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虎头蛇尾。选择一个项目,刚开始信心满满,过了几天就动力枯竭,坚持不下去,又回到原点。今天就研究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开门见山,如果你碰到了上述情况,那一定是你的内生动力不足了。你一直靠坚持来违背本心意愿去做的事,会逐渐消耗你的心力,直至耗竭。
1
李笑来说过:若觉得某件事需要努力和坚持才能完成,那这件事大抵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了——需要努力、坚持,说明骨子里不愿意做啊。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可你真的理解他了吗,真正能够因此调整自己的策略,改变自己的状态吗?
我们做个简单粗略的概算,看到这句话的占人群的20%,看到并认真思考的又占20%,思考并思考出结果的又占20%,思考出结果并能指导改变行动的又占20%。
20%*20%*20%*20%=0.0016
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做到以上的四步,你就超越了人群里的大多数。这里的关键是内生动力。就是你做一件事不是为了要实现什么目的而去做,而就是单纯想做这件事本身。
那怎么找到内生动力呢?要找到内生动力,我们要知道内生动力来源于哪里?
2
这就来到了我们的脑科学了。众所周知,大脑的机制设定是为了生存的需要。
从人来诞生时,大自然就给我们预装了一套“动力系统”。人类之所以存货进化至今,全靠这套系统让我们有能力去适应环境,主动探索,遇到强敌及时逃跑。这套动力系统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就是大脑中的「奖赏回路」。当吃到好吃的,或者创造出能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的东西,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向大脑发出一个「快乐」信号来奖励你的这种行为,以此驱动我们持续去做它,强化它。奖项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付出行动→得到奖赏→强化行动
这就是内生动力的来源。大多数时候,我们因为恰好擅长一件事情,得到了奖赏和夸奖,形成了这个「付出行动→得到奖赏→强化行动」正反馈回路,并喜欢上了它,而这就是兴趣和热爱的来源。写到这里就够了吗?还不够。
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焦虑,看到别人比自己进步大,比自己赚钱多,比自己涨粉多,比自己更受欢迎,然后就忍不住对比,觉得自己很差,然后就焦虑了。
其实,人和人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出身不同,家庭不同,教育不同,环境不同,性格不同,行业不同,工作不同,能力不同,这一系列的不同产生造成每个人产生的正反馈回路不同。而正反馈回路是一切的源动力。
这样,你就理解了,为什么很多你需要坚持去做的事情,别人去乐在其中。很可能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这样的事情早早地在他们心底建立了正反馈回路。你的动力来自坚持,而他们却是刻在基因里,流在血液里。同时,我们把从小建立了很多长期收益价值的正反馈回路(兴趣)的孩子叫做“天才”。
3
前面一篇文章,我写过:一个人的身心自由90%来自财务自由。而要实现财务自由,就要进行商业实践。不得不说商业实践是一件很辛苦,同时需要大量劳动的活动,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要能长期做,并且做好,就一定要解决商业实践中的内生动力问题。天才自带内生动力,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建立自己的正向反馈回路(兴趣)来生成内在动力呢。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得出要产生动力,要产生奖赏回路。在商业实践中,最直观的奖赏就是项目产生的收益了。收益分为短时收益、长期收益。首先我们看短时收益的回路。这类人有一句座右铭:我的兴趣就是赚钱。短时收益因为只盯着钱,急功近利,所以会有一些小收益,但很短的时间就能赚到钱的项目普遍门槛不高,甚至带有投机取巧和黑灰性质,他们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项目,在追逐与寻找中疲于奔命,并且不会有很深的积累,这对于要实现自由的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那么,我们就要做长期才有收益的事情了。长期收益回报可能很慢,可是一旦有了回报,就会多而持久。长期收益循环的动力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益驱动,一种是兴趣驱动。
什么是利益驱动呢?就是说我做这件事是为了赚钱才做的,因为目标是钱,真正的乐趣不是项目本身,你很可能会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很枯燥,甚至煎熬。这就陷入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那种情况,动力日渐枯竭,虎头蛇尾。这就形不成正反馈循环的闭环,这种状态是做不好事情的。
4
真正可行的是兴趣驱动。从兴趣入口发掘内生动力。什么叫兴趣,正反馈循环而已。因为出身、家庭、教育、环境、性格、行业而埋在你的血液里的东西,你做这件事不需要刻意地坚持。有人说我之前没有,那你现在就慢慢培养。做一件事,不关注目的而是发掘这件事情的乐趣。就像旅行的目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奇怪的是,只关注目的地的人很难坚持到达目的地,而享受风景的人却自然而然地到达了目的地,哈哈,真是个悖论。
做事情没有任何附加条件和目的,你只是单纯地喜爱做这件事。
你喜欢读书,哪怕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读书,你不在乎读书能给你带来什么,只是单纯的喜欢;
你喜欢商业分析,只是单纯地喜欢商业分析,你会为写一份优质的商业报告穷尽一切权威的网站、数据,只为了商业分析过程中的“爽”和完成的成就感;
你喜欢写作,只是单纯地喜欢写作,哪怕费时费力没有任何收益,你就是喜欢写作过程中思辨的乐趣;
你喜欢编程,只是单纯地喜欢编程过程中与计算机对话,指挥他替你做事的那种感觉。
很神奇!这就像是动力来源的流程优化一样。如果说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做事,动力来源分为两步。而直接热爱某件事,就只是一步,这是两倍的效率差别。
热爱带来更宽广的视野,你会穷尽热爱里的所有,而提供的价值只是你自然而然的才华溢出。
总而言之,我们要了解大脑的运行机制,找出正确的反馈回路。在长期主义中,享受乐趣。在享受乐趣的同时,或许竟然还能享受长期主义带来的巨大回报!牛吧?那就一起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