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在西场学校给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是涧西区教研室龚右梅老师,她主要讲了《读懂教材 读懂学生》。她的讲解使我再一次感受到自己知识的匮乏。教师只有不断的加强自身学习,才能有所提升,才能适应国家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
龚老师先交流了一道选择题供教师学员们解答:你在教学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A、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
B、数学学科知识(本体性知识)。
C。教学设计能力(实践性知识)。
D、教学方法的运用(实践性知识)。
E、……
通过提问教师学员及反馈情况,发现:当前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缺乏的是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并全力予以弥补,教师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教育理念的学习和落实的倾向下,被掩盖着的另一种倾向一一教师的本体性知识的缺乏,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这也是名师曹培英总结的一段话。
针对此种现象,龚老师又做了一个小调查:假设现在给你一节课,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大部分学员都说解读教材,上网查资料。看名师名家的视频等。然后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解了解读教材。举了实际案例一一解读。
1、《三角形稳定性》的解读。
(要求厘清知识的本质)
龚老师先出示了学生的情景对话,“铁焊的四边形不会动”。这就出现了教学中三角形的稳定性与生活中的稳定现象搞混了,忘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即它的唯一性,为避免刚才那位学生的错误,提倡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先拼三角形,再添加一个小棒研究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并进行了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性不稳定性的几何证明。
2、《方程》的解读。
(要求厘清知识的本质)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老师们普遍抓字眼,未知数和等式来理解。而实际上张奠宙老师早就提出,为了寻求未知数的值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又如: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图形的面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些概念是人们的自然界的朴素的描述,一定要注重让学生感知了解概念的内涵,而不追求概念外在形式上的扣字眼。
张齐华老师注重弱化方程的形式表达,通过具体的情景来领悟,重锤“等量关系”。具体操作如下:
3、《长方形周长计算》的解读。
(读懂知识深层蕴含的价值)
让生思考:长方形周长的两种计算方法,原生态的方法(长x2+宽x2)和经过提炼后的公式(长十宽)x2的运用价值谁大?
龚老师设计了三道题,提现了题型的多样化,分别从三种题型方法的选择上让学生明确: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提现了数学思想的优化。进一步使教师明确:真正的“优化”就是选择适合的方法。
4、《分数意义》的解读。
①带着思考读教材
为什么说把单位“1”平均分,而不是整体“1”、对象“1”或其它什么?
②学会纵深读教材。
分数的多种意义。看各年级分数的教材,向老教师请教。
a、分数的份数意义。(三年级)
b、分数的商的意义。(五年级)
分数是夹在相邻的两个整数之间的数,再分还有没有?有多少?
c、分数的比的意义。(六年级)
分数表面是“部分和整体”之比。比的定义是将它扩展,分数乃是“一部分与另一部分”之比。
③学会高观点分析教材。
涂色部分是不是1/4?1/3,理由是什么?
5、《植树问题》的解读。
(挖掘教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要求学生多画一画图来表达,可以很好理解。“两端都不栽,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三种情况龚老师都从实际案例(小学六个年级的书)帮大家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三种解题方法“尾—头—1、尾—头+1、尾—头”。
6、《圆的认识》的解读。
(学会高观点分析教材)
重点针对张齐华老师的教学片段进行了分析,明确要学会高观点分析教材。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
①顶层问题的设计。
②结构思维的把握。
③有效追问和深度学习。
④合理想象与空间观念。
⑤深度思考。
7、《问题解决》的解读。
(比较不同版本的特点)
人教版:问题的解决注重程序的引领,一年级到三年级的过度。 苏教版:一个一个的方框。
程序:人教版思路清晰,苏教版程序才复杂不便记忆。策略:人教版做的不好。
美国教材: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的解题步骤也体现出了程序与策略并重。
我们不仅要向曹培英名师学习读懂教材,高观点、新视角研究看似浅显的数学知识,还要会读懂学生。
重点放在听课之后,一般评课的时候,我们只说教师的情况没有关注学生,今后应该多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来反思教师教学设计的不足,一定要读懂学生。
今天非常感谢龚老师带给我们的接地气讲座,收到了大部分老师的一致好评,让我们又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教材知识间联系一定要把握好,感悟到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对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性,只有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