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寸心》里的“你看远方如昨,那些故事依然还记得。烽烟之下千万里数不清的,长路谁曾跋涉”;想起过去三年的读书历程,一边工作,一边抽空翻书;看着20多本鉴赏辞典,十几部经典名著,30多本《人民文学》,以及抄录的十几本唐宋诗词,拍摄2500多张读书卡片,撰写的十几万字的读书感悟和随笔。我不由的陷入了沉思,品尝着三年苦行僧般的且行且歌的点点滴滴。
再次感谢朋友赠送的《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当我正处于死水般沉寂的恍惚,是朋友的一粒石子,让我的生活有了一丝涟漪,看到今后生活的一点微光。如果说唐诗宋词是一个知识点,那么后来的宋诗、先秦诗歌就与之形成了一条线,再后者二三十部辞典和名著就是知识面。我在古典辞书中艰难跋涉,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纵情徜徉。读书改变了我的生活,读书让我不再孤单寂寞不再沮丧失落,让我重新看到这个世界的光明,这个世界的无限美好。
从2018年10月到2020年3月,我把唐诗宋词读了两遍并抄录一遍唐。2020年3月至7月,我二读宋诗并抄录,期间还读了先秦诗歌、《人世间》和《南渡北征》等。2020年7月一掷千金,购买的十几部鉴赏辞典。从此我成了剁手党,开启了淘宝之旅,大都是书籍,名家名篇。因囊中羞涩,就学会了淘便宜的书籍,如往年的《人民文学》,比订阅时便宜多了。书虽过期,但知识永不过期。
有了书,我开始进入疯狂阅读模式,每天坚持读书,至少20页。假期采用白加黑模式,有时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剩余时间都在书中漫游。一天60页左右,半月就是一部鉴赏辞典。最快的速度,当属三天读完梁晓声的《人世间》,共115万字。仓促写就读书感悟《初涉人世间》,受到了彭大博士家之千金的谬赞,让我受宠若惊。最烧脑的是陈寅恪老先生的《柳如是别传》,全部是繁体字,并采用古典书籍的编排方式:竖列排版。阅读时,从我们习惯的最后处读,并且是从右往左。刚开始每天只能读20页,以后速度有所提升,将近一个月才翻完。对于前期读唐诗宋词的历程,我已简单小结,不再赘述。今天在此,重点回顾后半期这一年半来的读书生活。
读书让我深深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特别是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不必说唐诗宋词的瑰丽神奇,也不必说汉魏慷慨悲凉、明清小说的跌宕起伏,单是几篇《周易》,就让我意犹未尽,爱不释手。对于《周易》,以前我只听说而已,觉得与占卜有关,有点封建迷信,不以为然。当真正翻阅之后,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简直是井底之蛙。就是那么六根小棍棍,却蕴含无限可能,传递着许多文化信息。自此,我知道了六爻,乾卦和坤卦,六爻皆吉的谦卦。我甚至有点走火入魔,想入非非,幻想着退休之后,到街上摆个卦坛,分文不取,只为传承中华文明,让世人领略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读书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个性的解放。《历代女性诗词》中,刚开始的秦汉时期的女性诗词极少,即使有,也大多是弃妇的哀怨。到了明清时期,女性诗词层出不穷,还出现了女性作家群,虽然大多是亲戚朋友圈。如明末清初的叶氏作家群,清代的鲍氏三姊妹(之兰、之蕙、之芬),以及民国时期的吕氏四姐妹(惠如、美荪、碧城、坤秀)等。这些女性作家群的出现,充分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个性的解放。关于社会对文化的制约,特别封建专制,对文化进行摧残甚至戕害,例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明初诗歌,多位诗人都是被朱元璋直接杀害或被迫自杀,由此可见明朝那种令人窒息的文化氛围,同元朝相对自由宽松根本无法相提并论。朱元璋弑杀成瘾,不仅是杀,而且是残杀,特别热衷于用猫戏老鼠的方式虐杀文人。“明初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无一幸免,均死于非命,杨基被莫名其妙的罚作苦工,最后死在工所;张羽糊里糊涂的被绑起来扔到长江喂了鱼,尸骨无存(一说是被迫投江自杀);徐贲因犒劳军队不及时,被下狱致死;高启则被活活的腰斩成八段,死得惨不忍睹,年仅39岁。还有袁凯,官居御史,被朱猜忌,只好装疯卖傻,忍辱负重,吃狗彘之食,才侥幸活到永乐年初,寿终正寝。