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静的顿河》这本小说里,格里高力在哥哥彼特罗死后成为了一个师长,带着手下的哥萨克打败了苏联红军后,他被彼特罗被杀害的仇恨蒙蔽了眼睛,让部下杀死了俘虏的红军士兵。
要是格利高里天生是一个狠人的话,那他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可偏偏格里高力天生心地善良,在刚当兵的时候遇上哥萨克强奸妇女,他即使是不能力敌,也要跑上去反抗。之后面对教他刀法的秃子杀害俘虏,格里高力也积极和他争辩。由于他约束部下不能抢劫和杀戮,他还挨过上层军官的责骂,甚至被降级。后来在跟苏联红军打仗的时候,就连彼特罗都抢东西往家里运,只有格里高力一如既往没有出手抢劫。
可在彼特罗死后,这一次他终于因为仇恨而让部下杀死了红军俘虏。在做完这件事后,格里高力收到了一个司令部的委员给他写的信,劝他不要杀害俘虏。原因自然不是什么人道主义,而是因为这样做对部队不利,他在信中暗示格里高力俘虏可以留在维奥申这些后方地区悄悄处置,不要给红军找到杀害俘虏,焚烧村庄的借口。这封信格里高力并没有看完,因为红军已经在杀害俘虏了,他的哥哥彼特罗就是这么死的。
这时候,格里高力的心里其实非常矛盾,一方面,他要给被哥萨克红军杀死的彼特罗报仇,另一方面,他又从仇恨中醒悟了过来,隐约感觉那么做其实是不对的。在今天看的这一个章节中就很好地描写了格里高力的这个充满矛盾的内心状态。格里高力又抓住了一些哥萨克红军俘虏,他盘问了一位俘虏之后,就要让普罗霍尔把这些人都杀了。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又让人把俘虏都放了。
格里高力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但我确是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格里高力。他内心又重新充满矛盾,表面上,他是担心自己带领不了下面几千人的部队,但真实的原因确是他害怕自己所做的那些事情是错误的。
现在的格里高力是非常让人同情的,他没有受过多少文化,却一直都没有停止对现实的思考。最初,他参加哥萨克军队,为沙皇效力,攻打普鲁士。后来,他又参加苏联红军,可是后来红军却杀害了哥萨克,格里高力被村子里的人裹挟着去反对苏联红军。再之后,格里高力和哥哥彼特罗也厌倦了打仗,想要过上安稳的生活。可是现实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苏联红军对他们进行清算。格里高力只好再次和哥萨克们重新站到了苏联红军的对立面上,彼特罗也在战斗失败后被俘后被米沙杀害了。
在经历了这些之后,格里高力可能再也对苏联红军产生不了好感,但是我却希望他还能保持最开始的善良。幸运的是,作者让他做到了,虽然他也因为仇恨而让手下杀害了一些红军俘虏,但是好在他已经开始进行反思了。格里高力内心的矛盾和不安就是他积极反思的结果,这些会让他感到非常痛苦,但也能让他寻回最初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