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和辩证思想的哲学典籍,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易经》中有一句名言:“吉人自有天相”。这句话出自《周易·乾卦》,原文是:“乾元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易经》的注释者王弼解释说:“吉人者,有德之人也。天相者,天之所助也。吉人者,天之所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具有德行的人,就是吉人,他们会得到天道的帮助和保佑,就像群龙无首一样,没有人能够阻挡他们的前进。这是一种对善人的赞美和鼓励,也是一种对天道的信任和敬畏。
那么,什么是德行呢?《易经》认为,德行是指符合天道的品质,是指能够顺应自然的变化,能够和谐地与万物相处,能够兼容并蓄地包容众生,能够刚柔相济地处理事务,能够明辨是非地坚持正义,能够自强不息地提升自我,能够广博精深地涵养智慧,能够恭敬谦虚地修身为人。这些品质,都是《易经》中所提倡的“道德”。
《易经》认为,天道是无为而治的,是不偏不倚的,是不言而喻的,是不易而易的。天道是自然的本然,是万物的根源,是变化的规律,是和谐的原则。天道是无形无象的,但是可以通过自然现象和人事变迁来体现和感应。《易经》用八卦和六十四卦来象征和演绎天道的运行和变化,用卦辞和爻辞来解释和阐述天道的意义和启示,用彖辞和象辞来推演和分析天道的道理和哲理。《易经》用卜筮和演卦来探知和应对天道的吉凶和变化,用观象和思辨来认识和把握天道的规律和原则,用修身和为人来契合和顺应天道的要求和期许。
《易经》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环节,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万物的一员。人与天地万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人的言行举止都会引起天地的反应和变化,人的命运和运势都会受到天地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人要想得到天道的帮助和保佑,就要遵循天道的规律,就要修养德行,就要成为吉人。吉人是指有道德的人,是指能够与天地和谐相处的人,是指能够为天下谋福利的人,是指能够为人类造福祉的人。吉人是天道的代表,是天道的亲人,是天道的使者,是天道的合作者。吉人自有天相,是因为吉人的德行和天道相合,是因为吉人的心意和天道相通,是因为吉人的行为和天道相顺,是因为吉人的目标和天道相同。吉人自有天相,是一种对吉人的赞誉,也是一种对吉人的期待,也是一种对吉人的激励,也是一种对吉人的责任。
《易经》教导我们,要想成为吉人,就要修养德行,就要遵循天道,就要顺应自然,就要和谐万物,就要兼爱众生,就要刚柔相济,就要明辨是非,就要自强不息,就要广博精深,就要恭敬谦虚。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天道的帮助和保佑,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把握自己的命运,才能在和谐的天地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在吉祥的天相中享受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