由此我猜想,朱元璋的畸形心态,可能与他的坎坷人生有关,自幼父母双亡,给地主放过牛,当过乞丐,也曾遁入空门。生性多疑,不相信任何人。见过世态炎凉,对达官贵人尤其憎恶。当上皇帝后,惟我独尊,大肆杀戮,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常言说“伴君如伴虎”,能在朱的身边善始善终,真是“难于上青天”。大浪淘沙,个人的专制终究会被时代的浪潮淘汰。蚍蜉撼大树,每个人都阻挡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读书让我的精神世界更加充盈,让我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大语文”的观念,让孩子们尽情绽放自己的风采。当我再讲衍生的“衍”字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联系班里的“王衍”,而后说到夏衍,说到他的《包身工》以及里面悲惨的芦柴棒。当我读到同行皮晓娜写的美文《七里香》,即兴范读给学生,而后让学生即兴评述。李林哲同学稍加思考说了这样一段话:开头点明时间、地点,为七里香的出现做准备,作者又把月季与七里香做对比,中间插入作者少时的回忆,从青春少年到中年教师,从青涩到成熟,又对现状悲叹,出现许多中年应有的疾病与痛楚,结尾又以秀儿的女儿从小到大的过程来写出时间的流逝,同时作者又以不同的眼光看向七里香,再写七里香的形态,但这次与作者开头看到的七里香多了艳丽的色彩与希望,表达了作者作为中年教师的不易以及对少时美好时光的憧憬。我听了非常心悦诚服,一个成绩中等的学生,只听一遍文章,就说的头头是道,令人刮目相看。还有前年我提到“罄竹难书”,心想没有学生知道这个词语,太生僻了。谁知郭海旸同学不但知道,而且能说出由来,让我瞠目结舌。由此我又联想到返校第一课,让孩子们谈“战疫”感悟,孩子们从“感动自豪”说到“颓废”,乃至提及“贫穷影响一个的健康成长”等,立足自身实际,说的头头是道。扪心自问,我们教师常常以成年人的思维来考虑问题,忽视了“10后”的个性,往往会以偏概全,难以走近孩子们的内心。通过读书,与孩子们交流,我逐渐明白教学的内涵:真的不单单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走近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各种“光怪陆离”的想法,潜移默化的去影响改变他们,让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生命个体,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真谛。由此又反思到现在的课堂:总是让孩子们学方法、学技巧,少了过程,少了互动,少了积淀,少了层递。总是在拔苗助长,总是那么功利;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不断下降,如此下去,国民素质的提升就是一句空话。改变这种窘境的唯一方法就是静心读书,认真办事,把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世界各国最后的竞争,就是看哪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文化自信,我们都是毋庸置疑的!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新冠疫情,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高度清醒和高度自觉,用心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爱国最具体的表现。
读书让我理解了人生真谛,积极乐观面对人生的至暗时刻。李白被赐金还乡,高歌一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一生的颠沛流离,还能“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杨慎被贬云南32年,竟能“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生活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相信阴霾迟早要消散,明媚的阳光一定会再次出现。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只要觉得自己尽力了,就问心无愧。活着,就要开开心心。即使有小烦恼小挫折,也要学会付之一笑。拥有一颗平常心,且看“落叶半床,狂花满屋”。
