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自然法则
………《雄狮去流浪》阅读随笔之一
…………………//行言
相对于动物而言,人对子女实在太好了。
人的子女实在太幸福了,他们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被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呵护信至,得到无微不至的爱,及至长大变得懂事了,父母又教他们读书识字,给他们盖房嫁娶,养儿养女。
动物的子女有很多并不能享受到人的子女这种幸福的待遇,不但不能,而且很多还较为凄惨,像狮子的“驱雄”,鸟类的“清窝”。
在一个狮群中,当幼雄狮长到两三岁时,它们就会被大雄狮残酷地赶走,成为没有家的流浪者,其存活率仅有十之二三,它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在自然界的磨砺下变得强大,尔后闯进一个狮群,把在位的老雄狮赶跑,取代它,否则就只能在流浪中孤独一生至死。
这些离开了父母温暖怀抱的幼雄狮,开始聆受到自然那残酷的洗礼,过上朝不保夕、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颠沛流离的苦难日子,在生与死的考验下,它们逐渐磨炼出了一副钢筋铁骨,一身窜蹦跳跃敏捷捕猎的绝技,能适应最恶劣的环境,能面对任何危险而从容应处,成为陆地丛林里的王者。这些经受生死考验而成功存活的雄狮们终成为令百兽震恐的精英存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而成才。
狮子的“驱雄”是出于动物本能的生存需求。大雄狮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拥有良好的生存境遇,会在幼雄狮成为自己的潜在危险强力威胁之前,具备了独立生存能力之时,赶走它们,哪怕之前再是关怀备至、疼爱有加,此时也毫不犹豫泯灭亲情,实为残酷之至,这就是狮界的自然法则。
再看鸟类的“清窝”。绝大多数的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一样,每当儿女长大后,能独立生活了,就会强行把儿女们从温暖又安全的窝中赶走,以便能腾出位置,腾出精力,腾出食物资源养育下一窝后代。这些儿女们走出父母的怀抱,飞向更为广阔的大自然,寻找自己的恋人,建立自己的家庭,经受风雨的洗礼而在磨难中成长为大自然的精灵,当然也有很多则在自然无情的摧残下挺受不起而走向死亡。
想想我们人类,孩子该是多么的幸福啊。
爸爸妈妈呵护,爷爷奶奶疼爱,从呀呀学语到能够上学,始终如一。及至开始接受教育,父母又要心教导,投资上补习班,上特长班,从小学至初中,到高中,再到上大学,给予着孩子在求学阶段的最大支持;当大学毕业走上社会,走出家庭后,又时时牵挂——是否找到了好工作?工作是否顺心?找对象了吗?对象的家世背景人品工作又如何?父母们开始张罗子女人生中的第一头等大事,即结婚生子,建立家庭,在帮儿女们建立了儿女自己的小家庭后,父母则又开始筹划着如何照顾孙子孙女了。可以说,人类的子女没有一刻不在聆受着他们父母无私的关爱,享受着那浓浓的亲情。父母何曾离开过他们呢?动物们实在太不易了。
动物们是在本能的生存着,人类则是有追求有理想,用自己高超的智慧创造着历史,高于本能的生存着。
自然的优胜劣汰让人类站在了自然界的最高端。
但凡生灵,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都有其生存的环境。环境就是资源。出于生存的本能而霸占资源在动物眼中是正常而必须的。食草动物既使相对弱势,它们也有自己的领地意识,会为此而彼此之间相争斗;食肉动物更是强烈,它们会主动进攻那些有意或无意踏进其内定范围的生物。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看似残酷的自然法则,却又为万物生灵提供了各种生的机遇,平等的摊开在所有的生灵面前,以一个无形却又实际存在的食物链组成一个大的生物圈,使之达到一种平衡,而这种平衡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性的既安全又稳定的空间,使之各得其乐,安享生活,如果有谁一旦打破这种平衡,那么灾难也就降临,大自然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残酷打击,使之再次趋于一种新的平衡。
所以看似残酷的自然法则又实则是对自然界万物的一种善意的保护,爱护,说到底,这其实都是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的问题。
正是因为环境资源的有限,狮群在一定的自然范围中必须保持数量上的稳定。试想,如果在某一个大草原中到处是狮子,而野牛、野马、狐、狼、兔、鼠等可供狮子猎食的食源们却少得可怜,那么狮子们又能有多少不会被饿死呢?要想不这样,就必须维持一种足够生存的量,那就必然要有一种措施去有效抑制,于是狮群社会就有了“驱雄”这一残酷行为。为了它们自身的生存,每一代的雄狮都必须接受这一残酷的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从众多的“死亡”雄狮中奇迹般活下来的精英,上帝所青睐眷顾的在磨难中成长起来的雄狮们,再以其强大的力量无情地赶走或杀死某一狮群中的狮王,鹊巢鸠占地完成自己成为新一代狮王,统领它们走向属于自己的统治时代的使命,然后又会在自己年老体衰时被下一代新的雄狮杀死或赶走,凄凉地孤独地老死饿死于自然。这就是狮子的命运,雄狮的命运,强者的命运!唉,想来,强者有时还不如弱者呢!
