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17年4月18日凌晨,无锡一位年仅27岁的设计师,在电脑前永远的闭上了眼。在离开世界之前,他在加班做图……
繁重的工作、作息紊乱、压力、有一天,身体就罢工了。
有国外媒体在做完一项来自80个国家,16000名员工的调查后,说:中国是世界上工作压力最大的国家。
肚子空空 画饼做梦
如何放轻松
天天KPI
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我累得像只狗
不要加班 不要加班
这首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演唱的歌曲快速在网上流行,赢得了办公一族的强烈共鸣。虽是说笑,但也映射了现实。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心脏病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1人猝死。
猝死是一种病,是长期的亚健康状态的积累,可能由于精神紧张的工作、过度的劳累、压力过大得不到排解导致的。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的调查显示,目前每1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患精神障碍疾病,其中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人数急剧上升。
在美国,因为员工消极的工作状态(精神压力大、焦虑、抑郁等),美国每一年至少损失2亿天的工作时间,潜在的效率损失达440亿美元。
中国的情况,应该不比美国更为乐观。
精神紧张,压力?过度劳累?这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场所的一种常态了,不是吗?互联网企业中,966已经是常态,80%以上的企业存在员工经常加班的现象。
你说:竞争激烈,我们不得不拼。
我们理解。
我们思考的是:如果速度现阶段真的降不下来,我们是否可以通过设计,通过环境的暗示与引导,让更多的人有一个更健康的工作状态?
作为WELL健康建筑标准的积极推动者,很多人在参观了我们FTA办公室之后会问我,在WELL的7大项里,空气、水、光、营养、健身、舒适……我都懂,
但是那个“MIND”精神是什么?
我其实也想了很久,现在我对此的解释就是,活在当下的一种积极的状态。
很多人可能听说过心流,心流是MIND的一种最佳状态,它能让人保持健康,甚至恢复健康,心流过程产生的神经化学物质可以促进免疫系统,重置神经系统,还有助于形成一种自身免疫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感受和表现都处于峰值。
比如,如果你不知不觉地跟某人非常尽兴地谈了一下午,或者心无旁骛地从事一个工作项目,仿佛其他一切都消失了,那就是心流。
麦肯锡公司(McKinsey)的一项研究发现,普通人在大约5%的工作时间内处于心流状态。但如果你能够将这个比重提高至20%,他们预测称整个工作场所的生产力将翻一番。
没错,心流的状态是偶然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的设计打造更多地促成“心流”发生的几率,从而实现办公环境中高效与健康。
我经常会把空间想象成音乐,有的音乐,比如摇滚,你听了非常亢奋,而像轻音乐,让人的心能安静下来,不同的空间就如同不同的音乐,对人的情绪与状态有不一样的作用。
影响员工的精神状态,从设计方面说,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环境的颜色、气味、有无自然、噪音、交流状态如何、空间大小等等。其实,说实在的,设计能带给一个空间最有价值的点就在“精神”这一层面了。
FTA始终认为,任何设计应该从人出发,为人服务,于是,我们把这些因素分成了三个大类:
1:人与自己
我们与自己的对话。我们的身体是否处于一个正向的状态?心理是否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它是否能激励我们,是否让我们有工作的状态?
其实,WELL的7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
我们办公环境如何?空气污染是否严重?是否有烦人的噪音?
英国医药杂志《柳叶刀》的一篇权威论文也注意到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和猝死率之间的联系。而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的一份报告也指出:长期处于高噪声的人比正常环境下的人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病率高2—3倍,
空气污染、噪音、光线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甚至科学家的研究表明:这些来自大环境的威胁可以直接提高猝死率。
那在设计上,我们考虑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引入,从源头上保证大环境的“健康”。
再比如,空间尺度。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办公室桌子靠桌子,使人们生活工作的物理空间过分窄小。而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于某些人群来说,长期待在狭小的空间会感到焦虑、恐慌,并且这种感觉会很强烈,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强迫症、焦虑症、恐惧症等心理病症。
在设计上,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办公室在视觉及心理上显得更开阔,如果是开放办公,我们又如何做好开放与私密的平衡等等。
空间会引导人的行为与思维。
在有自然的环境下,人们的MIND会更为积极。进化心理学家EO Wilson认为,“人类普遍喜欢大自然”是有遗传基础的。
就像我们之前分享的那个实验一样。想象在一个办公空间里,如果有可能放在这四种物件:
你认为,哪个环境下工作状态会最好?排个序?
科学家们的结论是:真实的自然(特别是能移动的自然)表现出了明显的功效,在普遍情况下比对照组(什么都不放)的状态高出10%,而在鱼缸状态下要高出20%!
因为如果自然是真的,活动的,我们的注意力便被它吸引,进而有一种放松的感觉。我们对其他生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情感联系,与自然接触成了人类的基本需要。
2:人与人
如果你在一个大办公室里,你真正认识的人非常有限,能在工作上互相协作的可能会更少。而作为一个社会动物,我们的本能让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社会连接。
与同事相处的研究表明,与同事的社交是唯一能和放假一样让员工高兴的事。
而如果在工作场所没有人搭理你,这个感觉可能比受欺负还要糟糕。
比如Facebook(如上图)创造了一个极为丰富的环境,几千个员工在一起办公,这样的办公密度,让每个人有丰富的机会接触到不一样的事物,与更多的同事之间发生情感上的连接。而这,让办公室非常有吸引力。
我们用设计提倡非正式的交流。MIT的研究表明:80%的创新源于非正式的交流。
乔布斯在他的传记中也写道,“建筑空间也在说话,如果一个建筑物不鼓励交流合作,那在建筑里的公司就不能感受到由高“碰撞率”引发的魔力,从而失去很多的创新,所以我们设计的中央中庭,就是要让人们走出他们自己的办公室,并与他们平常可能无法一起工作的人打成一片”。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打成一片”,在设计中,我们会思考“触发器”。比如:在公司的走道上,有每个员工的照片,上面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的爱好等,帮助人与人打开话匣子。
3:人与世界
在大阪的企业家博物馆里,
参观者可以看到大阪的经济舞台上成功发展的105位著名企业家,像松下幸之助、小林一三、安藤百福等等。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长寿。长寿成了这群企业家的常态。有不少企业家走过了至少九十年。他们对于事业的专注,对于使命的执着,对于自我的不断突破,也许正是最好的养生良方。
明确的目标可以告诉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注意力分配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上。宏大目标可以激发我们最强烈的情绪,让我们每天早上醒来都动力满满。
而在设计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使命看得见。
除了让使命看得见之外,我们也要让爱被感知。
科学家做了一个研究,研究追踪了约1千名美国境内34到93岁的成人,问:“你去年有多大压力? ”接着又问:“目前你花过多少时间帮助其他人?”
他们以这之后五年内的政府公开数据,找出死亡人口。
结果表明:尽管压力巨大的人死亡的风险会增加,但是,那些花时间关心他人的人完全不受压力影响!这就是——关爱造就韧性。
所以,在办公场所里,我们努力用设计来营造一种感恩的、爱的氛围,未来,在我们的办公室里,就会有一片"Thank You Wall".
那,如何真正地做到WELL设计?
根据我们多年的设计经验与研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WELL在办公中的设计不仅仅要带来健康,也要提升企业的活力,传递企业文化与价值观。
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打造一个提高员工当下工作状态、MINDFUL的一个办公空间,让辛苦工作的员工真正有一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