读书让我沉浸诗词优美的情境之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批注习惯。当我读到曹雪芹的《葬花吟》里“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时,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情不自禁,潸然泪下。夜读《南渡北归》时,看着那段特殊时期,大师们被侮辱被折磨被摧残的语句,字字锥心,难以卒读。读到动情处,就简单批注或写到QQ说说里。例如,没有赵阳台,何来苏若兰之《璇玑图》。“害”你之人,往往是渡你之神。感谢苦难,感恩遇见,学会跟过往和解,潇洒说声再见。又如东坡之女王城,放翁之沈园,谢翱凭吊文天祥的西台,皆有故事,可去仔细品味。这些虽是一时兴起,但却成为随笔的源头。后来所写的关于苏轼女王城和陆游沈园的随笔,都是根据当时的批注入手的。
读书让我养成了“今日事今日毕”,对每天的读书及时小结。下面就摘录12篇读书小结,里面也有耐人寻味的故事。
1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晚读《诗经》,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雅•蓼莪》。主要歌咏的就是父母抚养儿女的辛苦,以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楚。读这首诗,眼前浮现的炎热的夏天,母亲刚从田地劳作回来,就钻进厨房,忙着做饭大汗淋漓的身影;是父亲腿上如蚯蚓般凸起的青筋(静脉曲张),用镰刀割掉足底厚厚的老茧……还记得2012年,已年过半百的姚主任,给80多岁的母亲打电话,满脸幸福地说中午回去吃母亲做的手擀面时,我在旁边热泪盈眶,唏嘘不已。关于父母的一切,都成为遥远的回忆,不再有年少的轻狂和奢望,不再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爱惜自己的身体,好好活着,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和奠念。
2. 生命几何时,慷慨各努力
由《诗经》里的《蜉蝣》,知道了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于是就在网上搜到原文,大致了解主要内容,并进一步查找阮籍的生平事迹。他明哲保身,心里明白装糊涂,危机四伏时就酩汀大醉,借此逃过劫难。听儿子说,王勃曾在《滕王阁序》里提及。我又想到王勃的英年早逝,联想到宋朝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在13岁时写了一首与滕王阁有关的诗,与王勃可以说唐宋诗坛的佳话。读书就是由一个点,跳到另一个点,继而成线,最后甚至成面,这样的会记得更牢,效果会更好。
3.天壤之别 殊途同归
继续读宋诗,两个同时代的诗人,却对时局有不同的感知。一个是邵雍,认为生活在太平盛世,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另一个是蔡襄,心忧天下,认为北宋同时向辽、西夏纳贡,本质就是瘦己肥人,削弱了国力,比邵雍整整早逝10年。好奇心使然,我想走进他们的人生,看看邵雍的养生之道,如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圣贤书。晚上就在百度上搜索,一搜吓了一跳。邵雍是北宋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不追名逐利,两次拒绝两代皇帝的延揽,一心在洛阳的安乐窝钻研《周易》,留下10首梅花诗,都是对后世的预言,有些已成为现实,例如第一首就预示北宋灭亡,还有一首关于明朝那些事儿。进一步了解,发现他的弟子竟是章惇,一生又与苏轼有说不清恩怨纠葛,更可怕的是章惇当时认为不能立赵佶(宋徽宗)为皇帝,是不是他的老师临终给他说过什么?胳膊扭不过大腿,迫于皇室的压力才屈服;蔡襄是个中规中矩的朝廷官员,能考虑百姓疾苦,还擅长书法和茶艺。谁的一生最艳羡?唯有活出自己的风采最重要。
4. “梅”识庐山真面目
读完了梅尧臣的诗,想说点什么,却总觉得难以言表。经过三个小时的沉淀,我找到了症结所在:我人为的绑架了自己,把自己置于难堪的境地。我就是一个读者,一个路人甲,不是评论家,只是简单小结,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而已,不必那么正襟危坐,煞有介事的。
