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篇·第六章 ▎贞观曲终

、征伐,yes or no

找人打架自然还是要先讲究个出师有名。好在借口这种东西,只要想找,从来就不存在找不到的情况。

果然,就在这一年,一名从朝鲜半岛远道而来的使者为李世民送上了一个堪称完美的出兵理由:新罗在百济的进攻下危在旦夕。

百济和新罗干仗,挨着大唐和高句丽啥事儿了?

别说,还真挨着了。

为了阻止高句丽将整个朝鲜半岛全盘吃下,长期以来,大唐都极力扶持位于朝鲜半岛东南角的新罗,将其作为牵制高句丽的重要力量。

而位于半岛西南角的百济,因为垂涎新罗的地盘,则与高句丽搞到了一起。这次百济大举入侵新罗,便是高句丽在背后支持的结果。

小弟在外面受了欺负,当大哥的还有什么理由不抓紧帮忙出头呢?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李世民当即派遣使者,向高句丽发去了一份最后通牒:立刻让百济撤兵,否则就让你好看!

面对这份通牒,高句丽的答复也很简单:这边的事儿不用你们瞎操心!

值得一提的是,做出这个回应的并不是此时高句丽的国王高藏,而是国王手下一个名叫渊盖苏文的大臣。

不是国王陛下偷懒不想干事儿,实在是这位渊盖苏文太过强悍。

就在一年前,渊盖苏文发动政变,不仅亲手杀死了前任国王高建武,而且还当众碎尸并把尸体丢进了水沟。

对自己的君主尚且如此,可想而知,这普天之下哪里还有他渊盖苏文不敢得罪的人。

当然,得罪人不要紧,要紧的是有没有本钱为接下来的后果买单。

渊盖苏文有这个本钱吗?答:他确实有。

综合以往与中原政权交手的战绩,虽然高句丽没占啥便宜,但至少也没吃太大亏。

仗着城池坚固,加之地处偏远、气候寒冷,在与中原军队的历次对抗中,高句丽基本总能维持一个不胜不败的局面。

既有北方少数民族的勇猛彪悍,又有中原农耕民族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占据着天时、地利的高句丽的确不同于之前任何一个对手。李世民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但越是困难,他就越有必要去解决。当初隋文帝杨坚没能解决高句丽的问题,传到隋炀帝杨广手上果然玩砸了。如果不想前朝旧事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那最好的方法就是亲自出马摆平。

然而李世民决定攻打高句丽的主张却遭到了以褚遂良为代表的一批朝廷重臣的反对。尤其当李世民提出要御驾亲征之后,几乎所有大臣都加入了反对的阵营。

大家反对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这场输赢难料的战争势必消耗巨大国力,其次皇帝亲临战场不仅人身安全难以保障,而且不利于国内政局稳定。

有隋炀帝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这些理由简直就无需辩驳。但李世民依然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以往的胜利让他坚信,自己完全有能力超越前人,一次性解决高句丽的麻烦。

很可惜,真理并不是每一次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这场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远比李世民想象的更为艰难。

、剑指辽东

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春,大唐帝国的战争机器又一次被彻底动员了起来。

由于辽东地处偏远,为支撑大军远征,李世民特命人修造船只,将各州粮草、兵马沿黄河、京杭运河两个方向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前线。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时间的准备后,贞观十九年二月,李世民亲率大军从洛阳出发,一路开赴辽东。

与此同时,先前集结在前线的部队也兵分两路,一路在张亮的率领下从山东莱州出发,乘船越过渤海,直扑下卑沙(今辽宁大连)。另一路以李世勣、李道宗为统帅,穿过辽西,渡过辽河,直逼辽东城(今辽宁辽阳)。

这同样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极有效率的军事计划。当初隋炀帝攻打高句丽便是如此,而后历朝历代,但凡对辽东半岛或是朝鲜半岛用兵,只要条件允许,几乎都会沿袭这个套路。

战役第一阶段进行得异常顺利。张亮率领的军队渡过渤海后,一战便轻松拿下了下卑沙。

而李世勣、李道宗则在攻取辽东重镇盖牟城(今辽宁抚顺)后,成功围困了辽东城。

四月底,李世民率领的主力部队抵达前线,与李世勣、李道宗在辽东城下会师。

别看今天的辽阳市比起国内那些一线大城市似乎有些名声不显,但在当时,这里可是整个辽东的核心。

作为东北第一坚城,辽东城不仅拥有内外两道城墙,而且城墙上的角楼、雉堞、女儿墙等配套工程也是修得一丝不苟。正是靠着坚固的城防,辽东城曾连续两次让杨广的大军在此折戟。

