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莫负韶华

在没有接触这本书之前并不了解生涯咨询是什么行业,也并未听说过这个词汇,首先感觉自己赚到了又了解一个新的领域。

我是以一个孩子的梦想故事开始的生涯认知。我认为生涯应该从孩子上学时期培养兴趣开始。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而且梦想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其实说到底我们学有所成,也只是为生涯做基础。时刻提醒孩子现在的努力学习和课外活动也只是为了拓展和丰富自己的资源,为将来考大学就职做提早的准备,主动了解信息,是在每一次选择的机会来临时,更能够把握住机会,有主动选择的权利。

有时我也会想起自己儿时的梦想,也会问女儿的梦想是什么?女儿总是说还没有想好。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是自知自己能力有限所以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补习班。父母埋怨我给孩子安排的太紧张无空隙学习让孩子喘不过气来,孩子也是不理解耍脾气没时间和伙伴玩耍,有的人更是嗤之以鼻的态度,看我如何把孩子教育成才。面对这些质疑我也犹豫过或许我的方法确实有误,但面对我们这十八线的小县城来说,根本没有资源让孩子建立兴趣。我们这里没有博物馆没有科技馆等等,想让孩子了解更多培养更多的准确的所谓兴趣爱好,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培养兴趣爱好平台。我认为在学生时代,专业和兴趣是生涯的启蒙阶段。或许随着时间变化它会改变兴趣爱好,但我相信通过培养兴趣让孩子了解更多知识,为将来的兴趣爱好甚至生涯哪怕有一点帮助也是好的!

作为80 后深知启蒙教育的重要性,从兴趣培养到习惯自主再到发热喜爱都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人从出生~14、15岁发展态度、能力、兴趣、需求。25~44岁,在工作经验中尝试、设法安定下来。45~64岁不断的调试过程,以改善工作地位,情境。65岁以后退休前考虑,工作输出,最后退休。我国大学生生涯定向的现状高效的一份调查发现,仅有27%的大学生生涯定向明确自主,17%的大学生以父母或他人的决定为自己的生涯方向,有12%的大学生的生涯属于延迟逃避的迷失方向行,而有40%以上的大学生则处于生涯为定向的情形。而《通往未来之路》这本书清晰理性的分析告诉大家,在学生时期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要充分认清兴趣能力和需求。

谈到实现梦想的时候,我们会关注结果的最终呈现,但我们又知道结果不可控。谁都想有个美好的结果但其中的其中的艰辛自己最明了,虽然结果也许无常,但是我们在努力中学习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也是我们日后的有选择权利的资本。所以,梦想不应该是实现的那一刻,更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过程。在我们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无数个梦想或实现或泯灭这都是成长的一部分,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我们都应该正确看待和引导这个问题,在实践梦想过程中得到积累,梦想带来的不一定是结果它的意义更在于成长。

《通往未来之路》引用了许多生动的案例能够让读者们感同身受,更能够确切体会生涯教育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无论孩子的梦想家长是否认同,我们都应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以后的未来不是梦  以梦为马,莫负韶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