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青时的几次串门

我是一九七一年四月去的莊房当知青,是双泉三队。我们大队方圆十来里,八个生产队,当时只有我是本地知青,其他全是重庆知青。

重庆知青也是十八九岁上下年纪,那时候我们那里距重庆有五百多公里崎岖不平的山区公路。他们远离父母,什么都要靠自己,在乡村里生活也是很苦的。

1、我常到相邻的二队玩,那里有三个重庆六八届初中生。三个小伙子住在一起,住房就是一般的农家厢房,生活很清苦,常年不见半点油荤。他们队一个壮劳动力做一天工记十分,年终分配才值八分钱!队上主要都是山地,很少的稻田,主食就是红薯洋芋苞谷,说起他们的生活还是挺辛酸的。

2、有时候我跑去六队玩,那里也是三个重庆六八届初中生。他们队的情况稍微比二队好点,工分值还是有一二角钱。他们的住房就太差了,真的是“千根柱头落脚”!就是一边靠老乡的房子角,其余三面都是用竹子苞谷杆扎的篱笆墙再糊上泥巴。可贵的是万福和俊华两位哥们,在如此艰苦的情况下,我每次过去都看到他们在捧着代数三角几何英语书在学习,在做习题。后来他们都被县城的第一小学校招聘为临时教师,恢复高考后的一九七八年都考进了大学,再后来他们都是研究生、博士、教授了。

3、五队在河谷边,有七八里地,那里是三个重庆女知青。她们那里比较好点,劳动日价值近三角钱,住的地方也不错,算是比较好的农家院子。那次我是中午饭后去她们那里看了一会就走了,可没有想到的是在转一个大湾上坡时,我不知道怎么被迷住了。也就是农村说的遇到了鬼打墙,几里地我硬是不停的走了几个小时。上了坡顶我回头一看,那个大湾里好几个坟头,感觉好阴森,我吓得都颤颤抖抖了,赶紧就跑回了住地。

4、七二年夏天,我去到了离我们生产队五六十里的另外一个公社永福那里串门玩,他是我们的同学在那里当知青。那天很热,晚上还有大月亮,我们有五六个同学一起到了那里。记得那天的晚饭是煮的一大锅南瓜饭,几个人都吃撑了。吃饭后,大家都在院坝上看星星吹牛逼。接着有的吹笛子,有的吹口琴,有的拉二胡,没有乐器的拿着盆子缸子敲打节奏,唱起了当年的革命歌曲和知青流行歌曲,一直玩闹到深夜。

快五十年了,想起那些单纯的快乐日子挺令人怀念。尤其佩服那早有准备的老哥们,艰难独处中就做好了人生冲刺的准备,所以他们才能走上人生的高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