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是小学的必修课。而这句人之初性本善最为三字经的第一句,也是最出名的一句贯彻着我的童年,也是我对人性最初的理念。而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在我看过了许多视频,听过了许多故事之后对这个观念产生了怀疑。
熊孩子——百度对这类人群的定义是调皮的孩子,岁数小不懂事,无法无天,并且暂时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关于熊孩子的故事和新闻层出不穷:嫌装修声吵剪断工人安全绳导致工人困在空中的,生成帮忙洗钢琴然后把水浇在商场几十万钢琴上的,还有来家里玩弄坏电子产品手办的。其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金星”秀上看到的案例:一个小女孩在火车站台边上 吃炸鸡,一个小男孩看到了对妈妈说:“妈妈,妈妈我也要吃炸鸡!”而他母亲得回复是:“要吃炸鸡找那个小姐姐要。”于是孩子就真得就很凶的对小女孩说:“我要吃炸鸡!”女孩当时就懵了,怎么会有这种向陌生人讨吃的的小孩呢,并没有把炸鸡给他。小孩不高兴了就继续跟妈妈闹:“妈妈,妈妈我要吃炸鸡!”妈妈只好哄孩子:“乖,到地方了给你买!”然后一脸鄙视的看着小女孩,嘟囔道:“不就是一个炸鸡吗,给小孩吃会怎样!”而在这时,人们没想到的一幕发生了。小男孩在女孩的背后猛的一推想把他推到火车道上,还好,后边的一个男人猛的一拉,把小女孩拉了回来,才使女孩没有被在进站的火车撞到。男孩的母亲拉着孩子就跑,而女孩被扶到车站的座位,瘫坐在面吓哭了。———这孩子如此恶劣啊,这件事让我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那么我们是不是该相信荀子提出与之对立的人之初性本恶的观点呢?
于是,我又去搜了不少关于熊孩子的故事,然后发现不少熊孩子的背后有着一个熊父母:他们在孩子弄坏别人东西的时候说孩子不懂事,别计较;在孩子用水浇别人家钢琴的时候夸奖他,给他发红包;甚至怂恿孩子去偷东西。
分享两则故事,一则是在网上看的,一则是自己的。一位车主买了一辆标志是壁虎的形状的新车,他把他停在车位上。可是第二天他发现壁虎的尾巴不见了,只好去修车店把车标补回来。过了两天车标又不见了,车主感到很奇怪于是补好车标后在附近守着,于是他看到一个男孩过去吧壁虎尾巴拔了。他上前问为什么,男孩说:“老师说壁虎的尾巴断了会长回来,于是我试了果然是这样!”失主感到又好气又好笑。;我幼儿园的老师很势力,经常收家长的礼,而我母亲并没有送礼。有一回我趴在地上玩玩具,一个女孩风风火火的跑过来,被我绊了一跤哭了。老师很生气的走过来给了我一巴掌。这件事是我小学的时候听母亲说的,据说我当时很久才敢告诉她,而这是对大人的世界的最初认识。
但其实不熊的孩子也很多:对城管怒吼为了保护奶奶的孩子,帮父母卖东西做家务的孩子。关于好孩子的事件我搜不到太多,因为他们都很少犯事。那么,我们可以说孩子的行为得受到父母与周围环境的影响,而熊孩子是坏的影响的产物。而之所以我没有在碰到这样的老师后学习她,和她变得一样唯利是图是因为我在她的行为下受到了伤害,并认识到自己不能变成那样的大人。
我现在的想法是:人出生的时候是没有善恶的,孩子所做的事更多的是环境熏陶的结果。孩子会去尝试许多事情,如果我妈妈没有在小时候告诉我垃圾必须丢在垃圾桶里,我现在会把垃圾随手一扔而不是提在手里,寻找垃圾桶丢掉;如果父母老师,周围的人没有在孩子做好事的时候鼓励,做坏事的时候批评,就不会培养出一个“好”的成年人。人之初能决定的是人的性格,有些人性格比较急躁,会更容易误入歧途。而后天的学习和自我反省能让他们把自己拉回来。
熊孩子可能在正确的领导下变成一个好大人,而好孩子也会受到影响误入歧途,最初的时候孩子迷茫、没有开窍,不懂善恶———人之初不分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