梅尧臣是一个不幸的人,他的不幸在于在短短四年之间(1044——1048)失去了四位至亲,他的父亲,结发妻和儿子,以及不到半岁的女儿。他写给妻子和儿女的诗,感情真挚,让人读后肝肠寸断,泪流不止;他的不幸还在于仕途的失意,虽然才华横溢,是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连欧阳修都啧啧称叹,自叹不如,但一生却没有在官场实现自己的抱负。梅尧臣诗中,流露出对老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如《岸贫》《陶者》《田家语》等,还有一些观察细致,有独特生活体验,抒发闲情逸致的诗歌,如《晚云》《梅雨》等。有的评论家认为梅诗后期不如前期,依据就是梅在宣城时两次下大雨,可诗中表达的感情却有天壤之别,一是关心百姓疾苦,一是个人吟唱。由此推理可能是生活有点安逸,格调不高了。我虽然对梅尧臣了解甚少,但我更倾向另一观点:论人要全面,论诗也要综合看待。不要断章取义,妄下断语。每个人都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针对同一件事,可能瞬间感悟不同而已。作为诗人,可能写作的角度不同而已。梅尧臣还能善于发现人才,对苏轼还有知遇之恩。
5. 点石成金 人无完人
今天抄录了宋诗30页,感叹古人的点石成金之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的千古警句。其实这两句诗有其本,来自南唐江为的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残句既没写出竹形,也没刻画桂花的神。由于是残句,没有构成优美的意境。而林逋只改动了两个字,让梅花神态活现。无独有偶,陆游曾有两句诗为“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用“杨柳”的金黄、嫩绿衬托“红杏”的艳丽,可谓善于突出重点。可叶绍翁加以借鉴变化,脱胎而来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把“一枝红杏”写的活灵活现。
提及柳永,我们都会想起“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可谁知就是这个多愁善感看似放浪形骸的婉约词人,却又能写出悲天悯人、关心国计民生的《煮海歌》,令人刮目相看。
宋诗中的“西昆体”,用典太多,让人读后如坠云海,不知所以然。代表人物之一钱惟演,就是一个势利小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没有一点做人的原则。可就是这样一个“令人不齿”的形象,却因文与梅尧臣成了忘年交,奖掖后进。对于梅尧臣来说,钱惟演对他有知遇之恩。或许这就是人的两面性吧。孰对孰错,是非功过由后人评说。
众人皆知寇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度为相,功业彪炳,性亦刚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他在生活上非常豪华奢侈,大有一掷千金之慨。面对侍妾蒨桃的劝诫,却不以为然,我行我素,还要及时行乐。窥一斑而知全豹,宋朝最终的灭亡,就是统治者没有体恤民情,没有体谅到老百姓的疾苦,只知坐在火山口上寻欢作乐,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言一点不差。
6. “虞”尽忠,“宋”报恩
继续看元诗,看到“元诗四大家”之一虞集的诗作,对于他了解甚少。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虞允文,原来虞集是他的五世孙。虞允文是南宋的一名儒将,当年在采石矶一战成名,以1.7万人大胜金主完颜亮的17万人,史学家曾评价是虞允文让南宋王朝又延续了280年。完颜亮曾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起了投鞭饮马攻打杭州的欲望,最后功败垂成。虞允文劳苦功高,去世后,宋孝宗让宋氏为其守墓,要求“宋氏不绝,守墓不止”。就这样,宋克成老人一家十三代人,为虞丞相守了800多年墓。为了祖上的一句话,宋克成老人放弃了外出打拼的念头,选择了孤独和寂寞,用一生的清贫践行了家族的承诺,也印证了虞家先祖虞世南的一句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7.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由自主地放慢了翻书的节奏,就因为看到那个曾经熟悉的名字:张养浩。脑海中还清晰记得他字希孟,号云庄,以及他那两句惊心动魄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通过30多页的元散曲,我进一步了解他的人生经历,作品的思想内容。张养浩为人耿直,三次出仕,共30年,官至监察御史。曾抨击时政,被权贵不容,“恐及祸,乃变姓名遁去”,两次弃官归隐,写了许多与此相关的散曲,寄予对世事的不满。