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的“济公”游本昌在鲜红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这并非简单的仪式,而是一位老人用76年光阴对信仰的执着追寻,为“为何入党”“如何做合格党员”写下的生动时代注脚。他迟到的“政治生日”,却以其纯粹与坚定,为年轻一代党员照亮了前行的精神航标。
信仰的纯度,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我是党的一名‘老学生’了。虽然已年过九十,但胸腔里跳动的,依旧是当年那个渴望光明的少年的心。”游本昌的入党之路长达76年。从16岁目睹解放军解放上海时秋毫无犯的作风埋下信仰种子,到耄耋之年仍一笔一画郑重写下入党申请书。他坦言曾“觉得不够,还差得很远”,这份敬畏与自省,恰恰彰显了信仰的纯粹与庄重。这正是给年轻干部做了榜样。要警惕“速成”心态,涵养“慢火”精神,年轻干部要摒弃功利和浮躁,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是终身课题。学习游老的“光阴刻度”,把对党的忠诚融入日常点滴,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解、坚定信念。时刻以“我离党员标准还有多远”自省自励。对照党章党规、先进模范、群众期盼,主动查找思想差距和行动短板。将“做得还不够”作为一种常态化的自我要求,在持续改进中提升党性纯度。
岗位的修行,小舞台也能成就大境界。“我这一辈子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从默默无闻跑龙套的“佐料演员”,到塑造“济公”等经典角色,游本昌一生塑造了79个角色,始终秉持“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理念。即使功成名就,他依然淡泊名利,选择将舞台和机会让给新人,专注于用文艺“化导人心”。他的艺术生涯深刻诠释了岗位不分大小,价值在于奉献;成就不在光环,而在为民初心。年轻干部要学习游老珍视每一个“小角色”的精神,基层岗位、平凡事务同样是锤炼党性、服务人民的重要平台。要摒弃“眼高手低”的心态,看淡职位高低,珍视为民服务的每一个机会。把“小岗位”当作“大舞台”,把“小事情”做到极致。学习游老“查阅19本书”钻研角色的匠心,立足本职岗位,沉下心来钻研业务、提升能力。无论身处何地,都要追求精益求精,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终身的赶考,敬畏是永不熄灭的明灯。“人生如登山,只要还有劲儿,就该继续前进。”九旬高龄入党,对游本昌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新阶段”的起点。他始终保持“老学生”的姿态,敬畏组织、敬畏职责、敬畏艺术。即便在病危时刻,心中所念仍是“未竟之事”。这份贯穿一生的敬畏感与“赶考”意识,正是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生动写照。他立起了一面镜子,组织入党一生一次,思想入党一生一世。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党员身份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绝非“一劳永逸”的资本。要将加入党组织视为新的奋斗起点,时刻保持“在路上”的状态,永不松懈。学习游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精神,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和知识更新,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实际能力,确保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永不掉队,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答卷。
(新疆阿勒泰地区萨尔布拉克镇 加德拉·肯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