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目录配置标准---FHS

文件系统层次标准FHS

所谓的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规范,其实就是用来规范根目录/下各个主要目录应该放什么文件。FHS规定了两层规范:

  1. 第1层是根目录下面的各个目录应该放什么文件,例如/etc应该放配置文件,/bin/sbin则应该放可执行文件等。
  2. 第2层则针对/usr/var这两个目录的子目录来定义,例如/var/log放系统登陆文件。/usr/share放共享数据等。

FHS仅定义最上层(/)及子层(/usr/var)的目录内容应该放什么文件,在其他目录可以自己配置。
Linux使用规范的目录结构,系统安装时就已经创建了完整而规定的目录结构,并且指定了每个目录的作用和存放的文件类型。常见的目录结构介绍如下:

  • /bin: 存放用于系统管理维护的常用的实用命令文件。
  • /boot:存放用于系统启动的内核文件和引导装载程序文件。
  • /dev:存放设备文件。
  • /etc:存放系统配置文件,如网络配置、设备配置、X Window系统配置等。
  • /home:各个用户的主目录,其中子目录名称即为各用户名。
  • /lib:存放动态链接共享库。(类似于win的*.dll文件)
  • /media:为光盘、软盘等设备提供默认挂载点。
  • /mnt:为某些设备提供默认挂载点。
  • /root:root用户主目录。(不要与根目录混淆)
  • /proc:系统自动产生的映射。查看该目录的文件可以获得系统硬件运行的信息。
  • /sbin:存放系统管理员或者root用户使用的命令文件。
  • /usr:存放应用程序和文件。
  • /var:保存经常变化的内容,如系统日志、打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