面对这样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远道而来的唐军最开始同样也是老虎啃天,无从下口的节奏。

在李世勣亲自督战下,唐军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月,把攻城的法子挨个演习了一遍,结果对面的城墙依旧是纹丝不动。

如果照这个进度继续下去,只要再耗上几个月,北风一起,城下的唐军铁定就要重演当年隋军的悲剧了。

好在关键时刻,老天爷及时出手,拉了唐军一把。

五月十七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风将辽东城吹得异常干燥。

作为全军统帅的李世民立刻意识到,破城机会就在眼前。正所谓煽风点火,既然老天爷帮忙把风煽起来了,那自己这边当然要抓紧放火了。

唐军于是立即组织人手,将箭矢点燃,然后一股脑地射进了辽东城。火借风势,不一会儿,整个辽东城内便烧成了火海。

城内一片混乱,城上的士兵自然也无心坚守。趁此机会唐军一拥而上,终于将城墙击垮,辽东城随即告破。

拿下辽东城后,唐军趁势向前推进,仅花了一个月时间,便将战线推进到了辽东半岛中部。

只要攻下高句丽在辽东的最后一个据点安市城,唐军主力部队便可与占据着下卑沙的张亮一部会和,从而彻底收复辽东。

眼看着一个个据点接连落入唐军之手,一直呆在平壤的渊盖苏文终于不再淡定了。

一旦辽东陷落,那么高句丽从此将再不可能有同中原王朝叫板的力量,顶多只能窝在朝鲜半岛,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和百济、新罗去玩三国演义了。

为保住辽东,渊盖苏文最后一咬牙,调集十五万大军,以王室贵族高延寿为统帅,从平壤出发越过鸭绿江,向西支援安市城。

、最后的胜利与失败

得知高句丽大军压境,李世民不惊反喜。

围点打援,当年他就是靠着这一手在虎牢关下一举击溃了窦建德。

这回渊盖苏文既然下了血本来援救辽东,那正好借此机会将高句丽的主力部队一口吃下。

事情的发展果然不出李世民所料,仗着自己在兵力上的巨大优势,高句丽主帅高延寿一上来就摆出了要与唐军决战的架势。

老实说,如果高延寿选择在安市城下构筑营垒,和唐军打消耗战的话,说不定李世民还真拿他没辙。可他一上来就选择和唐军刚正面,只能说自己找死怨不得老天爷了。

六月二十二日,交战双方在安市城郊的驻骅山下拉开了阵势。

发现对面唐军只有一万多人后,信心十足的高延寿立刻指挥大部队全线压上。

估计在高延寿同志眼里,所谓打仗那就是一道2>1的公式,既然自己这边十个打一个,那还有啥输的理由?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很快便让高延寿彻底领教了什么叫做兵不厌诈。

一万多唐军在李世勣的指挥下,面对数倍于己的高句丽军依旧牢牢守住了阵线,双方很快陷入胶着战中。

就在此时,远处战鼓声、号角声忽然响成一片,由长孙无忌率领的一路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高句丽的背后杀了出来。

没错,这正是李世民惯用的指挥套路:正面拖住,侧面掩杀。

虽说这次担任突击任务的不是当年那支大名鼎鼎的玄甲军,但长孙无忌率领的这支军队发挥出的效果依旧出奇得好。因为在这支队伍里,多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

