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信息素养目标的表达目前大多集中在学生上,但教师至少也应该具备相同的素养。根据美国九大信息素养标准,现代人至少应具备以下内容
标准一: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地和高效地获取信息。
标准二: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熟练地和批判地评价信息。
标准三: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标准四: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探求与个人兴趣有关的信息。
标准五: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
标准六: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好。
标准七: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
标准八: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实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
标准九:对学习社区和社会有积极贡献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并能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探求和创建信息。
可以再加上个与课程内容整合的能力
所以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刚工作一年的我来说十分重要,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地提神自己。
小学教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吗?有的老师认为,小学阶段教学的知识非常简单,教师的信息素养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不大,有的老师觉得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老师才应该具备的能力,与自己的学科关系不大,所以没有必要在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上花费精力,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教学。
某些一线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一方面是对信息素养认识不准确,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信息素养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价值。从实践的角度狭义地理解信息素养,就是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媒体获取、分享和创造教育教学相关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不仅信息技术教师要有,对于其他学科的教师来说也是必需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深刻影响着学与教。网络不仅让学习者更方便地获取信息,从而丰富自己的认识,也给我们创造知识并广泛传播提供了可能,知识的创新与共享改变了教育,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 教师信息素养不够,会被自己的学生落在后边。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掌握的知识要远远多于学生,但现在则不同,现在的小学生能轻松地通过网络搜索资源,进行知识学习和交流互动。家长和老师已经不再是他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如果教师的知识和信息储备量被学生远远落在后边,那教师的权威将受到挑战,在教学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都可能受挫。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定要利用信息技术的变革,转变观念,提高信息素养与能力,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刚工作的我,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提升的信息素养,不断地丰富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给自己的学生一节又一节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