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板、铁笔、蜡纸……

          从小我就喜欢读小说,上高小时,我读了一部《红岩》,里面有一个情节至今记忆犹新:重庆地下党员成岗刻印红色报纸《挺进报》,写得一手漂亮的仿宋体。上级领导老李来到他家商谈工作,见他埋头刻写,双眼通红,便让成岗休息一会,替他工作。结果,俩人所写的字一模一样,如出一人。原来,为了保密,不让国民党军统敌特辨认字迹,要求刻写《挺进报》的人员都用仿宋体书写,便于开展地下工作。当时,刻印《挺进报》的工具是钢板、铁笔、蜡纸、油墨和一台油印机,发行的报纸使敌人闻风丧胆。

        在网络、信息、文印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那些90后、00后的年轻人,尤其是正在上学的大、中、小学生们,很难想象当时是怎么使用这些原始的文印工具刻印资料的。

          今年的“六一”节前夕,我为了找一些值得纪念的物品,想作为礼物送给两个孙子。我翻箱倒柜,在三楼写字台的抽屉里,无意间发现了这几样物品:钢板、铁笔、蜡纸,于是勾起了我的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

        我是1974年参加学校教育工作的,记得参加工作后的二十多年里,学生的试卷、学习资料都是我手工刻印的。家里,学校里我各有一套刻写、油印工具。要测验了,我就自己刻印卷子。时间充裕写仿宋体,时间紧迫写手写体,有时候一张试卷各种字体交替出现。刻好蜡纸自己油印,质量好的印二百多份,一般都印几十份。有时,白天工作忙,无暇刻印,回家后在昏暗的白炽灯下刻写,刻完后老婆当下手,油印试卷。望着一张张印好的考卷,闻着一阵阵淡淡的油墨清香,听着老婆一声声唠唠叨叨的琐言絮语,倒也乐在其中。

        学生做油印的考卷也是一种乐趣。做完习题,一手的油墨污迹,脏兮兮的。爱干净的女生望着小手皱起了眉头,不知如何是好;淘气的男生则东揩揩,西擦擦,弄得衣服上、脸上,满身都是,俨然舞台上的花脸。

        我到沙家浜中心小学的第二年(1995年),任教四年级语文,发现孩子们写的作文不错,便自编自印了《四年级优秀作文选》,班里40多个孩子人手一本。我还把这本小册子寄到了《小荷报》编辑部,当时有好几篇习作在报纸上陆续发表呢。当年的这些学生,现在都已经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提起往事,他们仍津津乐道。

        记忆最清晰的一件事是我的同事利明94年年底赶一篇论文,要在市教研室的年会上进行论文交流。那时候,学校里没有电脑,没有打印机、也没有复印机,缺少这些必备的文印设备,如何交稿?况且要打印也来不及了。他写的一篇论文草稿还没打印,而第二天又要去市局交流。怎么办?他只得求助于我。于是,我连夜帮忙刻写好论文。第二天一早油印稿出来后交给了他。后来,他的这篇论文还获奖了呢!

        而今,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时代发展了,先进的文印设备早已取代了原始的钢板、铁笔、蜡纸、油墨等文印工具。当年,这些文印工具,确实为我们的教学作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

这套工具保存了50多年了,试刻了几个字,效果还不错。

这套工具还能用,可惜现在买不到油墨了!

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何志平

巜我和老物件一一钢板、铁笔、蜡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无趣的趣事 ——之文印 张范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岁月陪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时光伴我们度过花开花落,无论何种经历,...
    闹闹姥爷阅读 3,772评论 2 1
  • 说起油印来,年轻人可能许多都不知道,也没有见过。我走上教师岗位后的许多年,手中一直握着两支笔。一支是钢笔,用来准备...
    书生已老阅读 3,823评论 7 35
  • 如今电脑已是司空见惯,随之而来的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也是比比皆是,连我这样的极其普通的家庭,购置这几...
    清泉明月T_T阅读 11,945评论 6 5
  • 我在舒庄高中实习 文/顾之川 己亥(2019)初冬,天气转凉。我应胡进才先生之邀,到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学。商水...
    王家二少2阅读 3,345评论 1 1
  • 昨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开讲啦》,这一期的主讲嘉宾是国家印刷博物馆馆长,讲述了印刷业的前世今生。其间,主持人...
    宇之心阅读 5,429评论 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