突袭开始后,唐军中忽然闪出一人,一马当先杀进了敌阵之中。

恰逢此时天上下起倾盆大雨。

电闪雷鸣间,只见此人身披白袍,手持长枪,左突右杀,兵刃所过处血花四溅,远远望去,活脱脱就是一尊从地狱里冲出来的死神。

有了这样一个猛人打头阵,后面的唐军自然也跟着奋勇争先。

一通冲杀过后,高句丽的军队被彻底打乱。眼看败局已定,作为总指挥的高延寿在赔上了将近两万人头后,只能选择投降。

当然,此战中表现抢眼的那名白袍骑兵也没被领导遗忘。

在李世民的重点关照下,他当场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完成了从士兵到军官的转变。

事实证明,对此人而言,这个从五品的散官只不过是个起点,因为十几年后,大唐边疆的每个敌人都将熟知他的名字——薛礼,薛仁贵。

驻骅山一战让世人再次领略了李世民指挥大军团作战那无与伦比的天赋。但遗憾的是,这却成了他戎马一生的最后一场胜利。

李世民不会想到,耸立在他面前的那座孤零零的安市城,即将成为他宿命的终点。

说起安市城,当真算是高句丽境内的一朵奇葩。

早先渊盖苏文发动政变,杀死高句丽前任国王后,境内各地无不表示臣服,唯独安市城守将不买账,对渊盖苏文发布的命令拒不执行。

刚开始,渊盖苏文对此大为恼火,果断发兵征讨。

但前后折腾了几个来回之后,渊盖苏文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拿安市城没啥办法。

这座城池依山而建,进攻的一方需要先爬上一个山坡,才能勉强摸着城墙。而站在城头上的守军,只要需看准人多的地方,就着山势滚木礌石一顿招呼,任你天兵天将也别想上来。

不过渊盖苏文倒也不必太过抑郁,因为拿安市城没办法的不光他一个人,放到李世民这里一样也是搞不定。

在之后的三个月里,唐军为了攻下眼前这座坚城几乎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甚至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硬生生在安市城下人工堆起了一座与城墙齐平的土山。

但仓促垒起来的土山显然在施工质量上没啥保障,而且估计唐军中也没有搞土木工程的专业人才,就在大队人马花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好不容易把土山堆好之后,还没等派上用场,整座山居然就自行崩塌了。

眼看最后的希望就此化为泡影,不知李世民的心中该是何等的不甘与懊恼。

可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三个月的鏖战让战争的主动权一点一点从唐军手中溜走。

眼看冬季将至,此时如果再不撤兵,一旦大雪封山,那李世民带进辽东的这几万人马就只剩死路一条。

万般无奈之下,李世民只得向全军下达了班师的命令。

征辽之战就此功亏一篑。

、买单者

辽东一战虽然唐军最终落了个无功而返,但好在李世民这次并没有像表舅杨广那样,押上整个帝国的全部家当,加上终究家大业大,所以哪怕战场上吃点亏,也还远远没到国本动摇的地步。

但失败总会有后果,而且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事。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当李世民和他的征辽大军顶着刺骨的严寒终于退回了位于营州(今辽宁省朝阳市)的大本营时,没有人想到,即将为这次失利买单的,竟会是一批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任何过失的当朝重臣。

第一个踩雷的是当时总管吏、礼、户部三尚书的侍中刘洎(读既)。

说起来这位仁兄不光政务能力极强,而且在贞观年间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从武德年间归顺大唐后,刘洎从一名普通降臣起步,用了二十年时间,一路升迁到了当朝宰相的位置。李世民出征辽东前,为了确保朝堂政局稳定,特意留下他帮助太子李治处理朝政。

就是这样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却在李世民征辽返程的途中,因为被褚遂良告发喊过一句事实上他并没有说过的反动言论,最后丢了脑袋。

而第二个触霉头的来头更大,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郧国公张亮。

没错,就是那个曾为李世民夺嫡立下汗马功劳,而后又在征辽战役中率领水军直取下卑沙的硬汉。

至于杀他的理由,同样还是那个百试不爽的罪名,谋反。而具体罪证就是有人告发他暗地里收养了五百个干儿子。

显然在李世民那里,如果收养五百干闺女那顶多是生活作风问题,但收养五百大小伙子,那就是不折不扣的政治问题了。

最终,在绝大多数朝臣的支持下,张亮被斩首抄家。

不过事后证明,张亮和之前被杀的刘洎一样,都死在了子虚乌有的罪名上。

张亮死后仅过了一年,李世民便亲口承认张亮一事处理得的确草率,同时还亲手提拔了当初唯一一个坚持认为张亮无罪的大臣李道裕。而刘洎则在十几年后,由他的儿子刘弘业上书平反。

如果说这二人的死,都是遭人诬陷,背后多多少少还都隐藏权力斗争的影子,那么最后这位的死则里外透着邪乎。

李君羡,记性好的兄弟可能还记得,前面在写武德年间瓦岗旧部反叛王世充投奔大唐的那波人时,除了秦叔宝、程咬金这些知名度极高的人物外,飞瓜还曾提到过这样一个知名度不怎么高的人。

