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起封建统治社会,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个严格的金字塔专制结构:古代的帝王处在金字塔顶端,享有无限的权利与荣耀,被统治的平民处在最低端,没有任何的权利。
但是用这个结构来理解古代封建社会实有不妥。皇帝真的是一人大权独揽吗?
其实,皇帝头上还有三座大山:一曰天命,二曰圣人(孔孟之道),三曰列祖列宗。前两者统一起来叫做道德权威,后者称为宗法权威。皇权与这两种权威鼎足而立,共同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柱力量。
客观来看,这三种力量掌握在不同人的手中,事实上它起到了一个分权的结果。两种权威对皇权起到了很大的规范与约束作用。可能有人会想天不说话,孔孟圣人都是过去式,那还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吗?
确实如此,天不语,圣人也不语。但历朝历代有人替他们说话,那就是受儒家孔孟思想教育的士大夫阶级。
道德权威
自宋代以来,有一条不变的铁律,那就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的治世理想可用北宋哲学家张载的几句话简短概括: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继往圣之绝学
开万世之太平
士大夫阶级是两千多年来封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掌握了整个社会的道德话语权。
那么何为道德话语权?
功罪千秋谁来定论,历代史实谁来书写,是的,士大夫。他们依据孔孟之道评价统治者,将道德权威从皇权中脱离出来,统治者的对错好坏容不得他自己评说。进而对皇权造成了很大的约束。
那么,士大夫真的那么牛吗?为什么小说,电视剧里皇帝是一言九鼎,说杀谁就杀谁,相干嘛就干嘛那?
这仅仅是文学作品的夸张而已,事实并非如此。
士大夫阶级的力量
可能有人会觉得士大夫阶级无非是皇帝手下的打工仔嘛,他们还能翻起多大的浪来?前面已经提到,士大夫掌握整个社会的道德权威,他们由此具有了对事情‘正名’的能力。
有一次齐宣王问孟子说:‘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齐宣王继续追问:‘臣弑其君可呼?’,孟子这时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其实齐宣王是想刁难孟子,问他说:‘商汤推翻夏朝,流放了他的国君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可有这些事?’孟子说:‘书上却有记载’。这时齐宣王心里想的是:你们儒家不是讲究君君臣臣吗,作为臣子你怎么能去推翻你的君主那?
如果你们儒家不承认商汤,周武王的做法,那为什么又把他们当做君王的典范那?
结果孟子却说:‘伤害仁的叫做贼,伤害义的叫做残,我只看到商汤,周武王消灭了贼人,并没有听说他们杀害君主’。
由此可见道德权威的力量:当权者如若不施行仁政,他们的政权将不受天下认可。此足以令当权者畏惧。
士大夫犹如给皇帝套上了一个金箍,所以总会有人想消灭士大夫阶级进而大权独揽。因此秦始皇在宰相李斯的建议下实行了‘焚书坑儒’,其结果就是秦十五年而亡,秦始皇被天下儒生骂了两千多年。
宗法权威
中国历史上共有六百多位皇帝,除了少量出名的明君与暴君之外,剩下的多为平庸之辈而已,他们没有卓越的统治才能,只能依靠‘传统’。
《诗经大雅》中写道:
千禄百福 子孙千亿 穆穆皇皇 宜君宜王 不愆不忘 率由旧章
由此不难看出怎么做好一个君王那?首先你要广生子嗣,这样你的江山才能有人继承。其次你要有个做君王的样子,不可玩世不恭,举止轻浮。这些都做到了的话也就差不多了,其它的都按照祖上定的规矩来就行了,这就是宗法权威。
遵守宗法权威是皇权合法性的来源。后代皇帝每天生长在深墙后宫之中,为什么你能手握皇权,无非是因为你爹的指认继承,因此守护宗法权威变得理所应当。
自古武死战,文死谏,无数的文人士大夫挥舞着道德的如椽巨笔,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为民请愿,铮铮铁骨令后人敬佩不已,在此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