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一些问题总是反复出现在生活里,尤其是面对公共领域。我意识到自己有一种习惯性的处事方法,有的时候即使意识到这样做的危害,还是不能控制自己,尤其是工作繁忙和鸭梨山大的时候。
每个人都要自己感知信息和判断事务的方法,日常的时候各有各的性格,但是在彼此合作时,我们需要交换信息,统一观点并转化为行动,这个时候思维模型就显示出优势了,可以统筹大家的思考顺序和判断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个性,但确是资源最高效的使用方法。
《思维模型》一书提供了一些思维模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并且不会大面积的阐释理论,给出简洁明了的案例加上一些行动步骤,让我在阅读中就蠢蠢欲动,很想捡起原本已经瘫痪了的行动计划。
书中也给出了一些普世的原则,一针见血,戳破了一些假象,让我感到豁然开朗,一直被乌云遮蔽的思想得到了释放,之前遇到的一些难以言表的问题,似乎也烟消云散。
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全书的脉络,做一些连贯性的阐释,便于定期检视,防止自己再次陷入思维的陷阱里。
本书一共分为五章,整体的逻辑关系不是很强,但是很实用。主要探讨的就是如何决策,人的每一个行动其实都需要大脑来决策,做出优秀的决策,人才能实现目标,获得幸福。
第一章 如何快速而全面地做出决策
1.什么是决策呢?
决策可以理解为决定要不要做一件事情以及做到什么程度。
我们每一天要面对很多的决策,有的决策:像“中午吃什么?”这样的问题,我们只需要看一下周边有什么吃的,选一样想吃的就好了。我称这样的决定为简单决策。
但是,当我们生病了,有一些东西忌口,有一些东西又应该多吃的时候,决定中午吃什么的问题就转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想要吃的可能周边并没有,唾手可得的又不能吃,我称这种决策是复杂决策。
需要简单决策的事件,往往清晰明了。而复杂决策则迷雾重重,我们好像隐约看到了方向,但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所以面对不一样的麻烦,我们应该选择把不同的武器。
2.简单决策:
对于需要简单决策的事件我们只需要决定要做还是不要做即可。而筛选的原则就是:做重要的事情,做不做会遗憾的事情。(参考模型1、6)
3.复杂决策:
而面对复杂决策,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分析流程,才能把问题和目标解剖成可以行动的独立细胞。
模型2-5-3给出了一个完整的分析流程:
利用多米诺骨牌思维推演(收集信息,预想未来,模型2)
当掌握的信息在,40%~70%的区内,这时候得出的结论就可以引导行动了(模型5)
初期的行动尽量做到可逆转,留有余地
在行动的过程中,时时更新信息,及时修正目标方向。
最后是我们要设定好满足点,如果目标越变越高(最大化者),那么事情就会处于一种投入与产出比失衡的状态,当然面对我们有所执念的事情(比如艺术,比如爱情),我们愿意牺牲自己全心投入,但是面对一般性事务和合作型事务,这样的思维更能够获得成功。(思维4)
参考:
思维模型1 :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思维模型2 :设想出所有多米诺骨牌
思维模型3 :做出可逆的决策
思维模型4 :寻求“满意度”
思维模型5 :停留在40%~70%的区间
思维模型6 :遗憾最小化框架
第二章 如何更清晰地看待问题
这一章可以说是复杂决策中信息分析阶段的拓展,在这个阶段我们要面对的是两个复杂系统,我们自己的大脑和复杂变动的信息流。
为了能够精准地解决问题,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大脑,大脑有自己的运作模式,快模式和慢模式(《思考快与慢》)快模式依靠直觉本能,但是容易捕风捉影;慢模式,处理问题更精准有效,但需要耗费大量能量,当我们要解决复杂问题,并做出决策时,慢模式才是首选。(思维12)
接着我们要对信息进行第一轮筛选,去除异常事件,之后寻找信息之间的关联性和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信息作用的变化(一些信息在前期给出的参考价值,在后面也许会有变化),筛选出能够帮助我们决策的有效信息。当我们得出一些结论的时候,也要有求真的本心,不要被自己的自大困住。(思维7.8.9.11)
最后,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科学手段,比如数学公式来计算概率,当然这要看你习惯的决策模式是什么,有的时候是直觉(直觉也是需要信息为前提的),有的时候是分析计算。(思维10)
参考:
思维模型7 :忽略“黑天鹅” ——忽视异常
思维模型8 :寻找均衡点——情况会变化,以往的投入可能产生效果,但是到了均衡点,后续的投入回报会变少
思维模型9 :等待均值回归——回归正常 (关联性和相关性)
思维模型10 :贝叶斯会怎样做 ——概率计算
