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是一句每个国人自打几岁开始就熟悉且亲切的谚语,一代代人过来,其指导作用毋庸置疑。
盖谚语南宋祝慕的《方舆揽胜》原文是: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少年太白面对之,感其意。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因读书不顺,弃学了。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一刻也不松懈,此情景对弃学的自己的触动很大,思考之后,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书里是这样记载的: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走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无脸见父母。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于是,千古不变的释读来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靠真功夫安身立命的,古往今来,从未偏离这个主航道。
所以,我们要每日反省自己,严厉的反省,深刻的反省,只有这样才能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迷时师度,悟时自度,自己度不了自己的时候,要拜访天下名山大川,寻真师,高徒必遇真师,最终才可以成功。对待师傅不必虚情假意,稳稳的把知识学到手,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有了真本事,不愁没有用武之地。
真功夫不可滥用,须有自知之明。只要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打拼出一片天地。
但是,原材料只是一根木杵的话,再充其量,再耗费心思,也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根本上就错了,再努力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