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在农大读的本科,读本科的时候我就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到底缺什么?
缺知识吗?书吧,大家都能买到,而且互联网上这么多资源我们都可以搜到,你上知乎好像没有搜不到的问题,当然除了你的问题特别古怪。
09年大学毕业几经折腾,我留在了北京。在北京求学期间认识了一些我认为比较牛的人,在认识他们之后,我终于想明白了可能我们最缺的就是视野。
作为一个学生,如果你的视野没打开,你知道的东西太少了,你知道的生命的可能性太少了,那么你对你自己的期待就不会放开、不会提高,于是你所付出的努力也会不一样。
在农大的读书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要一个好的分数保研,或者大二就准备考研,再或者关注的是学校的花边新闻,撸啊撸的技巧、韩剧什么的。。。外边的世界发生什么,外边的人在想什么可能我们真的不是那么关注。
许多同学视野被聚焦在这些小点上,而就是这些所谓的视野让我们困惑。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不能,而是我们不知道。
视野的缺乏体现在我们的技能匮乏,体现在我们与上一辈的代继差,体现在我们对固有知识的认同和保守。因为视野的局限,我们好多同学一生中能力峰值就是高考,人和操作系统也一样,需要升级的,一般来说七年一个代继。看看你的操作系统还是win7么,同学你还在用office2010么,你还认为烽火戏诸侯是真的么,你手机里的APP多久没有更新过了。
因为视野的局限,我们甚至会对自己有了偏见。什么叫对自己的偏见?就是我以前认为自己很多事情干不了。因为视野局限,还会对别人有偏见,看不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当视野打开以后,我发现原来我也可以干这些事,然后我就能去除对别人的偏见。以前有很多事我理解不了,我觉得“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这人怎么这样”,但当视野打开以后,慢慢地有很多我不能理解的事情我开始理解了。
并不是只有二流院校或者是农村的学生缺视野,在北京,我发现很多大学生也缺视野。因为他们很少走出去,然后就窝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视野没打开,那么执行力也谈不上。强调一下,当你视野打开以后,你知道了更多的生命的可能性,也许你就不会再像现在那样活着,你会找到更好的方向,而一个人真正的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的方向,喜欢的事情,那么他的执行力肯定不会差。
大家想象一下,在男女关系上,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如果你特别喜欢一个异性,他让你干什么你都会觉得很好,你会任劳任怨,你不会犹豫;如果你不喜欢对方,他让你做什么事情你都会找理由、找借口。我们做事情也是一样!很多人说我这人自控力很强,说我能够坚持、有执行力。说实话吧,这是对事而言的。我想做的事情,我喜欢做的事情,我认为非常好的方向,那我会很有执行力,我会很努力地去做;但如果是那些我不太想做的事情,我是会一拖再拖的。
有很多事情我拖了很久。比如说当初我在一个地方办了一个健身房的年卡,那年卡两千四百块钱,对于当时的我来说不是特别贵但是也不便宜,我也只去了一次。所以,所有的时间管理、自控力、治疗拖延症,都是对事而言的,而不是对人。一个看上去很有执行力的人,他是对某些事情有执行力,而对其他方面未必有执行力。
因此当视野打开以后,你会更容易找到自己能做、想做且能做的很好的事情,而且你整个人的心态境界将会不一样,最后你去付出的行动,你走的路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学生来讲,什么又是视野呢。在我看来是思维方式,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大学生对于优秀的个人来说可能注定是“孤独”的。要做好快速学习方面的能力训练,先把自己从课程和学业学习当中解放出来,然后要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连续思考、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最后要多多读书,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当然关乎视野我们不能忘记了社交,一个原则校园社交只对人不要对头衔。很多同学加入学生组织是被所谓的权利光芒所迷惑,记住如果这个组织没有值得你学习的人,你一定要选择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