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成长做准备,方向别反了

之前我们在我们的亲子演讲俱乐部里,做过一个桌面主题,叫:从hr视角看待孩子的现在与未来。里面提到人的底层能力。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准备什么底层能力呢?



我们的孩子在各种环境里和场景下学习、去探索。有时孩子会展示自信或一些笨拙的地方。对于表现不如意的时候,你是怎么看的?

比如孩子上课不认真,学习不好,是不是因为仅仅不爱学习?

大家知道,盖房子肯定不能先盖窗户再地基,但是我们养孩子容易先想到窗户,再考虑地基的事。这样的顺序坏处是什么,房子会倒的。

这个用盖房子的比喻如果你觉得不够具体。下面我从养孩子的一个经历讲起。

每周我都会带着孩子学橄榄球。和各种培训机构里的场景一样:父母的发现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很完美的动作就鼓掌。指令没听懂,马上长途提醒。孩子没耐心了,于是当场威胁带回家。我觉得这种场景哪里好像不对。,比如上面的例子里,孩子没耐心,不能坚持,其实,孩子只是把日常行为习惯带进了课堂。

任何运动大概都需要这些能力:体能,专注度,毅力等。

但是我们习惯性的专注前面的:体能、速度等。后面的:如专注度,毅力等被我们忽略掉往往忽视掉

结果也是显而易见:孩子能跑能跳,但是不专注,听不懂指令,坚持不了很久。

我们的文化里,我们的决策很容易受实用型思维的影响。希望直接看到结果。上学就是把东西记住,刷题,考高分。学习一样东西,我们希望的反馈就要马上看到分数和夸奖。这种思维的结果是,我们如果没有这种直接的反馈,很容易丧失热情。

为孩子的准备东西,要做好排序。

下面是我的几个如何做准备的例子。

上幼儿园的前,做了这些准备:

1 培养好的时间管理:一起制定计划,这样大家容易意识到这些计划是我们的事情。 

2 传递需求:多让孩子自己去说。孩子夏天想去小区的游泳池有用,我说:你去问一下游泳池管理员:对方说可以的。但是没有游泳装备,我说你问问要准备什么。。然后详细的把要买的装备列举出来让我们准备。

3 自我服务能力:告诉他很多朋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怎么帮助,这种模拟场景的对话,帮她意识到自己的事情做的很好了,才有能力帮别人。

4 培养责任心:告知家里那些事情跟他有关,家庭会议的时候会告诉她的完成情况,做这些事情时的感受。


验证结果:幼儿园上托班第一天,我家女儿一副女汉子的步伐头也不回的走进学校。

班主任第一天就说,你家闺女真是个大姐姐啊,在幼儿园里有一种很好的松弛感。自己要什么,说什么,可以自然的传递出来。我们的外教说,你家孩子的自主性的能力可以直接上中班的。上示范课都是作为示范的角色出现的。

两次的阶段能力评估,满屏都是绿色,老师说,你家孩子没什么说的。

橄榄球第一次参加,就很快融入,并能快速进入状态。第二次  拿了队里最佳表现奖。

这都是三岁之前取得了的一些小的进步。

很难说这些准备是否直接帮助了孩子,但我觉得起了很大作用。有策略的努力并不会白费。


怎么对这些能力排序呢

我的建议并不复杂。建议根据一个学科和一个能力的发展规律来进行。

可以参照相应的权威指南

比如我们国内也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面有详细的全面的幼儿发展目标,参照目标,有的放矢。

比如学术目标,我参照的是,加州州立共同标准,叫ccss.里面有相应的学术目标指南,可以提前做到心中有数。

2 不了解的,多去查阅相关书籍,弄清楚对应的学习路径。比如音乐的学习,培训机构告诉你谁谁学了多久,谈了多少首曲子,更应该是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受,情绪,韵律,听感的培养。而不是上来去完成一首曲子。因为我事先了解了音乐的正常学习路径,抵御了多次音乐机构的洗脑。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给孩子的工具箱塞满有用的底层能力。毅力,专注度,对美的品鉴,表达真我时的松弛感。

给孩子这些珍贵的礼物,父母容易远离焦虑感,孩子也会获得自己探索世界的发力杠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