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我考研的故事和事故。
总结一下我的经历,鉴于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脑子里浮现的是《心术》里霍思邈帅痞帅痞的样子,觉得医生耍得起宝,卖得了萌,撩得动妹,且认真工作的样子迷死人,我选择了学医。掐指一算我的成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顺手填了个七年制本硕连读。
我爸当时的小心思是这么盘算的:咱先占个免费的硕士坑,万一到时候心有余力,再考个研。
谁曾想,
一语成箴......
我在吃喝玩乐浪了五年后的某一天的某个瞬间,突然大彻大悟,想起我爸当初的话,自觉很有先见之明。
那就考个研吧。
考研必须从七年制转到五年制,意味着放弃硕士学位,如若没考上,只能本科毕业。
是一场博弈。
告诉爸妈这个伟大的决定,他们一如既往地表示,学习不是他们的主场,你开心就好,且这一清新脱俗的逼万一装成了,未来必将能在相亲市场大放异彩......
申请学制转换的时候,学校给了三个选项:
在第一个框里画圈的,全年级总共六个人,后来校方召集这六个人开了个会,会议精神大概是,考研有风险,考研需谨慎,现在悬崖勒马还来得及,如果坚持不下马,还请签字画押。
将大拇指上的红色印泥按在知情同意书上的时候,说实话,有一种卖身的错觉。
如此具有法律效益的仪式感,还是今生第一次。
有了父母之命,校方之言,剩下的就靠个人修行了。
为一表决心,暑假家也不回,留在学校安心嗑书。
八月份是大连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宿舍没空调没风扇,为了避暑,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我坐在桌前看书,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书翻看了四十页,刚完成每日目标的三分之二,天就黑了。一天就这么过去。
次日,我依旧坐在桌前,太阳依旧升起落下,目标依旧没达成。一天依旧这么过去。
我坐在桌前的时候,不知道今夕是何夕,不在乎明天是哪天,有时候甚至有一瞬间的恍惚,仿佛时光倒流回昨天,因为今天和昨天没有任何区别,今天和接下来的每一天也没有任何区别。
新学期开学,大家忙着逃课,睡觉,旅行,谈恋爱。我依旧奔波于寝室、图书馆、食堂之间。
早晨蹑手蹑脚起床,一边匆忙地往脸上抹粉底,一边戴着蓝牙耳机听北医的那群老师时不时掺杂着荤段子的知识点讲解。
那段时间走在学校里,经常碰到熟人就指着我的脸:你粉底没抹匀诶......
每天都要遭受西综、政治、英语的轮番轰炸,虐我到深夜,面对那些背了忘,忘了背的知识点和单词,以及找不到主谓宾的政治语句,全身都有一种被碾压的窒息感和无地自容“穿堂而过”,让人不由自主浑身战栗。
很多次想要撕了书本,扔在地上狂踩几脚,然后骂一句:“ ***,老子不考了!”。书举到半空又放下,还不是选择哭着背下去。
那段时间,除了学习,我完全成了一个禁欲主义者。拒绝同学周末的邀约,拒绝无故微信陪聊,连吃顿晚饭都是奢侈。
我把宣泄压力的方式锁定为买买买。
不得不说,买买买有时候是必须,是我们丧气的生活里,一个发泄的出口。钱花出去的瞬间,仿佛压力被排泄。
弗洛伊德说:
任何一种排泄都带来快感。
在考研的整个备考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痛不欲生,大概因为我总能总结出一套歪理,再自我说服,很多情绪在刚萌生的时候,就被扼杀在摇篮里。
但尽管拥有如此强大的自我消化能力,有些情绪依然打得我措手不及。
比如,孤独。
孤独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式上的孤独,另一种是精神上的。
前者是表像上的形单影只,不作赘述。
后者则恰恰相反,你置身于人群中, 风声雨声嬉笑怒骂声,你有一肚子的情绪却不知从何说起。
人类之间的悲欢并不能真正相通,再高超的共情技能都远不如亲身经历来得真实与赤诚。
这样的感受在考试的前两天表现得尤为强烈,尤其是当周围的同学结束最后一场期末考,一个个兴奋得像是刚刚结束高考的少男少女群魔乱舞的时候,我却在磨刀霍霍上战场。
那种感觉就像是,一群剑客约好了要苦炼剑法,称霸江湖。
快要到达战场的时候,大家纷纷弃剑,说要回家继承一亩三分地,娶妻生子,男耕女织,剩下一个执着的我单枪匹马杀上华山之巅挑战武林至尊。
左手摆着武林盟主的宝座,右手是万丈深渊,眼前是一位不知修炼着哪本武功秘籍的高手,后方没有退路。
我举目四望,眼底一片萧瑟;我凝视深渊,深渊回以凝视。
这时候,孤独要将我吞噬。
考前一个月,接到奶奶电话询问考试时间,届时为我烧柱高香,求神明庇佑。
每一个面临大考的考生都会选择无限接近玄学,有人烧香拜佛,有人选择花钱,虽然知识是无价的,但安全感可以贩售。
带着这样的安全感踏入考场。考点内所有的信号被屏蔽,彻底与外界失联,像是被丢在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上,整理好有限脑容量里的有限知识,深吸一口气,准备好了,可以开始消化一切傻逼和混蛋了。
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一天半的考试,最大的感觉是:不真实。
在巨大的不真实的笼罩下,我回到学校,搬寝室,过元旦,去滑雪,学游泳,泡温泉,实习,我的生活轨迹又和周围的人一个样,这使我安心。
不去想前半年经历了什么,不对答案,不估分,把考研这件事深埋,久而久之,就真的模糊到开始怀疑它是否真实地发生过。
这样虚幻的感觉一直持续到初试成绩出来的那天早晨,我躺在床上颤抖着双手输错了五次账号密码后,进入查分页面,闭上眼睛心想:考不好就在床上躺尸三天三夜,好的话就去买买买!
