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
真正的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
跟风景约会的时间长了,行云流水间,万物映在眼底,突然悟到:真正能看懂这世界的,难道竟是那机器,不是你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心?
相机,原来不那么重要,它不过是我心的注解,眼的旁白。
每个人,来到‘花’前,都看见不一样的东西,都得到不一样的‘明白’。
整本书,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此章有感:
读大学时恰逢国庆一人独身在北京,舍友校友几乎全部兴致冲冲的踏上了归家之路,我因某些原因留校。
傍晚时分几只零星的鸟雀扑哧翅膀的声音在窗外清晰入耳,往常这个时间一般是和舍友结伴上课或在寝室打闹,此刻只有手机推送着各地的热闹,越看越无趣,干脆出去走走。
出了宿舍看着空旷的校园,不复彼时人来人往,虽然花草树木一切依旧,但独在异乡逢佳节,总是难免低落。游魂一样的飘荡在校园的各处,心里暗暗希冀可以碰到一两个校友,彼此擦肩而过时也许能算是一种慰藉。可惜天难遂人愿,哪怕转到天色已晚撞进眼里的也不过是景色、寂寞的景色。
一时无言打算返寝刷剧时,却觉周围景色稍显陌生,不由讶异,怎会对生活了一年半载的校园产生‘陌生’的念头?于是停住了脚步环顾,不知不觉间踏足了一片好似从未来过的小树林,好奇心于一瞬被勾起,失了往常玩乐的消遣时间,才真正打量起了自己生活的地方。
此刻已毫无太阳踪迹,天际是月亮的主场,无尽皎洁笼罩树林,连带着树枝上皆满布清辉,时而有鸟雀停在枝头抖落一身月色,不知名的虫声此起彼伏望月协奏,使我这名不速之客倍感愉悦。
随手拿出怀中书籍放在面前木椅上坐下。纷扰的生活里难得安静放空,兴之所致,打开手机放了一首张信哲的白月光,听到某句后满心充斥着不知名的感受:
‘白月光心里某个地方,那么亮却那么冰凉’
彼时不懂,却在工作后数次想起那日的月光,后来明白原来那种情绪叫涩,紧接着思绪被莫名拉扯回童时,天真无邪,小桥流水可以看一天,快乐从不打折扣。直到生命渐渐随年月流去,每天都想拼命做些什么,不将时间安排得紧凑些就会惶恐焦虑,拼命学习、同朋友玩闹、刷一天手机,行程安排的满到快要溢出来。但人似乎越来越不会同自己相处,接纳和审视自我的时间越来越少,手机的存在更是让人失去了独处的能力。
一位著名演员说过一句话:‘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生之涯’,无用之事我理解为无目的性的事情,目的和功利心太强,会失去过多的本我和快乐。
我私以为目送的序言将风景喻为自己的生命,而花是此生遇见的人事物。
人固然是群居动物,但也要给自己留一方乐土固守心灵去抵抗世俗的诸多苦楚,所以生命的真谛我深以为是孤独,用一颗孤独、冷静自持的心,去悟自己的‘花’、尊重众人的‘花’。
当年景不得忘,这是我的明白。
最后给大家分享杨丽萍老师的一句话:“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工作已足五年,浸淫社会太久,学了太多所谓的不言不语不可说,做一个木偶人嬉笑怒骂全凭场合,但人一旦完全世俗,那就意味着诗意纯净也将离自己而去,灵感被剥夺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所以我提笔给自己一片净土。)
(作者所有的文字不解析任何散文或者名著,单纯写自己的有感而发,感谢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