公元1329年,关中大旱,朝廷再次特招他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他却毅然赴任。临行前“散其家中所有与乡里之贫者”。途中“遇饿者即賑之,死者则葬之”。他在曲中曾这样写到“路逢饥殍须亲问,道遇流民必细询”。关于赈灾情形,元史里这样记载,“到官四月,未尝家居。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賑饥民,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在张养浩身上,充分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正是张养浩的凛然正气和为民请命,让其彪炳史册,与山川永恒,与日月同辉。
8. 食无肉 居有竹
对于郑燮的认知,以往只简单知道他是一位画家,善画竹子,还有那两句著名的诗“咬定青松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天拜读了他的诗歌,有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是他对画画和文学创作的观点,很新颖独特。一般都强调“胸有成竹”“意在文先”,但郑板桥别具一格,追求“胸无成竹”“趣在法外”。在熟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就会新意迭出,亦所谓“画到生时是熟时”。 其次了解到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忧国忧民的好官。听见雨中竹林的萧萧声,他就联想到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一枝一叶总关情”。在诗文创作中,反对“名士”的歌功颂德和“腐儒”的风华雪月,要求行文要有真情,写百姓之心声,道百姓之痛痒。 最后感受到板桥先生的侠骨柔肠,他的慈父形象。面对因饥荒而早夭的儿子,他肝肠欲断,涕泗横流,携来羹饭浇在儿子的坟头,呼唤儿子起来吃饭,“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让人潸然泪下,不忍卒读。 晚年的郑板桥,穷困潦倒,靠卖字画为生。无论如何,他都是耿介之士,颇具君子之风范。
十点多回到家,继续看书。清朝袁枚说过,“书非借不能读也”,此言一点也不差。与其同时代的诗人李勉描述的“借书”也很形象,“旋假旋归”“一目十行”,最有趣又发人深思的是“百城深入便便腹,直抵荆州借不还”,意为“只怕比借了荆州而赖着不还还妙呢”!
9.书要借 钱众分
袁枚追忆亲人的诗,感情真挚,语言纯朴,所选的事都是生活中的细节,如《垄上行》中,他从小就睡在祖母怀里,一直到12岁,向祖母撒娇逃避“责罚”;祖母陪他读书,给老师准备饮食,为孙儿打点衣样以及对他的殷殷期望等等。又如惦念妻子《哭聪娘》一诗里的“妙手调香羹”和“倾吐心曲”等,都让读者耳目一新,过目不忘。袁枚还是一个勇于表达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不为传统所束缚。他写过不少涉及钱财的诗,这些诗中的观点概而言之主要有四点:一、要正视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二、正视但不要狂热,不要因钱使自己变态;三、钱本身没有什么趣味,生带不来,死带不走,钱的作用太大不是好现象;四、最好是大家富裕,人人都有钱。他对金钱的看法,与其同时代的人迥然不同,跟我们当代的观念有点相似,颇具前瞻性。他的诗中还提出人性的平等,如《上官婉儿》一诗中,表现了他对女性的尊重,反对男尊女卑之说;《别常宁》里的“知己那须分贵贱”,摒弃了传统的主仆关系,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他的怀古诗中,如《马嵬》,借古讽今,对上层统治者的无情的鞭笞,流露出对普通人民的同情。
10.我本柔弱 为母则刚
翻了80页清代女性的诗词,拍了将近40张照片,刻骨铭心的是左锡嘉。 丈夫战死沙场,她泣血赴皖,路上还遇贼寇以刀相逼,毫无惧色,遂扶柩至赣;一个人深夜,剪通草制像生花鸟,为三子娶妇,嫁五女;她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效仿“孟母三迁”;最后卜居在杜甫草堂旁,诗风亦有“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之忧国忧民。 左锡嘉,真是“巾帼不让须眉”!一位女性,为母则刚。有了家庭,为了孩子,就有了责任和担当。 (题外话:中午给妻子剪白头发。每一次都发现妻子的白发在增多,每一次我都感到内疚和后悔。为了这个一开始就烂包的家,为了我的任性冲动,为了赡养老人抚养儿子,老婆你付出的太多太多。感谢,感恩,一生有你始终相伴!遇上你,是我一生最大的幸运!)