还是那句话,隋唐年间猛人多,事儿也多。为了照顾保证叙事节奏的前提下,把大唐最精彩、最真实、最有意思的一面展现给大家,我只能尽量避开讲述那些偏离主线的人物。

所以,哪怕仅仅是在飞瓜这里露个脸,那也已经是相当牛逼的存在了。

事实上,李君羡在隋唐年间,绝对堪称排得上号的猛将。

单论战功的话,和秦叔宝、尉迟敬德这帮人放到一个序列基本没啥问题。而且此人为人低调、恪尽职守,在贞观年间同样深得李世民信任。

可就是这样一个始终远离朝堂政治,只一心一意坚守自己工作岗位的人物,居然也阴差阳错地在贞观二十二年被李世民亲自下令处决。

、干嘛要和“武”字过不去

这场见于新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的贞观年间最后一场冤案听起来很有些天方夜谈的意思。

根据史书记载,事件的起因源自一本流传在民间的神秘小册子。

没人知道这本被叫做《秘史》的小册子究竟是什么来历,大家只知道,在这本书上有一句相当要命的话: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当有天下。

没错,这又是一句地地道道的谶语。而且就之后的历史发展看,这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依然保持了谶语一贯的高命中率。

正如当年杨广面对那句“李氏将兴”的预言无比纠结一样,李世民对这句话里提到的“女主武王”同样是两眼抓瞎。既然自己想不明白,那就只能找高人打听了。

李世民所请教的高人正是那个堪称古往今来头号算命大神的李淳风。

之所以要给他一个如此响亮霸气的名头,是因为这位李淳风先生曾和另外一位神仙级的人物袁天罡一起合作,搞出过一本在坊间广为流传的旷世奇书——《推背图》。

相传李淳风根据李世民指示,用周易八卦推算大唐国运。结果谁知这位仁兄业务能力太强,而且一进入状态根本停不下来,直接剧透到了两千多年以后的国运。

在旁边负责记录的袁天罡一看势头不对,赶紧从背后推了李淳风一把,才让他从忘我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

两千多年的事儿都能算出来,算区区几十年的运数自然不在话下。

李淳风当即便给了李世民一个相当明确的答案:预言中提到的人如今就在宫中,而且和陛下关系密切。三十年之内,大唐江山便会落到此人手里。到时,大唐皇族子孙也会被诛灭殆尽。

这个回答把李世民着实吓了一跳,他于是连忙问李淳风此人究竟是谁。然而李淳风却给了他一个算命先生的招牌式回答:天机不可泄露!

不过考虑到对面资讯的毕竟是皇帝陛下,所以李淳风接下来还是很尽心地给了李世民一个更充分的解释:“如果我说出这人的名字,陛下一定会杀掉此人。那样将来就会有另一个人去应验这个预言,而那个人将给大唐带来更大的灾难。”

照此说来,李淳风功力确实了得,竟然连可能出现在平行时空里的事儿都能算得清清楚楚。

李淳风的话让李世民暂时停止了追查。可不久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李君羡无意间说出了自己的小名,却让李世民又一次警觉了起来。

要怪只能怪李君羡的这个小名实在太过别致:五娘子。

没办法,在那个取小名大都贯以什么奴、什么郎的年代,突然蹦出个如此有违和感的名字,想不引起别人的注意都难。

而且更加不巧的是,李君羡老家在武安,封邑在武连,职务是左武卫将军,镇守的是玄武门……

当小概率事件连续发生,那么所谓巧合就很难再说是巧合了,至少李世民是这样认为的。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7年),巧合再次发生,长安城又一次出现了太白经天的天文奇观。

和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前夜一样次,太史令给出了十分明确的解释:女主昌。

好了,不用想了,五娘子李君羡,说的就是你。

既然老天爷都把答案挂脸上了,那这一刀无论如何也别想逃过去了。

七月十三日,武连县公李君羡以谋反罪被诛。

好一个精彩的故事。从秘史上的谶语,到李淳风的警告,再到李君羡的小名,最后是打酱油的太白星,从头到尾简直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但是正因为整件事在逻辑上实在太过完整,所以这注定是个人造的故事。毕竟老天爷怎么可能有心情为区区一个李君羡花这么多心思。

