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能,所以无所不能:《你要去相信》

相信相信的力量。

据说宇宙是有一股强大的能量,当你心心念念的想法,根深蒂固于你的脑海里,身体会记住这种感觉,越执念,越深刻,越深刻 越长久。

《你要去相信》本书作者,微奢糖,由于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继而推出新的思考,将这样的思考全然摆放在人们面前,赤裸,但真实。可惧,但淋漓。

思考,是疼痛的一场必然的体验。因为痛,所以停下来思索曾经的一切:荒诞、野蛮、欲望、无知……

思考有浅思考和深思考。尼采曾说过:“不在疲惫的时候反省自己,不在快乐时思考问题。”由此可见,平和的态度更能平静清晰地深入问题,才具备解决问题的决心与决断力。

文章分为五章,进阶式的相信自己哪些行为,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又是如何迈向幸福之路的。

“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麻木。”

对于书中提及的“为何纠缠于一段关系”提出关系背后的冰山底层本质。

林文采在《心理营养》里提及,一个人需要的心理营养:生命的至重、无条件的接纳、价值感、成就感。这些营养伴随着一个人一生,如若缺失,一个人必然会从外界疯狂汲取。

希望人生一帆风顺,一路到底的人,大多心智不稳定不成熟,承担不了生活之外的不确定。

但如若一个人的生命完全按照他的意愿和规划进行的,一眼看到路的尽头,以结果为导向,一切以忽视过程,结果在完美,又如何?完美的人生是虚无的、空洞的、自我掩饰、自我感动的戏码。人生最美的无外乎不确定,未知、探索、孜孜不倦、周而复始地执着、探索、直到发现生命的另个世界……

而人生恰恰因为有了事故,有了偏差,落差,有了匮乏才有故事可讲。故事最扣人心弦莫过于情节,更是主角人生的心路历程。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是大脑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但思维有两个特征,一是间接性,二是概括性。一但思维有偏差,问题就会接踵而来。本书分为五章,第一张幸福——做一个懂得幸福的人,第二章自信——敢于争取和付出,第三章乐观——培养积极归因风格,第四章希望——相信一切会更好,第五章任性——面对困境的复原力。

在书本的开篇 作者就向我们展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 即为内心里的信念,这个概念最先由路桑斯提出的。心理资本由人们的自信水平、乐观水平、希望感和任性程度决定的。

1幸福

幸福的反面不是不幸,而是麻木。比起麻木,行尸走肉的生活让人望而却步,大家都不愿自己沦为如此,但又有多少的人活在其中,一面不满一面抱怨,一面无力跳脱出来。幸福是自己的感受,它不是别人给予的,由此可见,幸福可以自己追求,自己掌握。如若你把幸福的权利交给他人,那你无疑陷入幸福的怪圈。

我一密友,婚后生活衣食无忧,但她经常挂在嘴边的是:老公夜不归宿,孩子不听从自己的安排……

    当你看待事物的视角是别人,而不回归内心,那你必然无法感受、接近幸福。

2自信

  每个人的生命都平淡平凡,但你相信自己,这股力量会带领你前行,尽人事,听天命。不忧不惧,不偏不依,成功自然而然落入你手,心,你也能牢牢地把握。另一个朋友,从小父母离异,她打小跟从爷爷奶奶生活,勤奋学习,考取博士,目前正在一家企业从事研发工作。和她聊天,她笑容洋溢,打趣着诉说着自己曾经住地下室、吃泡面、交不起房租……

    她总能将坎坷说成喜剧,将失败形容成妖怪,她愿意一路打怪升级成为自己的盖世女王 。

    3希望

”你的希望感,你说了算。”任何让人无权剥夺,但如若将问题归结为原生家庭、天性的话,自我疗愈这条路,只会越走越窄。

生活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真实互动地表达感受,无论悲喜之事。它就会被释然,而负能将从我们身体逃离。

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讨厌你,2~3个人不不喜欢你,其余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时间浪费在低能地情绪的人身上,不如将自己与自己连接,相信自己。

唯愿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唯愿你,做自己的君,自己的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