睁眼一看,卧槽,又可以买买买了!
带着劈头盖脸的喜气打电话告诉我爸,他尽力表现得波澜不惊的语气掩不住些许激动,说:
“算命说你命不好,中考失利,高考失常,还怕考研也命途多舛......”
然后,又一次,
一语成箴......
我考的是上海某老牌医学院,一志愿报的是其众多附属医院里不那么起眼的某妇幼保健院。
当初之所以报这个也只是因为,它治愈了我的姨妈不调。我怀抱着白素贞报答许仙般的感情想去贡献我的光与热,未曾想它却杀出重围,成了众多学霸疯抢的热饽饽。
还没进复试,就这么开始了我的调剂之旅。
人说调剂重在争分夺秒。
每天早晨睁眼第一件事不是上厕所,是关注有没有调剂消息;从像筛选相亲对象一般详细地阅读导师简介,到只要对方缺人就投简历。
那段时间精神饱受摧残,觉得自己被下了祥林嫂同款降头。
闲下来的时候,盘腿坐在地上开始遐想,想考上后的欣喜若狂,考不上的伤心欲绝。
想起自己兜兜转转用尽全力却依旧求而不得的人与事,那些委屈与折磨。
想着想着就哭,这是自决定考研以来的第二次哭,上一次在初试前一天,在寥寥无几人的图书馆的书架间,在一脸懵逼的清洁大妈面前。
想着想着又豁然开朗,有多少似乎过不去的事儿过不去一年?有多少看上去的大事最后真是大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一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接着开始同情自己,小小年纪就要经受如此非人的痛苦。
诶西,还真是,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
兜兜转转联系到导师,提前和老师约好面谈,到约定地点后老师电话无法接通,我爸一度怀疑对方是个人贩子......
正式复试的那天早晨,我和上班族一起挤地铁,第一次感受了早高峰上海地铁的盛况,被雄心勃勃的青壮年们挤上车又被化着精致妆容的职场女性们挤下车。
在距离面试时间还有三十分钟的时间里,我绕着大楼外围走了十几圈。
努力平静下来的心率到了面试会议室门口的刹那,瞬间飙到160。
和对手狭路相逢的时候,我抖动一身的演技假装不慌不惧不care,至少在气场上压倒对方。屋里老师喊我进去的那一刻,真的很想立马打车回家。
这场面试前后用了大概三十分钟。记得老师夸我英语好,我就努力地秀一口做作的口语证明自己英语真的还不错。
印象最深的是,某老师问为什么从七年制转到五年制又考研?当时的回答是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结束后老师说了声谢谢,我感动得差点痛哭流涕。
等结果的日子里,度秒如年。
连一向深藏功与名的我爸,都把持不住。
那几日我们的聊天记录大致苍白如下:
某天晚上做梦,梦见自己被录取,笑着醒来发现是场梦。那种苦苦挣扎求而得之的欣喜,瞬间被目之所及白花花的天花板敲得支离破碎,那种上一刻还在九万里的高空腾云驾雾,下一秒被pia的一声狠狠拽到地上的失重感。
诶西,难过得起不来床。
庆幸的是,这是一个喜剧故事,我最终被录取。
事后想起依旧忍不住后怕,或许当时在复试现场,我少答对一道题,就是另一种结果。
时至今日,反而觉得考研这件事本身并不能带给我什么,我也从不相信一次考试可以扭转人生。如若我的人生真的要靠一场考试来定输赢,那大概是没救了。
我想要传达的,是这件事的出发点与过程,选择与坚持。
人生不就是无数个选择及其结果堆砌起来的集合吗。每一次站在人生的分叉口,不知道每条路的尽头等待你的是什么,你结合当下所能动用的一切信息综合出自认为最佳的决定。
其美妙之处就在于,可一不可再。天时地利人和,但凡改变其一,一切格局也就不同。人生存在着许多不可控,总有那么多的人算不如天算,只要在作出决定的那一刻顺从你心,就够了,剩下的就是上帝的事情。
所谓坚持,真的不是一往无前,永不动摇,而是犹豫着、退缩着、迷茫着、心猿意马着,但还在继续往前走。是哪怕知道前方路有猛虎,依旧无所畏惧连滚带爬地匍匐前行。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当你老了,回想过往的一切,发现自己的人生中没有一个出于个人意志做出的抉择,没有一件坚持下来的事情,懊悔可惜都来不及了吧。
所以,就努力一下吧。
至于犹豫和彷徨,别怕,因为我们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