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6日晚,嗅着初冬的味道,我们瑟瑟地进到清风书屋,瞬间不冷了,因为这里有一群想读书、爱读书的人在一起,抱团取暖。尽管,我们人并不多。
今晚的主题,是就10月必读书《我是落花生的女儿》作专题分享。此书有一个副标题“一本需要哭着看的个人百年史”,可书友们却都没有按照“要求”哭着读,也没有哭着分享。
虽然没有哭着分享,但或激动,或赞叹,或婉惜,或惊呼……亦有万千情绪,百味杂陈。作者许燕吉在把书稿交给出版社时的书名是“麻花人生”,形容她如麻花一样的一个扭曲的人生。但麻花虽扭曲,却依然可口,可以让人回味不穷。
昭艳开场白就来一套“恋爱理论”。她说:所谓的爱上,是因为了解。如果没有爱上,那是因为你不够了解。真正爱上的基础,是要有了足够的了解。看书也是如此,要细细的看过,了解过,才有可能爱上。比如,蒋老师给大家分享此书的主要内容时,读过此书的书友,心都跟着情节沉浮。而没有读此书的书友,显得“淡定”很多。
许燕吉的人生和恋爱足够戏剧和悲怆,但她的文字里却没有丝毫凉意。完全不同于某些女作家,动不动就来“ 山无陵,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这样强烈极端的语言,把情节写得哭天喊地。
书友们认为,从文学,或者文字的精雕细琢方面,或许此书谈不上有多高价值,但许燕吉的真实和洒脱,积极和乐观,那种生命的活力,那种生生不息的希望感,一直都在。真是让人赞叹和喜欢!书中插入的照片,各个时期的许燕吉,嘴角都是上扬的。
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在当下的态度,在书中时时透显。许燕吉遇到问题不会抱怨,只是想办法解决。如她为了解决养殖场挑水的问题,用竹片接来了自来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她们一家三人,总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是一种真实的生活,这是一种真情实感。作者经历的是常人所无法承受的,因成分不好等原因,坐牢十几年,唯一的孩子胎死腹中,离婚,下放农村,和目不识丁的农民结婚,从情节上说,真是一本需要哭着读完的个人百年史。
有书友在分享时,深深地“哎呀”了叹口气,大家的哈哈大笑之时,也有共鸣。对作者那句“心死了,人还得活着”,集体沉默了片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君子仿天,永远刚强劲健,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亦如大地,吸收阳光滋润万物,增厚美德,以身作则。“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君子的大生命,如如此强健而包容。许燕吉虽然一下子从天堂掉到地狱,但正是因为她有了这种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品性,她让她在一次次的磨难中,从地狱抓住生存下去的希望,一步步努力地往上爬,多年后,她又回到了天堂。除了有这种精神外,作者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了如亲情般的人情关怀,即使她们家再困难,也没有解聘两个保姆。不仅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亲友保姆的呵护,而且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父母朋友的大力相助,温暖的人情关怀一直照亮了她的内心,是她坚定不移生存下去的勇气的源泉。所以最后她还是投奔了哥哥,而且和目不识丁的农民结婚后,平反后却把他带回了南京共同生活,下半辈子不离不弃。虽然也遇上了不少坏人,但她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一切,感染了不少人,不因仇恨而放弃一个生命,勇敢救下自杀的牢友。
“我选择,我承担”,外界的一切不过是生命的载体。许燕吉选择天主教,她承担在那个特殊时代坐牢;许燕吉选择目不识丁的农民,她就陪伴他到老。她永远自己承担或享受着自己的选择。她做的那么坦然,如佛家所说,一世都是最好的安排。
读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价值,去享受阅读的快乐的过程。
11月,必读书是《消失的地平线》,是文联朱主席推荐,期待着月末朱主席到读书会的主题分享。(蒋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