11.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夜读《战争与和平》,安德烈公爵放弃在元帅库图佐夫身边安逸安全的参谋职位,却奔赴战场,手握军旗,被榴弹损伤,最后病逝在两个最爱的女人怀抱:妹妹玛利亚和曾经的恋人娜塔莎。十五岁的别佳,面对国家危难,义无反顾,放弃上大学的机遇,毅然参军杀敌。面对敌人的射击,毫不畏惧,口喊“乌拉”,带头冲锋,英勇战死。他俩的壮举,读后让我肃然起敬,潸然泪下,唏嘘不已。战争,就是灾难的降临,是你死我活的残酷搏杀;只有心存忧患,才能居安思危,才能自我加压、不断磨砺提升自己,才会变得更加勇敢更加强大。这样的国家和人民方能不怕敌人来袭,方能远离战争,才配拥有和平幸福的生活。
12.凡有烟火味,皆是人间情
小闺女儿(李翠翠)的命运揪着我的心,以致又一口气把《烟火》翻完,已至凌晨一点。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运用借代修辞,以人物特征或从事职业来代替人物,如老瘪、刘大头、王麻杆儿等。人物性格鲜明,让人过目难忘。来子的聪明能干,善良,富有正义感。他与小闺女儿凄婉的爱情,他不堪为日本人驱使,跳海而死,让人唏嘘不已;反观之,杨灯罩儿却唯利是图,无利不起早。工于心计,总是在想方设法算计别人,甚至为此不惜投靠洋人,迫害革命者。最终机关算尽,反丟了卿卿性命,暴尸于大街上,无人问津。
小说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处处都是“津味”。狗不理包子,天津人的生活习惯,天津的风俗人情,犹如老舍的京味,还有沈从文的湘西风情,令人回味无穷。 对于标题“烟火”,我觉得表面意思为“人间烟火”,在富有烟火气息的生活琐事中来表现人物;同时,“烟火”让人联想到“烽火”,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义和团,清末民国,日本人侵华战争。在这些时代背景下,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王茂申明的家国情怀,来子的深明大义,杨灯罩儿和“二饽饽”奴颜卑膝,人物的美与丑、善与恶,对比格外鲜明,不言而喻。
读书之余,还信笔涂鸦。读宋诗,再次读到“靖康耻”时,有感而发。
虞美人
凛冽朔风几时停,雪飞五国城。 遥忆汴京醉春风,琼林玉殿处处绿映红。 清明上河丽人行,香车伴青骢。 暮霭茫茫家何处?羌管吹彻梅花落无声
去年孟夏,久旱未雨,作为一名农村人,内心煎熬。 夜闻雨声,欣喜若狂,歌以咏志:
其一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小麦正灌浆,辣椒待分床。
一月无透雨,三轮已发烫。
今夜甘霖降,明早笑声朗。
其二
昨日高温四十度, 今天骤降身拔凉。花落春去缺流水,田家夏至盼雨降。傍晚初闻云汽动, 须臾喜看人奔忙。 谁家电动鸣佩环? 撩我未眠到天亮。
到了暑假又听雨声,联想到当时国家形势,即兴写下《 夜雨有感》:
排气格啪啪,房顶雨哗哗。
南方发洪水,军民守堤坝。
新冠逞余威,窜至天山下
多难必兴邦,“天问”正出发。
当得知孟晚舟获释回国,内心无比激动,就写下这两首七律。
其一
秋雨连绵心烦乱,足不出户四肢麻。 夜开昙花亦吉兆,喜闻晚舟要回家。 羁留异域千余日,心系故园一华夏。 即离温哥飞深圳,纷纷点赞国强大!
