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方面没有特别的感触,所以就来做个辅导课的知识总结把。
幼儿无须严格区分性格,童年亲情关系影响孩子的一生。
教养人的性格特点对孩子有较大影响力。
幼儿期的孩子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引领起来的难度是最低的,亲情关系就会成为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基石,父母可以说是家里经常带领孩子的,所以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来说有非常的大影响。
对于幼儿来说,性格还不突出,还没有形成,所以我们要趁着孩子还小的时候,还没有涉及到性格比较分明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成长。
问题一:任由孩子的性格自由发展吗?还是需要在性格方面进行引导/干预?
对于幼儿来说,处于模仿阶段,不用刻意去培养孩子的性格特质,他的更多行为是模仿,这部分还都处于学习阶段,我们更重要的是把亲情链接好。
问题二:对于家里有多孩子的冲突,父母要怎么做呢?是调节还是按次序来优先次序?
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的关注,这部分优先次序要把握好,在孩子还没有能力搞定的时候,要从优先次序去引导好,要让二宝感受到姐姐爱同时又有妹妹的尊重,这样相对来说就会比较舒适了。
在面对家庭中的冲突,不要对孩子说“自己想办法”如果冲突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畴内,他没有办法,只能被迫去接受这一部分,对于被欺压的孩子来说,在无奈的情况下,只能顺从,只能是压抑自己,那产生的未必是他真实的一种性格特质,久而久之我们不去改变,就真的会形成那种性格特质。
那以后被欺压的时候,只要遇到稍微强势一点的人,他就没有解决办法,就只能忍让。
对于没有上过一年级的孩子,千万不要给他做一个性格标签,因为给他做了性格标签,就已经固化了他的行为模式。
所以在小年龄的孩子,我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尤其在家庭,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次序感以及界限,相互尊重,这部分更多的去留意以及要去引导。
当孩子进入小学阶段后,大概也就是7-11岁,因为已经进入学校去了,开始逐渐有了更多的人际交往,性格逐渐也开始去形成,这个阶段呢,我们要更多的是以支持他们的成长为重。
问题三:怎么样做到因材施教?
第一点, 不要先给他贴性格标签,更多的是支持他的成长为重。
第二点, 家长要更多的清晰地了解自己,去提升自己自信心地能力,避免在他们成长,在性格形成地过程中去挖坑,因为当自信心受到影响地时候,他的性格这部分就很难清晰地,很难客观地能够呈现出来。
问题四:表达能力和性格特质没有直接地关系,有的孔雀只是选择性地沟通者。
孔雀可能更多地是用一种比较真诚,然后是实性地有依据地方式呈现出来就OK了,因为当我们再用言语的方式说出来的时候,再加上你已经用行动来表达你对他的欣赏,肯定跟鼓励的时候,她不管从思想上还是从身体上,都已经接收到了。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言语上的一个表达,相对来说,对孩子会有很大的促进。
问题五:同样是老虎,为什么相处不融洽?
目标一致会彼此舒适,大家就能有更多的共识,能够更多的关注到自己要去做什么,哪些是你需要去做的,我需要去做的。
同样的一种特质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很容易达成一致,但是如果两个人意见相左的时候,也会用冲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对于孩子,慢慢的就是成长的过程,中间他要逐步去学习到解决问题的这种一种能力,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终身幸福的能力—
孩子们从哪里学习能力呢?
肯定大部分的时候是从我们家长身上去学习,你是怎么面对冲突的?
你是怎么解决问题的?
你面对一个不当行为的时候,你是如何去反馈如何去沟通的?
我们就是在给孩子再做一个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