至于是谁费尽心思编了这样一个玄幻故事,别急,答案还要在四十四年后揭晓。

、当死亡来临

虽说故事靠编,细节靠凑,但至少结果不虚,李君羡的确是死在了谋反罪名上。

纵观整个贞观时期,死于谋反的人当真不少,而且还颇有规律可循,基本集中在三个时间段。

像李瑗、李孝常、刘德裕、罗艺,因为反对李世民掌权,死在了贞观元年。

像李元昌、侯君集、杜苛,因为搅进了太子之争,统统死在了贞观十七年。

至于刘洎、张亮、李君羡,则集中死在了贞观末年。

不同的是,前面两波人谋反都是确有其事、铁证如山,可谓死得其所。而最后这帮人却无一例外,全是地地道道的冤死鬼。

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只有一点,此时的贞观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贞观。

无论是李世民本人,还是一直陪伴在他革命道路上的那帮大臣,都已经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定数,从李世民发动征辽战争起,一大批贞观名臣也先后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贞观十九年,在李世民征辽途中,宰相芩文本因操劳过度,暴病而死。

两年后,宰相高士廉病逝。

再过一年,宰相马周、萧瑀、房玄龄三人也先后病逝。

四年时间,五位重臣。曾经的贞观之风,自此徐徐飘散……

不过对于这些大臣个人而言,在这个时候寿终正寝,或许真不是一件坏事。

征辽失败后,李世民的身体很快也出了问题。在从辽东返回的途中,由于鞍马劳顿加之气候恶劣,李世民患上了严重的毒疮,一度甚至性命垂危。虽然最终挺了过来,但健康状况也大不如从前。

这让李世民渐渐失去了以往那份自信,对身边的大臣们开始变得猜疑起来。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贞观末年一批冤案就此酿成。

所以,马周、房玄龄等人能在这个时候说再见,也未尝不是一种幸运。比起刘洎、张亮,他们至少还落了个功德圆满。

眼看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们扎堆离世,李世民的内心渐渐纠结起来。悲伤固然难免,但更多的却是一份焦虑,一份对生命的焦虑。

回望走过的岁月,李世民见识过尸山血海的恐怖,也曾亲手结果了无数人的性命。单看他当年在战场上的做派,就知道这绝不是个惧怕死亡的人。

但还是像之前说过的,死亡的可怕不在于突然的降临,而在于看到它就在前方,却又要无可逆转地一步步向它靠近的过程。

更何况在李世民看来,此时的他还有太多没有完成的事情。于是,年过半百的皇帝最终也无可避免地落入了无数帝王曾经走过的那条死胡同,希望依靠金石丹药延续自己的生命。

而这次,积极响应皇帝号召,找到不老神仙的人名叫王玄策。

在历史上,能干出这种不靠谱的事儿的,十有八九都是些不学无术的投机分子。

但王玄策却是一个例外。

因为在他找神仙的同时,他还创造了一项世界外交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一人灭一国。

、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王玄策奉命率领一个30多人的使团出使印度半岛。

此时玄奘法师早已取经归来,李唐王朝与当时的印度各国也建立起了广泛的外交关系,每年都会有使团相互往来。

王玄策动身的这一年,戒日王刚好去世,而他一手建立的戒日王朝也已经衰败,整个天竺最强大的国家是位于印度半岛中部的摩揭陀帝国。

按照计划,王玄策这一趟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礼物到摩揭陀帝国皇帝那里加深一下双方的传统友谊。

也正因为考虑到这是一趟欢乐和谐的和平之旅,所以朝廷才会选派王玄策这样一个读书人出马。

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料到,这次和平之旅最终竟成了一场灾难,而那个看似人畜无害的王玄策居然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惊天逆转。

使团最初的行程十分顺利,只花了几个月时间,便进入了印度半岛。

可谁知就在大家一边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外域风光,一边向着摩揭陀前进的时候,一场残酷的伏击不期而至。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王玄策带领的使团根本没有任何还手的力量。

一通杀戮之后,不仅携带的礼物统统变成了人家的战利品,而且包括正使王玄策、副使蒋师仁在内,整个使团都成了对方的俘虏。

遇上这种悲剧,要怪只能怪当时的信息传播渠道实在太有限。

王玄策不知道,就在他离开长安的同时,摩揭陀帝国的老皇帝恰好过世,紧接着一个名叫阿罗那顺的大臣篡夺了皇位。

听到大唐使者要来觐见已经死了的老皇帝,刚刚篡位的阿罗那顺立刻紧张了起来。思来想去,阿罗那顺觉得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让这个使团直接消失。

