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有话好好说,千万不要吵架,伤感情。”
也有人说“小俩口床头吵架床尾和,感情越吵越浓”
还有人说“男人不擅长也不喜欢吵架,但他们擅长让女人忍无可忍找他们吵架。”
伴侣间发生争吵冲突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我们来看几个场景,探究一些端倪吧。
场景一:一对经常发生激烈争吵的夫妇,妻子曾多次提出离婚。丈夫却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候被你挤兑,被你骂几句觉得还挺好受的。”妻子费解。
场景二:在家庭矛盾升级时,妻子步步紧逼,丈夫沉默不语。妻子问:“你能不能给点儿反应,说句话?”丈夫反问:“我真的不知道你要我说什么,你想听什么?”
场景三:妻子与丈夫同回婆家,目睹公婆发生激烈冲突。妻子的反应都是躯体僵硬,大气不敢出,而丈夫则是淡定的玩儿ipad或看书。
场景四:经常看书听课的心理学爱好者妻子试图在冲突爆发前先共情丈夫再表述自己,却被丈夫指责太过虚伪,用所学的一套来对付枕边人。
别笑哦,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真真实实的案例。有的人觉得冲突争吵很可怕;有的人似乎觉得很平常没什么;有的人甚至“很享受被虐”。由此可见,对于冲突的认知(即冲突意味着什么)和应对冲突的方法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我们来逐个探究一下上面四对夫妻的故事背景:
场景一的夫妻二人显然对冲突的认知存在着差异。妻子觉得丈夫“太虐”不可理解,但丈夫坦言由于工作性质比较特殊,总是需要加班和外住,无法长久陪伴妻子左右,原本就心有愧疚,在他看来妻子找找茬、发发火太正常不过了。相反,若是妻子不温不火、不愠不怒倒让他有些担心甚至对他们的情感起疑心了。丈夫借由冲突来确认夫妻感情以及自己在妻子心中的位置,方式固然有些奇葩,但在这样情况比较小众的家庭中,冲突也许是润滑剂。
至于伴侣中一方经常提离婚的情况,显然不值得提倡,但通常来讲这样的夫妻很少会轻易离婚。试想一下,在你的职场中,同样两个对老板不满的员工,每天嚷嚷着要辞职的同事会先离职,还是一言不发默默工作的同事会先离职?
场景二应该是屡见不鲜的。周遭很多女性朋友都曾吐槽过自己的男友或老公“连吵架都不会。”自己愤怒的唠叨半天,对方一点儿反应没有,感觉就像是憋足一拳却打在了棉花上,没弹回来还差点儿摔自己一大跟头。等一下,不知道这会不会让你想到曾经熟悉的场景:小时候因为某些事情父母开始提高音调、放大音量向你问话,而你沉默。是的,当我们感受到沟通环境不安全,也就是我们的所说所表达有可能会引起对方强烈情绪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先闭口自救。要知道沟通双方在沟通环境中都有着极高的敏感度。
另外,大家吐槽的“连吵架都不会”恰恰说明了吵架是需要“能力”的。是能力就有高有低,是能力就可以进行学习和培养。有的人能在关键时刻让紧张的气氛悄然缓解、逢凶化吉,有的人既能说清楚主观想法又能令对方毫无顾忌的表达观点。也许少数人天生有这种才干,但大部分人通过不断学习和培养依然是可以提高“应对冲突的能力”的。
场景三中的妻子从小是在和谐家庭中长大,从未目睹过父母争吵,而丈夫则不同,父母隔三差五来个暴风骤雨已是司空见惯。因此,在面对公公婆婆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两个人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状态。显然他们对于伴侣间发生冲突意味着什么也有着不同的观点,妻子觉得夫妻理应相敬如宾,争吵会严重破坏亲密关系;丈夫则认为吵就吵吧,反正是不会离婚的。
这样的夫妻组合在家中定是妻子忍让多一些,我们都是从自己父母那里习得了伴侣相处模式,我们会选择熟悉的,而不一定是正确的。像场景三中的公婆那样吵了一辈子依然不离不弃的大有人在啊,大吵大闹完选择离婚不稀奇,倒是一路冲突不断却从未提起过离婚的念头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场景四,在学习心理学和成长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很可能会把“套路”用在家人身上,但不一定每次都会收到预期效果。当你开始使用“套路”的时候就被套住了,而没有真正的去体会对方,我们都知道客套话说多了只会把关系越推越远,而家里是最不需要所谓“客套话”的地方。场景中的妻子没有了解丈夫内心的渴求而是把如何避免腥风血雨放在了首位,请放下“套路”,不管我们学习了多少,成长了多少,终究是要回归家庭,打理和家人之间的关系,最需要的是真诚炙热的情感。
我们常说恋爱婚姻需要经营,如何应对冲突当然也是必修课之一,只要是两个人交往就一定会面临矛盾和问题,同样的,在关系中只要一方进行了调整一定会带动两个人的相处模式发生变化,希望这几个似曾相识的场景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玲小珑,心理专业践行者一枚,正在学着不谈心理而讲心理。
伪文青、爱电影、真心理;懂日语、有能力、不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