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产大飞机C919展翅云霄,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它轰鸣的引擎深处,曾流淌着被国外品牌垄断的“血液”。2023年,随着中国石油昆仑润滑旗下昆仑790航空发动机润滑油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首张该类产品CTSOA证书,中国航空工业终于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动力血液”。这滴油虽小,却承载着中国制造从地面冲向蓝天的重量。
航空润滑油不是普通机油。它需要在活塞发动机内部承受近200摄氏度的高温、数十个大气压的极端环境,保护精密金属部件高速运转。此前,我国通用航空市场几乎被国外品牌垄断,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成为航空产业链上一道隐秘的裂痕。
面对这一“卡脖子”难题,昆仑润滑兰州研发中心的科技人员默默开启了长达五年的攻关征程。基础油精炼工艺如同为“血液”清除杂质,团队突破超深度精制技术,让基础油纯净度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添加剂如同润滑油的“活性因子”,科研人员掌握了其精密纯化技术,确保性能稳定可靠。而最终将基础油与添加剂完美融合的复配技术,更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调整。
2023年底,凝聚着无数心血的昆仑790正式踏上适航认证之路。面对严苛的CTSOA标准,它经历了理化性能的严格检验,单缸发动机的反复测试,最终在模拟真实飞行工况的莱康明台架试车中表现优异。权威数据证明,其性能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昆仑790的价值远不止于产品本身——它首次实现了从基础油、关键添加剂到产品配方的100%国产化,全产业链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这不仅意味着国产通用飞机发动机有了稳定可靠的“血液”供给,更标志着中国在高端航空材料领域撕开了关键突破口。
这滴中国油的战略价值,正随着国产航空器的腾飞而愈发凸显。它为国产大飞机C919等重大项目的润滑配套奠定了基石,避免了关键材料被“断供”的风险。同时,打破垄断也意味着显著降低采购成本,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参与全球竞争增添了关键筹码。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专家曾指出,航空润滑材料的自主可控,是整个发动机研制体系完善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国产飞机的引擎在蓝天之下强劲轰鸣,驱动它的不仅是中国制造的精密机械,更是中国自主炼就的“工业血液”。昆仑润滑的这次突围,如同在关键材料领域插上了一面旗帜。它证明核心技术无法靠乞求获得,唯有自力更生才能撑起大国翱翔的翅膀。一滴油折射出的,是中国制造向上攀登的执着。未来的天空,必将因这些坚实的“中国印记”而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