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中“简书”的二三事

关于简书,我并不陌生,然而那是许久之前的事了。



在上午的培训中,张老师提到了“简书”这个软件,顿时,我便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今天重新下载,看到里面的文字内容,我热泪盈眶,因激动而狂跳不停的内心难以平复。因为简书承载了我两三个月(19年1月到19年3月)的文学幻想。这段时间里,我像个疯子一样不停地书写,再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到本软件进而发布,不断观看浏览量以及点赞回复内容。如果说书写是为了寻找内心,那么痴迷地观看浏览量及点赞回复则是为了证明内心,在当时的我看来,前后两者并无主次之分,甚至于后者远远比前者重要。后来,我意识到我错了,因为这种观念不断消耗我的内心、我的大脑,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就需要“笔耕不缀”,就需要在文章中有新颖的地方。正是由于这种严重的内耗,我卸载了简书。



后来,由于实习、毕业、找工作等琐事,我渐渐淡忘了这个曾经作为我精神支柱的简书。我在这些琐事中爬行,直到爬得满身泥泞,也未曾想起它。



今天,在缘分的促使下,我又重新找回了。翻看了以前自认为写得一些不错的文字,比如《刀疤》。如果不是今天,这部作品也许会永远埋葬在我记忆的深处。虽然在后来我也写了一些类似于小说之类的微故事,但《刀疤》却是我最中意的(即使现在看来有些地方还待修改),因为它是我小说创作的开始,是我文学梦的第一帧,而简书便是它的载体。



既然缘分在此,那么我借助此缘分问问我的内心:现在给你一支笔,还能找回你的内心吗?这支笔是否会再次成为缰锁你语言的桎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