这里,岔开来梳理一下。
强汰弱存在一定的局部空间中还是有它的合理性的,这大概也就是老庄道学为什么要坚持说柔能克刚、拙能胜巧、弱能胜强,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吧!
一个平凡的人,生活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险刺激,也因此能快快乐乐、简简单单、安安稳稳地寿终正寝:相比那些叱咤风云、南征北战的勇士、英雄豪杰们,生活要惬意的多了。那些叱咤风云,立志要闯天下创一番伟大事业的勇者们,风餐露宿,殚精竭虑,经常不分日夜地劳作,甚至是抛头颅、撒热血、命悬一线,常常处于生死的边缘。有多少的强者勇士们尚未走完就中途英逝,成为了人世间一个匆匆的过客,想要寿终正寝而不得,享天伦之乐而不能,死于弱者之先。
人的身体终有老衰之时,人的官位权势终有失落之刻,人的盛时得意也终有个尽头,最终还会归于简单而平淡。有的强者走过了他生命辉煌的时刻,感到心满意足后,就会选择退隐山林,安享余年,于是又抛弃权势回到了弱者的行列,过上平凡而简单的生活,终还是弱存强汰!
可是即使这样,我们很多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强者的生活,不是为了本能的活,而是为了活的有意义,活得充实而热烈,活得有价值,不甘于平凡,不愿做一个平庸之人,不愿做一个弱者。
大夫夫生而何欢,死亦何求,但教此生不虚度而已!
这也正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人是有思想的。
每一个人都是有思想的。他们有自己的理想、目标,有自己的信仰。当一个人敢于为了其信仰而付出时,他就成了一名强者,精神上的绝对强者,如果再有一定的势力,那他就成了一名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双拥有的强者。
每一名弱者如果只是行尸走肉般丧失尊严丧失精神地活着的话,那他就是真正的弱者,唯其弱而被强者所不屑,唯其不入于强者之眼界,故能被忽略而平安。
当一名强者的思想达到一种更高的境界,精神上的修养非常人所能及时,他又会给世人呈现出一副弱者的面貌,韬光而隐晦,寓巧于拙中,看淡名利,看淡纷争,归于平静,亦是一众常人眼中的弱者,依然强汰而弱存。
其实,究其源,这都是一种生存的选择。只是相对于动物界而言,人的选择更智慧,能不完全地受自然环境资源的局限,可这并不是说自然法则就不残酷!
自然,就好像一尊隐形的神祇,她出于如阳光普照万物般的公正无私之心和跳出于狭小个体视野的大局观,视万物为刍狗,用一种看似无为的平衡左右着一切生命,当某一生命族群达到一种超越生存极限的饱和态后,就无情地将其摧残毁灭,由此使之重返于平衡,这一残酷法则即使人类也逃脱不了。
自然是需要敬畏,而不是肆无忌惮的破坏。
植物是这样,动物亦是这样,动植物在对待自然方面都比我们人类谦恭的多。
它们千万年来,在自然界不断优胜劣汰地进化地生存着,适应着自然地生存着,在看似残酷的自然法则作用下,始终保持着各自族群各个生物圈内的微妙平衡。
“驱雄”也好,“清窝”也罢,等等的诸如此类,虽看似很残酷,实则是一种生命的智慧,是在生存规律作用下的必然选择!是对其种族的繁衍昌盛的最强有力保护。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