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元认知》:掌控思维,帮你开启幸福之门

着急出门上班,路上却遭遇堵车,一边不停地看手表,一边懊恼不迭,今天肯定要迟到,真应该早点出门。

心里正盘算如何应对主管的一张冷脸时,却瞥见一辆车正准备加塞到我前面,瞬间大怒,摇下车窗质问:“有点道德行吗?没看到都在排队吗?”

没想到对方毫无廉耻地说:“有本事,你也往前塞。”冲动之下推开车门就要找他理论,被爱人死活拉扯住方才作罢,心中的怒气却半天都不能消散。

外界环境的刺激会催生出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进而产生不同的举动,所有这些行为都是大脑自动反应的结果,也是人类第一系统思维作用的结果。

加拿大哲学奖章获得者泰德·卡兹比在《超越元认知:五大认知缺陷及应对策略》中告诉我们:如果你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负面情绪,这就说明大脑的第一系统(自动思维)发现了有待处理的问题。

这通常是第二系统(主动思维)需要参与的一个信号,但是却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这种时候事态往往正朝着一个对人们非常不利的方向发展。

美国最权威的书评杂志评论《超越元认知》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教会我们躬身自省的伟大作品。

那么如何才能拥有掌控思维的能力,理性地思考和处理当下遇到的问题呢?

01感受情绪和想法

遇事时因口不择言,使事态恶化,这是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难避免的问题,但是高情商的人却能做到轻松化解。

其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当遇到情绪冲动或刺激到自己的事物时,选择走到“瀑布背后”或进入“飓风中心”,在“瀑布后面,我们可以看到情绪和纠结的洪流,从我们面前倾泻而下。

进入飓风平静的中心,我们可以目睹周围情绪的过激表现。只有置身事外时,才能够看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容易从漩涡中挣脱出来。

置身事外其实是心理学上提到的间隔空间。在间隔空间里,我们会避免外界刺激引发大脑过度活跃,可以充分发挥第二系统的理性思维能力,可以更加精明地规避认知上的缺陷,更加娴熟地应对复杂的问题。

要进入间隔空间,首先要进行自我抽离,让意识离开当时的情境,然后审视当下的想法和感受,并思考可能会造成的后果及应对的策略。

自我抽离也就是跳出自身的想法和感受,作为旁观者来观察现实的情况。自我审视就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内心纠结的事情和情绪上来,充分观察自我情绪,并问清楚自己几个关键问题:我为什么生气愤怒?生气愤怒有用吗?能帮我解决什么问题?

通过自我观察,客观认清当前形势后,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激烈情绪便会平静下来,这时再考虑我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想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步骤。


02进行自我抽离

我们只有在平静时才能做到感受自我情绪,而调整呼吸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自我抽离。

这时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进行吸气、呼气、吸气、呼气,并对其持续时间加以控制,持续续时间至少保持25秒。

为了提升效果,还可以在关注呼吸的同时关注身体的外部变化,比如:鼻翼的扇动,腹部的起伏。

当我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自我抽离,另外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如:

瀑布背后法:可以想象自己正站在瀑布的背后,巨大的水幕裹挟着自己的想法、感受奔流而下。也可以想象自己正在飓风的中心,四周飞速旋转着各类令自己焦虑愤怒的负面情绪。还可以想象自己正飞翔在万米高空,向下望去,所有让自己不安的各种情绪都会显得微不足道。

与魔鬼对话法: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被情绪左右时。可以大声喊“魔鬼,我看到你了”,其实具体喊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醒自己,不要被第一系统主导,让自己陷入失控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还可以把困难想象成上天赐给自己掌控自我的机会,因此就会把注意力放在对问题的应对上。

当懂得事已至此时,就会明白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只是想象,最真实的只有此时此刻,因而更容易将注意力放在当下的问题上。

当有效的实现自我抽离,我们也才有可能摆脱情绪的挟持。


03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当我们能够观察大脑的活动,做到不被具体的想法和感受挟持时,我们就进入了正念。但摆脱某种情绪,很多时候只是暂时的,因为情绪具有反复性,所以我们需要进入间隔空间,调用第二系统思维进行情绪调节。

1.通过描述将情绪归类。如果我们不能确定内心的感受,就无法对消极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因此描述这个阶段也相当于对内心的感受进行情感标注。具体可以是:看起来我真的很生气、沮丧、紧张等。

在情感标注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究竟是什么感受。通过情感标注的方式可以将情绪外化,非常有助于控制情绪。

2.进行评判,确定情绪对我们的影响。想要摆脱有害的心理状态,就必须对其有充分的认识。在评估自身情绪时,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真的至于吗?”其实当问出这个问题时,你的情绪强度已经减轻了一半。

如果你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还可以追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一个月以后我还会在乎这件事吗?”如果一个月后自己都不记得的事,那么当下也不值得自己情绪冲动。

“如果我什么都不做,结果会怎样?”因为有些时候什么都不需要做,做了也没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全盘接受。

“这件事在我控制范围之内吗?”有些事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范围,与其陷入恶劣的情绪中,不如选择忽略。

“我掌握多少真实情况?”有时,眼前的事实未必是真相,但受强烈情绪的裹挟,很难再去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

3.决定追加投入还是及时止损。当我们对事情做出忠于内心的评判后,就要问自己:对此刻的情绪,我应该追加投入还是及时止损?

追加投入就是要进一步思考行动计划。及时止损,就是对情绪放任不理,直到它自行消散。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要确定哪些活动最容易让我们感到充实,也就是说要提前计划做让自己感到充实的事。

而且有时候想要过得有意义,只需要转变态度即可,即“平静享受当下”,在当下寻找意义,会即刻获得充实感。

因此每天都要提醒自己为今天计划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感到有强烈的负面情绪时,问自己:“此时此刻做什么事能让我全情投入。”


就像叔本华所说:“所谓幸福指的并不是一种永久的状态,而是无数个稍纵即逝的轻松时刻。”

《超越元认知》让我们明白:有意义的充实感是一种积极而幸福的状态,只要认真投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就都能获得这种感受。

让我们充分运用大脑的力量,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即便再微小的改变,也能开启幸福之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