正常情况下,阿罗那顺这么处理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毕竟与大唐隔着十万八千里,即便得罪了,对方也不能真拿自己怎么样。

可惜这一次大唐使团里多了一个王玄策,得罪大唐还好说,得罪了王玄策那就只能说阿罗那顺运气实在太差。

在受到袭击被俘虏之后,王玄策第一时间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行动能力。

连一个晚上都没耽误,他便成功越狱,而且还把自己的副使蒋师仁也顺手捞了出来。

“一个番邦异族竟敢如此对待天朝使臣,不报此仇大唐国威何在?”面对仅剩的随从蒋师仁,刚刚脱离险境的王玄策咬牙说道。

报仇?能活着逃出来就已经是祖宗保佑了,大唐的武力再强也不可能打到万里之外的天竺啊。

在蒋师仁看来,王玄策就是嘴上发狠,当务之急还是好好想想回去如何向皇帝解释比较现实。

但蒋师仁这回真想错了,王玄策并不是那种吃了亏只会说句“你给老子等着”的人,他这回是真打算灭了摩揭陀,给自己出这口恶气。

并且王玄策有足够的信心做到这一点,因为此时他的脑中已经有了一整套的复仇计划。

计划的第一步是搬救兵,不过不是找大唐。一来远水解不了近渴,二来凭一个外交使者的身份外,根本不可能动员大唐的军队。

王玄策的目标是夹在天竺与大唐之间,和天竺仅有一山之隔的国家——吐蕃。

此时吐蕃的当家人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位松赞干布。自从他在六年前欢天喜地地将文成公主讨到手后,大唐与吐蕃的关系便进入了历史上最为融洽的一段时期。

凭着对两国关系的准确把握以及对自己那个使臣身份的有效运用,外交人员王玄策最终在松赞干布那里,成功拉到了一千多人的赞助。

有了这一千多人,王玄策没有立即动手复仇,而是打着松赞干布的旗号,继续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对吐蕃周边的小国一路游说。

不得不承认,王玄策确实是个外交天才,一番鼓动之后,他愣是从这些小国手里七拼八凑地忽悠来将近一万人的军队。

这极有可能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纯粹的一支联合国军团。除了一把手王玄策、二把手蒋师仁外,整个军队全部由来自不同国家、操着不同语言的士兵组成。

指挥着这样一支军队,别说打仗,单单是发布一条行军指令就要翻译好几个版本,真不知道王玄策是怎么应付的。

不过高人就是高人,不光能忽悠,而且还能干事。

之前全无带兵经验的王玄策应该就属于当年明月曾经说过的那种,随便拿本盗版《孙子兵法》照样能打胜仗的人。

带着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联合国军,王玄策踏上了他的复仇之旅。

、横扫天竺

听到有大军来袭,摩揭陀的皇帝阿罗那顺自然不敢怠慢。

因为这是自己篡位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对外战争,所以阿罗那顺一上来便动员了自己的王牌部队——象骑兵。

说起来,大象在南亚地区当真不算啥新鲜玩意儿,尤其在印度,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物种之一。

而且当时绝对没有保护珍贵野生动物这一说,所以那个时候的大象放在日常生活里,就是大型拖拉机兼起重机,遇上打仗,瞬间就能变身成巨型坦克。

如果碰到对这种作战方式不太了解的人,没准还真要吃个大亏。可惜遇上王玄策这招就不那么好使了。

作为一个优秀的外交官,王玄策脑子里装的可不光是谈话技巧,对于天竺人的生产生活习惯他同样了解透彻。

开战之前,他早已预料到了对方可能采用的战术,并且极有针对性地给阿罗那顺安排了一份别开生面的礼物。

战斗打响后,天竺骑兵立刻按照他们熟悉的套路,驾驭着大象发起了冲锋。然而刚冲了没几步,眼前的景象便让他们直接傻了眼。

只见对方阵营里突然冒出了一大群“哞哞”狂叫的野牛,而且这些野牛的犄角上都绑着明晃晃的钢刀,尾巴上则被点上了火。

没错,王玄策这次用的,就是江湖上失传多年的火牛阵。

战国时代,齐国名将田丹曾经靠这一招大破燕军,力挽狂澜。不过由于牛这玩意儿对农耕民族太过珍贵,所以自那以后再没人用过。

而在异国的土地上,王玄策也就没了那么多顾虑,反正烧的也不是自家的牛,怎么见效就怎么来。

火牛阵的威力果然没有让王玄策失望。虽然大象看起来很有震慑力,不过这些野牛显然对火烧了屁股这件事儿更为在意,不管眼前站的是大象还是恐龙,都完全没办法阻挡它们狂奔的步伐。

