都是可以的。其实这些更容易引起hr的注意,加深印象。
其他方面还可以鼓励学生定制简历,针对自己的目标企业,去鼓励学生去定制不同风格的简历,比如说百度,可以去做一个百度的风格版,相应企业的logo等都可以放上去,尤其是那种创意性的岗位可以做出各种风格。
还可以教给学生简历版面的排版技术,所谓颜值也是一种实力,比如说公众号秋叶PPT,会教很多排版的技术,还可以教给学生照片如何照好看,用大量的案例去作对比。
最后要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内容是hr想要的,什么样的语言是hr相信的,什么样的版式是hr注意的,哪些陈述是hr动心的。比如说刚才讲的高温30度的夏天连续8天每天工作8小时,它是有画面感的,而具有画面感的简历,它是可以增加别人对这份简历的感受性,而感受性增加,就有更多的可能获得面试的机会。
通过教学生写简历,要向学生灌输生涯规划思想,倒推到做生涯规划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引导学生自身去反思,过去的生涯是怎么做的,为什么简历写不出来,未来该怎么做,把规划意识通过写简历跟学生反馈出来,让学生认可这些理念,在今后的生涯发展过程中要有规划意识,聚焦在未来的职业目标上,制定自己的行动方案,打造标志性成果,培养核心专业性。
最后,作为高校老师,对待学生工作一定要专业化,保证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一体化,能够用专业化的生涯和就业指导,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帮扶。只有专业化才能强化自己内在的成就感和自己成长的内驱力。不仅作为老师,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性。
而做到专业化,就一定要有长期主义、持续精进、聚焦和断舍离意识,尤其是要有成果意识,要将工作和个人标志性的成果相结合来打造自己,比如说可以参加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的课程大赛,可以申请科研项目,可以自己撰写畅销书籍,申请教学成果奖,开辟网络课程等多种渠道来打造自己的标志性的成果。按照未来的目标来全心打造自己的本领,让自己在某个领域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