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必然会有疼痛。没有大疼,便没有大安。(雪漠)
雪漠老师在《大漠三部曲·新版总序》里说,有疼痛,总比麻木好,能感受到疼痛的,定然是清醒的人。自昨天看完《一个人的西部》之后,我就陷入了一种巨大的疼痛里。这疼痛,不是因为自己遇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不快,而是对于解脱的一种巨大的渴求与自己的无力之间形成的一种落差。尤其是面对雪师的那种坚忍和自省自强,看待自己就有一种非常渺小的蝼蚁般的感觉,这种感觉浓浓地将我罩住,使我连喘息都觉得异常吃力。
这种落差带给我焦灼和无力。在早上做大礼拜的时候,我被这种情绪击倒了,写下了非常灰暗的一段笔记:“没有实现终极的解脱之前,就免不了灵魂的阵痛。我如今正处于这种阵痛中。
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东西对我实施了障碍,而是内在对解脱的无望和极度渴求。我看到我的灵魂在撕裂和哭泣,我真的想竭斯底里地对着天空干嚎。
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和遥不可及的绝望。对比那些成就者的苦痛和巨大的坚韧,我发现我实在太渺小、太无力了。
一个人的获得必定是跟付出成正比的。成天地萎靡度日,自我欺骗地做形式上的功课,每天依然散乱无序地被昏沉折磨,这样如何能生出定力和智慧?!
我也依然在抓取外界的认同,依然感到灵魂的空虚。我不满足这宁静,不满足于每天让自己处于简单的平和中。我没有能力帮助别人,甚至不知道如何引导我的家人。我被动地生活着,被动地应付着,被动地面对自己的课题。
我何时能真正觉醒?那终极的解脱,究竟只是一场迷梦吗?!”
其实,内心的这种撕裂时不时就会窜进我的心里,像凶狠的狼一样朝我攻击。我相信,每一个走在灵魂求索路上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时候,都会对不可知的未来有一种深深的迷茫。在巨大的渴求和现实的无奈之间,人更需要一种深层的对信仰的坚定。这个时候,只有内心对光明的不澥追求才能救自己于水火。
信仰陪伴我多年,也让我无数次安然度过那失落的岁月。时至今日,世间的许多东西已构不成对我的威胁,唯一让我时常遭受打击的,反而是信仰本身,是对信仰的过度执著,对信仰的结果的期待,让我始终无法释怀。看到时间这么飞快地消逝着,而自己却没有多大的进展,看到生命将步入衰老,每天依然在昏沉和散乱中虚度,内心有一种深深的自责,却又感到有一股无形的大力让自己无法清醒。
对一个人来说,灵魂的痛苦是最让人无法直面的。但是遭受这种疼痛后,往往会更明白一些,会释怀一些,更懂得,自己还需要下大力气,来填补内心那个巨大的黑洞。其实这种疼痛,恰恰是对自己没有自信的空落感,恰恰是把信仰看得过于高远。
其实,无论是哪种执著,都是需要舍弃的;无论前方看起来是多么遥远和不可预知,安住于当下的清明才是正道。但为何总是把希冀放在未来,却不肯臣服于当下?我看到了自己的毛病:对于得到的东西总是不珍惜,而对于那些暂时无法达到的结果总是趋之若鹜。这种贪婪之心使我无法保持一颗平常心,即使看到宝贝在眼前,依然视之如泥土。这种贪如果得不到根治,心就永远不可能保持平和,永远在焦渴中消耗能量。
生命只在当下才有意义。愿我能从根本上了知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