天竺的大象军团当场被这群发了疯的野牛吓傻,一个个开始转身向后逃窜。

这下可就真要了那些原本跟在大象屁股后面,准备捡便宜的天竺兵的命。

原本指望用来碾压敌人的大杀器,现在居然转头扑向了自己,再不跑就等着被踩成包子馅好了。

一战过后,阿罗那顺再也没了和王玄策刚正面的勇气。他于是退缩到城中,打算依靠城防将战事的节奏拖下来。

看到阿罗那顺想和自己打城防战,王玄策笑了。看来有必要让阿罗那顺真正领教一下中原战术中,最具特色的攻城战打法了。

一连三天,云梯、冲车、抛石机,轮番上阵。不光让王玄策手下的联合国军开了眼界,也让城里的天竺兵彻底见识了科技的力量。

绝望之中的阿罗那顺最终只能弃城而逃,但王玄策实在不是个容易打发的主。

听到阿罗那顺逃向天竺东部的消息后,他二话没说,直接大手一挥,命令军队全速追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只要不拿下阿罗那顺,这笔账就不算完。

碰上这么个执着的对手,阿罗那顺算是栽大发了。

不仅国家被灭,余部被杀,连他本人最后也被活捉。

、生命的尽头

王玄策这一仗可算打出了大唐国威。

一个之前从未带兵上阵的外交人员,一不向国家要钱、二不向国家要人、三不向国家要政策,只带领自己临时拼凑起的一万多杂牌军,就横扫了大半个印度半岛。

如果不是《唐会要》、《通典》上言之凿凿,加上近代中日学者的大量考证,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大唐的历史上居然真的发生过这种“一人灭一国”的奇迹。

按照一般套路,得胜回国之后的王玄策自然是坐等升官发财的节奏。最开始,事情确实如此,李世民在听到奏报后,当即封了王玄策一个从五品的散朝大夫。

然而令王玄策本人也没有想到的是,终其一生他的官位也再没提过半级,而且在正史之中,他连一个字儿的传记也没混上。

发生这种事倒不是因为大唐朝廷嫉贤妒能,而是因为王玄策在得胜之后干了一件后来看来很多余,当时看来很有必要的事。

他帮李世民在天竺找到了一个自称能长生不老的僧人。

按照这个天竺僧人的自我介绍,他已经足足活了两百多岁。我们当然知道,这纯粹就是在漫天胡吹。

活两百多岁的那不叫僧人,得叫妖人。

不过当时的李世民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因为在贞观二十三年,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急转直下。

所谓病急乱投医,就算明知道这是个莆田系出身的大忽悠,李世民也宁愿相信奇迹会降临到自己身上。

但奇迹并没有发生。那些所谓的长生不老药不仅没能让李世民的身体出现好转,反而成了终结他生命的毒药。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在距离长安城十几公里外的翠微宫中,李世民将原本在长安监国的太子李治召唤到了身边。此时的他已经预感到,自己恐怕时日无多。

在这个时候选择让李治陪伴自己,其实便是对李治那个帝国未来继承人身份的最后确认。与此同时,李世民还为李治物色了两个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

六年前,在废立太子一事中,这两人都是李治的铁杆拥护者。此外,长孙无忌不仅是李治的亲舅舅,还几乎伴随李世民征战了一生。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李治未来最可靠的辅佐人。

只可惜,顾命大臣这个名头听上去很拉风,实际却是个极容易出问题的身份。

作为老皇帝死后,既得利益集团的最高代言人,他们注定会不遗余力地维持朝廷原有的政治格局。而新皇帝为了强化自己的政治权威、建立自己的行政班底,必然又会去尽力打破那个旧格局。

