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5年11月27日,南唐后主李煜,坦肩露背,高举降表,带着近四十五名大臣,打开金陵城门,向宋朝大将曹彬投降,在成王败寇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亡国之君”的千古名号。
此前,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公元961年,李煜即位,作为南唐的第三代国君,他深知国小势微,从一开始就恭恭敬敬,尊宋为正统,每岁上贡,俯首帖耳,以保平安。然而,在赵宋官家的统一大业面前,这一切都只是软弱。公元974年11月,宋朝以李煜“倔强不朝”为理由,突然派出大将曹彬,在南唐水军毫无防备之际,轻松渡过虎口,并在南唐落魄举人樊若水的积极帮助下,在长江天险采石矶搭建浮桥,三日之后大将潘美率大军过长江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围攻而来。一向文弱的李煜筑城聚粮,大举备战,试图抗争。此时的南唐,失掉了长江要塞虎口和天险采石矶,失掉了水军大将林仁肇,南唐的一万步兵又惨遭失败。金陵周边已被围困,此时的李煜,紧急招募兵卒,又错误的派出奸诈无能的皇甫继勋;心有不甘,却只能躲在深宫之中,乞求神佛护佑度过难关;侥幸求全,两次派遣才子徐铉面见赵匡胤,后被赵匡胤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乎!”怒斥而归,金陵已成孤城,洪州节度使朱令贇率十五万大军,计划在皖口火烧宋军背水一战。然而,一声长叹,人算不如天算,北风突起,十五万南唐军灰飞烟灭,天灭南唐!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谨小慎微,委曲求全十三年,终究抵不过大一统的铁蹄。李煜降宋,封违命侯,被软禁终生。后赵光义继位,他终因自己那首情不能自已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在七夕生日之际,被毒酒赐死。
李煜,原名李从嘉,生于公元937年,正是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各种地方政权走马灯似的称王称帝。传说他出生之时胼齿、一目重瞳。在古人看来,这是典型的帝王之相,此时已在吴国大权独揽的祖父李昇看到孙儿的帝王之相,便决定要开创王朝,为孙儿建立一番功业。遂废除南吴睿宗,自立为唐烈祖,建立南唐。然而,从嘉为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似乎帝王之位与他遥不可及。他的大哥李弘翼,身居长子之位,文武双全,且深谙帝王权谋之术,当年和后周时期的柴荣交战都取得过胜利,为了自己的帝位,他不惜毒死威胁自己帝位的叔叔,并且想尽一切办法打压有帝王之相的李煜。李从嘉为了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各种隐者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政事。终其一生,他精书法绘画,通音律,大概也是真的无心帝位,只想做一位“万顷江中得自由”的渔夫。果真若此,李从嘉和李弘翼都会各得其所吧。一切的转折都从大哥李弘翼的暴亡开始。李从嘉之前的四个哥哥都已病逝,他被立为吴王,入住东宫,公元961年,李璟病逝,李从嘉登基,更名李煜,从此,他要告别李从嘉,做好李煜,告别随心所欲的闲适自得,面对无可推卸的家国重任。
李煜的“煜”意为光辉明亮,象征着火光,所有的人都期望着他能像一团烈火一样让已经沦为北方附属之国的南唐重新焕发生机。作为夹缝之中求生的南唐,李煜在国策上更多的对外示弱,面见宋祖,他都以紫袍着身,自降身份,俯首称臣;对内怀柔,面对国贫民困,他曾试图恢复井田,努力减免赋税,他一定想保住先祖的宗庙,想去做一名合格的皇帝的。
然而,一个人的心性怎能全由自己裁决。他出生帝王之家,生活于他,就是富足完美,他曾在宫殿广种梅花,以肖金红罗绕梁;他痴迷音律,曾终日和大周后谱曲为乐,不理朝事;他痴心佛法,深受宋朝间谍“小长老”蛊惑而不自知。
李煜心性仁慈,当初派出徐铉面见宋祖,为了保住徐铉的安全,战场之上他竟想罢兵;金陵城破投降之时,李煜收拾钱财前往宋都,仍不忘赐给近臣银两;后被宋朝软禁,面对来扫抽风的旧臣,穷困潦倒的他将自己的银质脸盆作为赏赐。
生在帝王之家,却无帝王之志;登上国主之位,却缺国主之行;身处国主之尊,偏怀赤子之情。李煜的人生因着这个错误的帝王之位而成为一个悲剧。然而,历史记住他,不是因为“亡国之君”,而是因着“千古词帝”。翻看李煜现存的词作,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恰是作为“亡国之君”的“千古词帝”。幽愤出诗人,国家不幸诗家幸,在被囚禁的短短两年时间里,李煜将自己满心的幽愤化作字字血泪的词句,将民间小调式的宋词发扬光大,“词自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正是因着他大起大落的悲剧人生,才铸就了他词作的无穷魅力,这一切,是多么大的讽刺,不知千年之前的李煜对此会作何感想……
李后主的词是他对生活的敏锐而真切的体验,无论是享乐的欢愉,还是悲哀的痛苦,他都全身心的投入其间。我们有的人活过一生,既没有好好的体会过快乐,也没有好好的体验过悲哀,因为他从来没有以全部的心灵感情投注入某一件事,这是人生的遗憾。
——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