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站,是古代官吏奔波长途中修整补给之地,使命重大。每到夜半时分,24小时营业书店的灯光,依然落在清冷的街道上。披星戴月的路人经过,走进书店,抬头看向头顶的灯光,觉得自己走进了城市的驿站。
24小时书店,是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的纽结,犹如一个完整的榫卯结构。现实世界在夜晚凸显的精神凹陷,在这里能找到智慧的填补。夜读的市民在这里可以暂时逃离日常生活的逼仄,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宽解下,在塞林格的鼓励下,在帕斯卡尔的引导下,在现实和精神的重叠空间里,找到精神的补给,前行的力量。
24小时书店不可谓没有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这句话体现了“权利平等”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它分担了图书馆乃至市政府在人文建设中的重要责任,为城市的每一位居民提供平等的汲取知识的机会和平台。无论是大学生还是流浪汉,只要他们进来看书,哪怕只读一行,都将受到尊敬。书店正在做图书馆等社会公共资源应做的事。店员平等地为每一位客人服务,无论身份,不分贵贱,并对每一位客人的光顾表示感谢,正体现了当今正倡导的“自由、文明、和谐”主流价值观。书店及店员对于平等共享观念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更重要的是,24小时书店在推广着人文关怀。中国有一种千年来为传统文人所庇护的陋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学问的平民曾为文人墨客所鄙,这种现象时至今日尚未改正。社会上对于普通劳动者如农民工、外来务工,及对弱小者如流浪汉、拾荒者的歧视与欺凌依旧不少。书店作为文化传播先导者,带头打破陋习,无分贵贱地平等尊重每一个个体是可歌可赞的。书店不需成为广布施舍的慈善堂,只需要为前来的每位客人展现一份无差别的尊重和人文关怀,便足见其开阔的文化胸膛了。
24小时书店的存在,就像这座城市的人文驿站,在孤寂清冷的夜晚,用文化的光亮为每一位客人提供一分光怀,一种洗尘礼待,为城市里每一位披星戴月的路人修整身心,补给能量,让他们继续人生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