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句话的出处是鲁迅在小说《孔乙已》中对孔乙己的描述,我记得很清楚孔乙已说的二句话,一句是:“窃书不算偷。。。”,另一句是:“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小时候经常拿这二句调侃着玩,所以记得很清楚。
孔乙已是个读书人,又写得一手好字,本来他只要勤奋点是很有前途的,最其码养活自己是完全没问题的,但他天性懒散,帮人写字经常连人带笔墨纸砚都消失,久而久之就没人再找他写字了,他为了生计只好去偷,经常被打得偏体鳞伤,最后还被打断了腿。鲁迅写这小说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作者对当时的国人一种无奈,同情和愤怒的感情。
今天看了一个微信新闻,“养老院发钱鼓励儿女探望,条件越好儿女越孝顺?”,这题目后面是用的问号,老人们现在已经沦落到要花钱让子女来看望的地步了,何其哀!
新闻的大概内容是:苏州一家养老院近日推出了“奖孝金”制度,子女一定时间内来探望老人达到一定次数,可以领到“奖孝金”代金券,院方出台这一措施的初衷是用数额不多的“奖孝金”提醒子女们多来探望父母。此举推出半年,据福星护理院上半年的统计记录,每月去看望老人两次的子女比例最高,达137人,每天去看望老人的子女最少,只有38人,还有77人一次都没来过。
由此看养老院推出这项制度取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子女探望老人的频率骤增,有子女表示,自己并不是为这点钱才来,而是这份“奖孝金”让他感到了愧疚,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因为依然有77人一次都没来看过老人,并且这没被看望的老人是不是会感觉到更失落呢?因为这些老人会想自己的孩子养老院给钱都不肯来,他们的心里是不是会更难过,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否会更大?
中国古老传统是百善孝为先,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古老的传统正在逐步消亡,而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传统风俗习惯,经常在大街上能看到穿和服的青年男女,他们过节时依然照旧把家里装扮得象出殡一样,结婚的女子依然把自己的脸画成象死人脸一样(这是日本的古老传统)。而我们中国哪还有穿旗袍走在大街上的人?只有时装秀和婚礼或者拍婚纱照时才能看到有人穿。孝顺的美德现在不仅越来越少,反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也就是反孝顺,老人孝顺起了孩子,据我所知很多老人为了能见到孩子都纷纷跑到孩子家里去孝顺孩子,帮孩子洗衣做饭带孙子,美其名日:天伦之乐,老人活了一辈子都没有了自我,哪来的天伦?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还是人们思维方式太守旧了?
新闻的最后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对于老人们来说,无论是住在养老院里还是住在家里,无论是失能的还是全能的,唯一的心愿就是多跟子女在一起,多享受一点家庭的感觉。“人人都在刷存在感,老人们也一样”,丁先生说:“多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说说话就可以了,我院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2岁,人到了这个岁数,什么其他想法都没有了”。
我觉得老人们最悲哀的地方就是:”什么其他想法都没有了!“,人区别于死人的标志是什么呢?还有想法,脑子还在正常运转,如果没有想法仅是心脏在动而脑子已经不动了,每天在乞讨孩子的“宠幸”,那这样的老人活着已经相当于死了。
昨天我陪学院领导去看望离退休老师,有一位我曾在以前的文中提过的朱主任,他是我来本学院时在任的主任,他对我一直很关照,是我的提携人,他的老伴在他五十多岁时过世了,他退休以后还一直坚持为学校工作,补差帮助管学生,在这期间认识了一位食堂做饭的女人,经过多次接触他们二个人擦出了火花,朱主任在他二个女儿都不同意的情况下跟她结了婚,并且资助她的儿子到大学毕业。
他如今的年龄有79岁了,可从来不服老,他于前些年成立了一个老年人科技方面的协会,组织一些离退休的老师们发挥余热,他们聚在一起探讨教学和科研,给学校领导提出好的建议,尽自己的余力申请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项目等,由于他的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使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格外年轻,他的身体状况也比同龄人都好,今年检查身体他说只有血压有点高,其余指标都达标,我才五十多岁呢可我的身体指标还有三项不达标呢,相比起朱主任,我觉得自己很惭愧。
做为子女,首先应该孝顺,这是毋庸质疑的,但现在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严重,结婚以后要养房、养车、养家、养孩子,还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考各种证,努力工作保住自己的饭碗,太不容易了,很多人并不是不孝顺,而是这种种不易让他们没时间尽孝。这里不包括那些真正混蛋不孝顺的儿女,这类混蛋儿女也是因为父母教育失误太过于宠惯、溺爱造成的,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将来长成什么样,全靠父母这首任老师的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熏陶。
而如今父母这首任老师很多都不合格,因为只有父母上岗不需要任何考核,他们不懂得教育子女,也不钻研教育子女,他们仅凭有生育能力就当上了父母,造成现在很多的父母生孩子太随“性”,生了孩子确不负责任,不花心思培养,有的一味地溺爱,有的生下孩子不管不顾任其生长,这样的父母养出的孩子能有几个孝顺?
而社会的大环境呢?又都是唯利是图,从中央到地方乃至单位,都是管职工要效益要成果,逼得职工加班加点地出业绩以便让领导们能顺利升职,有几个领导真正关心职工的思想动态?(除了要写调研论文时才会发表让职工填思想动态,交上去后就没有下文了),这样的大环境熏陶下的孩子如何能有孝顺的思想?
我经常拿话熏我的老公,让他多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多锻炼身体,不要有靠子女的不当想法,别说你女儿不孝顺只是拿你当提款机用,就算她是个孝顺孩子象我儿子一样,但她有工作压力还有孩子要养,还要花精力经营自己的婚姻家庭,她还有多少精力顾你?所以做为父母的自己,就要多花些时间和精力在自己身上,提升自己的能力,而这阶段的能力跟工作阶段的能力就不一样了,老了提升的能力就要在业余爱好上提升,例如: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学书法,学绘画,学唱歌,学跳舞,学插花,学一切适合老人学习的东西,在学习中以兴趣爱好交朋友,多跟兴趣爱好相同的同龄人交往,大家一起出去唱歌、跳舞、绘画、写书法,互相欣赏,互相取悦,再一年相约着出去旅游几次,这样的夕阳能不红吗?这样的老人还需要花钱请儿女来陪自己说话吗?
如果老人不懂得调剂自己的生活,没有了自我,每天只盼望着孩子陪自己聊天,有的因长期见不到子女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的老人,我只能对他们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