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着一鼓作气,突破重重关卡,走上人生巅峰。这件事情有三个结果,一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经验走上人生的小高潮,再接再厉。二是一鼓作气冲不上高峰,不断总结经验,再次积累,慢慢接近成功。三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丧失信心,最后怨天尤人。我们很难一开始就成功的达到一个很高的目标,即使有些人看似达到了,也是有前期的经验积累,外部资源的配合加上自己少许的运气。
之前看过一张图
95%的人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位置,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的认知盲区。所以他们会把事情理想化,认为完成一件事情是十分简单的,而忽略了其中的可操作性。而后在执行这件事情的时候,由于考虑问题不全面,被一些意外给缠住了脚步,最后感慨成功怎么那么难。成功是一个自己给自己定义的词,自己设的标准高了,难以达到,失败的概率就高了,这个时候自尊心常常受挫。当自己的标准设低了,人生并没有什么积极向上的动力,这个时候人就会比较懒散。最能保护自己的是,把目标设在中间。
例如:我们经常喊着要健身,看了一张照片,看了一步电影,看了一篇软文之后,我们打了鸡血般去健身房健身了几天,也就这几天而已,而后又放弃了。一次又一次的放弃就会让自己觉得自己不行,但是坚持健身这个行为本来就是违反人性的,因为人都会倾向偷懒,倾向减少痛苦,而健身刚好完美的避开了我们的舒服区,所以一开始就制定每周要运动5天,一天一个小时这样的事情是很难成功的。不断的反复之后,自己的自信心就被消磨掉了,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办法让自己走出这样一事无成的阴影里面,人的动力就会慢慢的消失殆尽。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大学生,一开始激情澎湃想要改变世界,到最后对世界失望,对这个世界充满抱怨。这类人大多是一开始激情澎湃,想当然自己做什么都会成功,没有基本的现实经验,最后遇到一些挫折之后,开始埋怨这个世界。他们看不到成功的人在背后付出的努力,他们只会觉得自己运气很差,没有山可以靠。这类人一开始就不懂得保护好自己免于失望之中。
我以前的时候也觉得自己运气不好,为什么考上了那样一所大学,曾为此闷闷不乐了好一段时间,为什么就自己那么倒霉;工作之后,我发现我做的事情比别人都多,但就是没有一点效果,为什么没有人可以教我,我真倒霉。每天就会被这样的想法充斥在自己的脑海里。后来,我又向一位前辈吐槽我的困扰,我说:为什么我一直都做不好,销量上不去呢?他说:你为工作付出了多少?这个时候我才开始慌了,因为我看似每天都加班都很晚,但是我看到销量上不去的时候,我都是心情郁闷,于是会开着qq跟同事聊八卦,虽然觉得不应该,但是每天都似乎会这么做。而且我的认知水平没有更新,我没有去研究别人是怎么把销量做起来的,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感到悲伤不已。这种心态才是真正阻扰我成长的因素。
我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因为,从小我的家庭氛围是不允许你犯错,如果不小心做错了什么,我就会挨骂,很严重的那种骂,好像自己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比如热水壶忘记加水了,插电,被看到不是教育是大骂。比如床上的不锈钢架子被其他小伙伴压坏了,我会挨骂。比如没有按时去收衣服我会挨骂。比如浪费了几块钱我会挨骂。所以可能我从小到大接受的信息是,我不能够犯错,这是一件十恶不赦的事情,即使我按能力范围做到最好,最后是不是得到一个好脸色也要看他们的心情。这样之下,我的心情似乎没办法跟自己说:你这次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很棒。而是:这次的目标你又没有达到,你一事无成。
你会发现,当你把全部的精力拿出来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真的也没有做的多好。现在长大了,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石头卡在我们面前,每一个石头的形状都不一样,所以方法也是不一样的。一份工作,我们只给自己60%的期许,然后努力去做,如果可以完成70%,多出来的10%也是惊喜。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从小到大都会有一句话,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我以前不懂,现在真的懂了。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做好自己的事情,然后剩余的时间去找突破。总要给自己一些剩余的时间来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这样自己就不容易心力交瘁。
现在开始,我们学会在生活中给自己留出30%的时间来学习其他的知识,不论是工作的新知识,还是我们自身想要发展的知识。如果你有一种能力,那么久告诉别人你有80%,剩下的超额完成,那么就是惊喜,如若发挥失常也在控制范围之内。现在我给自己定的工作目标在60%,然后尽力去完成,如若不能完成就用10%-20%的时间来研究为何不能够成功。
努力并不难,难的是在挫折中不断前行的心,我们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羽毛,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厚积薄发,愿我们都可以比昨天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