所以历史上,那些成为顾命大臣的人,成功的不是没有,比如深受广大群众敬仰爱戴的诸葛孔明。

但更多的要么被杀,比如鳌拜、比如肃顺;要么谋逆,比如司马懿、比如郭威;要么死后被清算,比如霍光、比如张居正……

至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未来究竟会走向哪个结局,至少在当时还没人知道答案。

此刻迎来人生结局的只有一个人——李世民。

十一、说再见,但莫说忘记

回首六年前的那个早春,一代名相魏征离世,太子之争全面爆发。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李世民忽然发现,那些曾经毫无保留地支持他、效忠他的幕僚臣子们,此时竟都已经垂垂老矣,有的甚至早已故去。

一次次的离别让不仅李世民的内心变得伤怀,也让他在冥冥之中感觉到,属于自己的时代似乎已经快要过去了。

为了怀念这些曾跟随自己左右,与自己并肩作战的兄弟,也为了让世人永远记住他们曾为大唐立下的汗马功劳,那年三月,李世民特令著名画家阎立本绘制了二十四位贞观功臣的画像,并悬挂于太极宫的凌烟阁。

“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

比起历史上太多以残暴而闻名的帝王,李世民无疑是极富人情味的。

而如今,挂在凌烟阁上的二十四人中,除了长孙无忌、尉迟恭、程咬金、长孙顺德、唐俭这五人外,其余都已经先后告别了人世。

是的,是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

十六岁只身从军,十九岁随父起兵,二十三岁决胜天下,二十八岁登基称帝。

在十多年的军旅生涯中,李世民靠着自己的坚韧、勇敢与智慧,在血与火中拼杀出了大唐的半壁江山。

而之后,在他执掌国家的二十三年时间里,北灭东突厥,彻底解除了帝国最大的军事威胁,西灭西域诸国,为帝国打开了一条通向外部世界的走廊。

他继承父亲的事业,不仅使大唐从隋末战乱的废墟上迅速崛起,而且给未来的盛世大唐开了一个好头。

当然,李世民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并不在于那些刻在宗庙、石碑上的诸多功绩。

那个以“贞观”命名的时代,才是我们整个民族永恒的记忆。

君臣和谐、政治清明、人才辈出、从善如流、薄赋尚俭、四夷咸服……似乎任何关于一个时代的褒奖放到“贞观之治”上面都不算过分。

正因如此,“后代中国人,总是怀着复杂的心情回顾贞观,特别是对照自身的状况,每每感到对贞观的需要。

贞观时代不仅是中华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也是中华民族心中的一块圣地、一方净土。当我们的感情需要抚慰时,我们会想到贞观。当我们需要鼓舞勇气的时候,我们还会想到贞观。”

上面这段话是孟宪实先生对贞观之治的一段评价。在我看来,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真正说出了后世对于这段历史那份永难磨灭的情结。

当然,李世民一生所为也并非全都是光荣伟大、无可指责,他手刃过亲人、篡改过史书、猜疑过大臣、迷信过丹药……

但是,在看到这一切的同时,我们还要更加深刻地去理解他身后的那三个字:不得已~~~

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代之中,并被周围的一切深深束缚。

身为一国之君,李世民能够将自己的时代锻造成一座不朽的丰碑,在我看来,这,真的已经足够。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世民崩于翠微宫,享年六十。

(如果喜欢的话,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飞瓜侃大唐』,那里是本作品首发平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太宗的后宫中有三位姓杨的嫔妃,分别是杨淑妃、杨妃和杨婕妤。不过总有人弄不清这三位杨氏嫔妃谁是谁,...
    JasmineHY阅读 866评论 0 1
  • 一直很喜欢林清玄的文字,宁静祥和、充满智慧,且总能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一直有个梦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图书馆,所以...
    Phoebe的阅读摘记阅读 243评论 1 2
  • 今天,哥哥和我视频!让我和父亲说话的时候,望着父亲发白的双鬓!我不由自主的流泪!孩子在旁边看我哭的稀里哗啦!躲在一...
    A兽医欢儿阅读 112评论 0 1
  • 对的,漫漫长夜,今晚又再度失眠。窗外,刚下过雨的路面浸渗着层层寒意。月高了,又亮又圆,但却更加衬出愁云的惨淡,密雾...
    阳光下无有阴霾阅读 209评论 0 1
  • moon(中文名童月)25岁,童月自小便与哥哥童日在孤儿院成长,感情非常深厚。由于Day(童日)拥有轻度自闭(阿斯...
    微笑inges阅读 1,36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