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
读书笔记
我们可以只是观察升起的东西,而不是用头脑去分析它。因为在这样的观察力里蕴含着理解与智慧。
练习自我观察只是要我找到自己(记得自己),管控好自己的身体,即安静地安住于当下,一刻接一刻的地注意到在这个人类生物机器里升起的东西,完全不去介入观察对象。
只要觉察就足够了,只要我不去挣扎、评判、谴责或介入,注意到的东西会做出自我调整。
尝试对自己做下列的观察:
一,身体里任何不必要的紧张。
感觉身体会让我与观察对象之间,在客观上产生一种非常微小的距离,我能够从认同状态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正是有赖于这个微小的距离。
二,不必要的思绪。
不必要的思绪,无助于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或与他人沟通,并且与当下发生的事没有关联。
试着让不必要的思绪成为一个引子,一个内在的提醒,帮助我再度集中注意力来放松身体。
三,不恰当的情绪。
不恰当的情绪是对于当下状况的过度表达,是非常极端和戏剧化的反应。不恰当的情绪,也可以成为一个引子,一个内在的提醒,帮助我集中注意力来放松身体。
四,习惯。
通过长时间耐心而不介入的观察,内在的模式开始显现。一再重复同样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习惯,却期待有不同的结果。
头脑会根据设定的模式对一切给予评价、批评、谴责,评判每一个行动、每个人和生活中的每一个境遇。它带来的结果就是一种充满消极和恐惧心态的生活。
这种不带评判的观察中,没有头脑的评论(不必要的思考),没有恐惧(不恰当的情绪),没有身体的紧张(不必要的紧张),也没有对过去或未来的联想(习惯),只是简单、静默、放松而镇定的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
没有介入,没有批判,没有抗争,也没有谴责,自由的注意力就是觉醒的注意力。
(1)自由的注意力(没有认同与不必要的思绪和不恰当的情绪);
(2)放松的身体(在任何环境和任何活动中,都没有不必要的紧张)。
——以上摘自《自我观察》第五章
今日练习记录
第一次,下午三点开始,练习半小时。(盘腿,后背靠着沙发)
闭上眼睛,先放松一下身体。开始观念头,念头不多。一不小心就想到等会儿要做什么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发现自己又没做一个清明的旁观者。知道自己又参与念头后立即拉回来,不自责。
感到后背僵硬,脖子酸麻,右边头顶不舒服。不知道感受到的各种身体的反应算不算念头?
2. 第二次,晚上九点开始,练习半个小时。
放松身体坐下,调整到一个舒服的坐姿。开始时不断地嗝气。没有睡着。中间盯着有没有念头出现。有时感到紧张用力的时,提醒自己的放松一下,再继续观照。中途跟着念头跑了好几次。一直是清醒状态没有昏沉睡着。
生活实践
1. 跺脚拍打
早上继续迎着阳光跺脚拍打半个小时。右腿环跳穴的痛点,酸胀已经缓解了。跺脚,身上哪不舒服就拍哪里。
2. 和孩子交流互动的改变。
今天孩子拿了自己充满热情地写的一段文字,让我点评。我一看写得不好。前面先草草表扬了一下字数写得多,自发主动的写了,后面就想说哪里写得不好。孩子立马不想听了,说我的表扬是虚伪的。如果以前我就不再说什么了,心里会说明明写得不好还不虚心点学习,不听就算了。
今天我想不能按这种的旧模式互动了。先不带情绪和孩子好好沟通,理解她受挫的感受。孩子主动表达了自己一直想要得到我的肯定和表扬,而我每次都不理解她的初衷,只看到她表现的不足之处,就让她改。结果是非但不改,连最初的积极性也没有了。
经过好几次互相澄清彼此的不同想法后,孩子认可了我对她的文字的评价,一起探讨写得不好在哪里,为什么不好?写得有好的在哪里等等。两个人愉快地交流不同的观点,不陷在情绪和过去的经验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