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那年,三十六岁的徐志摩搭往北京的邮政机在济南党家庄失事,留下他深爱的人咀嚼自己种下的苦果。
文人多喜自由,不喜拘束。他们的爱情观也是一样,清高,重视精神交流,轻物质。
徐志摩的第一段恋情和民国时期的多数公子哥们一样,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父亲徐申如包办婚姻的大树下,贤惠的张幼仪和他过起了平平淡淡的生活。
但是这样枯燥乏味被拘束的婚姻是没有办法使这个生性浪漫的诗人相信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最后以半篇《离婚通告》结束。
02.
在英国留学的时候,在那个多情浪漫自由的国家,他遇见了他一生牵挂的人。源于爱情,悟成知己。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康桥的柔波化作柔情,深深地延续到很久很久的以后;也幻化为离别的柳絮,风轻轻地来,也轻轻地走,风停了,柳絮就是一个目送的人。
那个时期可以说是徐志摩的顶峰之作时光。借着这自由的异国他乡,灵魂相投的伴侣,才华横溢的他创作了无数的诗歌。女人无论多喜欢浪漫,她心里还是有点世俗,看重未来婚姻的。
林徽因知道徐志摩给不了她理想中的婚姻,最后默默离开。
在徐志摩的生命里,张幼仪是他接受旧社会安排的一种妥协,他回头,她一直就会在。而林徽因是他生命的白月光,可以远远地看,却不能独他一人拥有。
03.
遇上陆小曼,她是他生命里的白玫瑰。虽然经常把他刺疼,却依旧深爱。
陆小曼出身名门,是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她风华绝代,才华卓越,好看的瓜子脸,秀美的五官,无数男子为她倾心。
虽然受过良好教育,但她并不像林徽因那样一开始就想着主导自己的婚姻,而不是接受父母的安排。陆家人为她挑选夫君,最后选择了青年才俊王庚。
一个古板,不懂风趣的政治家,不解风情地专注于事业和前途,冷落年轻美貌的妻子。
一个热爱社交,沉迷灯红酒绿的女人,突然嫁为人妇,行为要收到约束。丈夫不懂自己,也不会哄自己开心。陆小曼追求美好华丽婚姻的心渐渐冷却。
所有的爱情,相遇不是偶然,相爱不是必然。而是,恰好有个缺口,他恰好能补上。
留学归来的徐志摩经常找好朋友王庚玩。而充满才情和浪漫的陆小曼深深迷住了徐志摩,两个人心里有相见恨晚的感叹,两个人相处起来特别舒服。
那个时候,追求生活的陆小曼经常吵着王庚带她出去玩,而忙碌专注事业的王庚无心游玩,便让徐志摩陪着陆小曼。
04.
如果王庚知道,有朝一日,他的朋友,他的妻子,萌生爱情的路上,他是给他们制造机会的那个人,他可能会后悔当初自己没有抽出一点时间陪他的妻子。
徐志摩和陆小曼两人聚在一起的时间多了。他们经常一起出去游玩,相处的时候,温柔体贴的徐志摩总是深得陆小曼的喜爱。他们之间默契十分,相处也越来越融洽。徐志摩满足了陆小曼对爱情的所有美好幻想。
这就像是,你很小的时候有一个公主梦,后来你经历着现实,沮丧过,然后有一个人突然出现。你们经过很多个白日光的相处,发现他能实现你的公主梦,你会不会紧紧地抛弃现在的一切,紧紧地抓住他?
在民国时期,也许很多人不会,因为这是离经叛道。搁在现在,也许很多人会,因为这是一个自由的时代。
那个时候,我们不说陆小曼水性杨花,我们说她勇敢。因为在那个时代,她选择了徐志摩,背叛了社会。
05.
在不久之后的北海公园,那场轰轰烈烈的婚礼如期举行。得到的祝福很少,但是他们两人都不在乎。毕竟在他们的眼里,感情和生活都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
和很多人一样,梁启超并不看好这段婚姻,曾在信中写到:我又看着他找得这样一个人做伴侣,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
这个世界,神爱的还是大多数人,所以大多数人的想法通常都是被认可的。
婚后的陆小曼我行我素,追求奢华的生活,出入各种社交场所。她厌倦无趣的生活,徐志摩也感受到她的厌倦,所以费尽心思想要讨得陆小曼的欢心。
他陪她去看戏,陪她去舞厅,陪她做她喜欢而他不喜欢的事情。
而陆小曼也顾及到徐志摩的感受,开始有点收敛,减少出门的次数。但是偶尔晚上还是会喝醉酒回来,可怜了痴情的徐志摩抱怨了几句,最后把所有的过错归结于自己。
06.
陆小曼不是张幼仪,不会保持家务,她通常是睡到下午才起床,过得依旧是她追求的大小姐生活。徐志摩对陆小曼的宠溺使他的父亲徐申如忍无可忍,最后切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
他们两人都是过惯了不忧柴米油盐的生活,徐申如切断经济来源这一举动使得他们梦幻美好的爱情变得更加敏感脆弱。
徐志摩开始在多间大学任教,甚至在空余时间写稿子赚取稿费。但是他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并不能满足陆小曼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虽然他也厌弃妻子的享乐主义,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撑起了一个丈夫对妻子的责任。
1930年,徐志摩要北上北大任教。他希望陆小曼可以和他一起过去那边生活。但是北京那个地方,终究不如上海这个霓虹灯满街头的城市,陆小曼不肯放弃上海的纸醉金迷,最后徐志摩只能一个人北上。
然后异地并没有淡化徐志摩对陆小曼的感情。刚开始他频繁地搭乘飞机在北京上海两个城市来回地赶。
在相聚的时刻,徐志摩还是没有放弃想让陆小曼北上和他一起生活的想法。可是陆小曼一直都不舍得放弃上海的生活。
07.
日子久了,时间的手会作怪。他们彼此开始变得可有可无,争吵成了家常便饭。
1931年的冬天,徐志摩从北京赶回上海,陆小曼依旧很晚醉酒回家。隔天还让她的的朋友当着徐志摩的面吸食大麻。待朋友离去,徐志摩斥责了陆小曼几句,陆小曼却把烟管砸向徐志摩,砸碎了他的眼镜,也砸破了他们的爱情。
徐志摩愤然转身离去,谁也不知道,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吵架,最后一次见面。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写了《哭摩》。那字里行间,是泪,是血,是悔恨,也是绝望。
如若人死后有魂魄,我们可以和死去的人对话,徐志摩大概会对陆小曼说,若我先离去,你一定要学会忘记我。
如果,我还爱你,却因为误会,因为意外,先你而去,那我宁愿,你不爱我,相忘于江湖,是你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