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作者角度看,写作构思通常有两种思维倾向:一种是顺向思维,一种是逆向思维。前者俗称“顺向法”,表现为顺常事态而记之,顺常情态而抒之,顺常理态而喻之;后者俗称“逆向法”,表现为逆常事态而记之,逆常情态而抒之,逆常理态而喻之。
反言式,通常称之为“说反话” ,就是在写文章时,不是从正面写,而是采用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从反处着笔,用同本意相反的词语和事物来表达本意。不论是正话反说,还是反话正说,比起直白的表达都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印象也更加鲜明。
《愚公移山》运用的就是反言式。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搬走的故事。通过愚公的坚持不懈与智叟的胆小怯懦,以及“愚”与“智”的对比,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作者本意是想赞扬移山者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把移山的老翁命名为“愚公”,作者对那位劝愚公不要移山的老翁是持批评态度的,但却将其命名为“智叟”。颠倒命名,就是一种反话。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 “多谢”一词使文章开篇就充满了讽刺意味。“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均为反语,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语言犀利、辛辣,强烈的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大画家丰子恺不仅画过大白鹅,而且还写了一篇文章来介绍自己的这位“朋友”大白鹅。在这篇《白鹅》中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白鹅,写了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作者从这个三个方面详细描写,其中在开头就说这只白鹅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就先用“高傲”这个词语奠定了这只白鹅的主体形象。之后又用了“鹅老爷”,“架子十足”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只白鹅。将白鹅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篇都在写这只白鹅的高傲、讲究、以及架子十足,但是最后我们读完这篇文章之后却发现作者其实处处都流露出对这只白鹅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处处流露着作者无法掩饰的亲昵。在描写白鹅形象的时候,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之外。最能够把白鹅的既高傲又可爱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的则是作者对于反语的巧妙运用。反语的运用,让作者的语言幽默风趣,让读到文章的人也感到有趣和可笑。
运用反言式的结构方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边娜
语教一班
219306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