其二
惊闻晚舟要回家,喜极欲泣乐开花。 泰山压顶亦微笑,镣铐系脚尚优雅 。魑魅乱舞吾岿然,轩辕飞天谁还怕? 人间正道是沧桑,华为老树发新芽。
孟晚舟是巾帼英雄,历史上最早的女中豪杰当属许穆夫人,为她的崇高的爱国情操所感动,题下赞语:
赠许穆夫人
往事不可追,今生亦无悔。
亘古一奇女,天地树丰碑。
“谁说女子不如男”,当读到才貌绝伦的贺兰英,遇人不淑,倍受摧残致死,扼腕叹息,采用藏头诗形式写道:
贺兰山阙一孤雁, 双宿双飞皆梦幻。 卿怀鸿鹄顿成空, 怜汝哀鸣亦惘然。
跟在外打工的两个哥哥闲聊了一会。二哥在讨要工资,三哥在七八层楼高的厂房跑上跑下,安装铁架,累的膝盖疼。听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胸口隐隐作痛。于是仿照《南山南》,信笔涂抹了几句:
你在哈尔滨的隧道里
蜗行摸索
你在广州的脚手架上
匍匐攀爬
你 年逾古稀
佝偻着孱弱的身子
亲吻着老家的黄土地
你们 我的好兄长
从来没有想过你自己
只是 竭尽一生在还债
永远还不清的
儿女债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珍惜当下,不负韶华,努力奋斗,为自己的梦想而竭尽全力。
在读书过程中,由于翻书速度较快,身体有时吃不消,头晕眼花,提笔《偶成》以自嘲:
仰脸躺平眼发懵,口中牙齿多半松。 一年又将芳菲尽, 灯下苦读白头翁。
读书间隙,想起儿时求学之艰,而今时光荏苒,年近半百。瞬间感悟,匆忙记下,恐过目就忘:
读书偶得
偶忆少时家无书,顿悟非借不能读。 豪掷千金满柜橱,素蟫灰丝蒙卷轴。 久旱降霖遇知己,赤膊挑灯忙案牍。 “汝乃碧溪七秒鱼,源头活水是归途。
读者可能觉得文字稚嫩,甚至哑然失笑。但信笔涂鸦的每个字,每个标题,笔者都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获得灵感伊始的兴奋,谋篇布局的纠结,挥笔而就的洒脱,犹如女同志怀孕,怀孕之初的高兴,临产的阵痛,呱呱坠地的幸福,不差毫厘。记得在写《欸乃一声满江红》时,为标题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最后想到“欸乃一声山水绿”,想到了要写的词牌都是满江红,还有猩红的江水,以及南宋妃嫔宫女乘坐的囚船,于是标题就呼之欲出。还有写张洁长篇小说《无字》的读后感悟时,结构提纲已安排好,就是不知拟何为题。是夜凌晨四点多,忽然想起母亲唯一的遗物:尺子。想到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何尝不是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丈量自己的人生,好与歹,美与丑,善与恶,都是自己的选择,于是标题《丈量人生》就水到渠成。
写点豆腐块总要付出一些代价,最起码是时间和精力。我写《一笑而过》,一夜几乎没睡;写如今这篇读书小结,一年半年里,平时已积累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点滴,又从凌晨三点多一直写到现在将近十点。想想路遥用生命代价谱写了一曲《平凡的世界》,人生如同璀璨夺目的烟花。而我更希望人生像橡胶圈,收放自如,量力而行。此生唯望就是当好一名教书匠,化作一粒读书的种子,让纯洁无瑕的学生插上理想的翅膀,纵情驰骋到海角天涯。
停笔之际,引用自己划的一首拙诗小结:
我是一只书虫
在字里行间 艰难地蠕动
目睹
花开花落 灯火如萤
谛听
呢喃燕语 夜雨梧桐
我依然 懵懵懂懂
憧憬
何日 破茧为蝶
翩翩起舞 且歌且行
感悟
真爱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