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人们对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的强弱。

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能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更加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和世界。

如今的孩子,父母说几句就受不了了,就离家出走,考试一次没考好就灰心丧气,和同学有争执就不想上学了……

各种在家长看来微不足道的原因,就可能压垮孩子的心理防线,近年来媒体报道的青少年坠楼事件层出不穷,也说明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

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使心理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强大起来。那如何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呢?

01

树立独立意识

研究表明,缺乏独立意识就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能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孩子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

当他们真正面对学习、生活、交往中的一些困难或压力时,往往不知所措。

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意识,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各种问题的根源所在。

因此,作为父母应尽量地让孩子自己决定和处理自己的事。只要不是坏事,只要孩子能够做到,就让他们自己拿主意,自己去做。

02

不奉承孩子,正视孩子

许多孩子是在充满奉承的环境中长大的。即使孩子做了一件他该做的事,父母也总是赞不绝口;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敢说个“不”字,还怕“刺激”着孩子,千方百计地帮孩子寻找借口。

这使得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虚荣,常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吵大闹。很难想象,这样的孩子能经得住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

诚然,表扬、鼓励等都是极重要的教育措施,但不论什么样的措施,都应客观、公正。

不奉承孩子,就是不单纯地去讨孩子的欢心,就是善于让孩子去承担他应该承担的义务,就是让孩子清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小就正视自己遇到的每一个问题。

03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有时孩子会面对一些他自己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如成绩不良,被他人威胁、侮辱、打骂,家庭的不幸等。

这些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就会出现厌学、网瘾、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时就特别需要家长进行积极的干预和疏导,家长如果没有办法,就必须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疏导:

跟孩子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

给孩子做出某些承诺,消除顾虑。

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坚强、自信,化解心理压力。

善意地关心孩子的事──不论与心理压力的成因有无直接关系,都会使孩子获得信任感。

从事一些文体方面的活动,转移其注意力。

04

锻炼孩子的内心

心理和身体一样,通过一定的锻炼和练习也能能增强心理承受力。

伟凡心理创始人艾歆伟独创的《启悟本源——主意识系统修炼法》对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也有论述:“通过讨价还价、问路搭讪的心理炼习,消除恐惧心、扒掉面子、突破自己的怕心,敢于听别人的难听话,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讨价还价”、“问路搭讪”的心理炼习更适合成年人的心理承受力炼习,对于孩子也有借鉴意义。

在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方面,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挫折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比如,在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出点难题,在他们失败、失意的时候给予鼓励,教育孩子始终以平和自然的心态参与生活和竞争,这样才能使他们经得起未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05

管理好孩子的情绪

认识自己的情绪并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能保持稳定的心境,这无疑是心理承受能力的重要基石。

首先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孩子,身体力行地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情绪。

06

畅通的情绪宣泄渠道

在孩子悲伤沮丧的时候,也让孩子尽情宣泄,就让他去哭个涕泪滂沱,而不是劝孩子“别哭别哭”,“男孩子不能哭”这样的话。

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难过。”或者什么都别说也好,就抱着孩子。

已能够独处的孩子,给他空间和时间去消化自己的情绪,帮孩子轻轻带上门就好。

中国的家长,特别是80.90后的家长,应该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注度,“60分的爱”刚刚好,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经历,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成长路上的荆棘要自己去砍掉,好的、不好的,都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对和独自解决,长此以往,孩子慢慢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