思维模型11 :借鉴达尔文——真相“强观点、弱坚持”
思维模型12 :调动系统2思维——分析《思考快与慢》
第三章 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型
当我们已经准备开始行动,并且预估好自己的目标。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阻碍,让我们没有办法达到预期。
所谓问题一部分是跟我们的思维有关(惯性思维),一部分才是真正问题。(思维13.14.15)
当明确了问题的真实性,我们需要进行因果推断,问题的出现一定有原因,我们要做的行动就是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思维16)
当我们充分分析原因后,我们可以自由发展出很多解决方法,将这些方法自由组合,可以帮助我们创造性的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思维17)
回归第一性,是我最喜欢用的分析方法,当问题叠加了很多层次,解决办法又互相牵制的时候。回归初始状态,询问最根本的问题才是王道。(思维18)
参考:
思维模型13 :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思维模型14 :找出自己的缺陷——反思
思维模型15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因果关系(问题的出现一定有原因,我们要做的行动解决产生问题的原因)找有用信息
思维模型16 :从结果反推原因 ——鱼骨图
思维模型17 :以“奔驰法”激发创意——头脑风暴(减少逻辑的限制,减少固定思维)
思维模型18 :回归第一性原理
第四章 反向思考思维模型
前三章,我们还没有开始行动,但是已经把事情做了一大半。这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行为方式——思维演练。这可以说是非常正统的方法,有点像调研机构,有着标准的流程,当然这也暗示着超多的工作量。
这一章的思维都是能够阻止我们思维惯性的方法。也就是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有的时候,提到目标,我们想到的就是待办清单,有很多要去执行的事情,但是其实了解不应该去做什么,也许更能让我们实现目标。尤其是面对一些非目标型(目标不明,整体追求)的工作,也许我们可以转换视角。当我们想要追求的是健康的身体的时候,也许我们不一定要设定很多的行动,避免做一些事情(抽烟,熬夜等),反而更有成效。(思维19、22)
在我们选择处理问题,还会有一个惯性思维,就是只去解决简单的问题,躲避复杂困难的问题,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解决简单问题获得的能力叠加,永远也不能用来解决复杂问题。(思维23)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我们要解决的复杂难题应该是在自己的天才范围内,也就是自己已经积累很多资源和信息的领域,在这里我们得出创造性答案的可能性最大,投资回报率也最高。(思维21)
当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也要避免只固执在自己的现有领域内,可以多领域的借鉴方法,寻找启发,不要固守专家模式。(思维20)
参考:
思维模型19 :避免直接目标
思维模型20 :避免专家思维模式
思维模型21 :避免非天才区
思维模型22 :避免待办事项清单
思维模型23 :避免阻力最小的道路
第五章 经典思维模型
这一章的定律有一些在前几章已经有所运用,更多的则是认知层面的拓展,告诉我们一些普世的真相。
思维模型24 :墨菲定律——谨慎(不要心存侥幸)
思维模型25 :奥卡姆剃刀定律——最简单的解释最接近真相
思维模型26 :汉隆剃刀原则 ——不要恶意揣测他人,大多数错误都来源于疏忽与无能
思维模型27 :帕累托法则——二八定律(投入产出)规避完美主义和分析瘫痪,这是一个本源性的法则,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
思维模型28 :史特金定律——90%的信息是垃圾,有的时候会担心错过信息,这条定律让我们放弃对信息的苦苦追求,反而应该去寻找获得高质量信息的途径。
思维模型29~30 :帕金森定律——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纠结于细节),帕金森定律(时间,只要有时间,工作会不停拓展)
在开会的时候最常遇到的问题的确是议程被各种事件打破,会突然聚焦在一些小细节上。
时间定律在管理上也非常需要重视,尤其对于委派的任务,给出时间要求更有利于结果回收。
以上是关于本书的原则梳理与概述。但是只是简单了解,并不能够帮助我们改掉惯性思维。我们需要时时演练,应用不同的思维模型从不同侧面梳理问题。让这些模型和自身的思维特性相结合,形成有自己特点的思维模式,扬长避短,跳出思维惯性,实现目标,获得成功。
后续阅读:
《穷查理宝典》研究查理芒格
《模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