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我天性做斗争

本质比言行更有说服力

与自我天性做斗争


何为拖延?

人们习惯于做事总往后拖延 一步,总愿意在行动之前先要让自己享受一下最后的安逸。只是在休息之后又想继续享受,这这样直到期限已满行动也还未开始。

事实就是,拖延直接导致行动的失败。

控制导致犹豫,犹豫导致你最恐惧的事情真的发生。所以解决恐惧就是行动 。


一、“决定”的惊人能量

你下定决心要克服睡懒觉的毛病,于是计划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第二天,你的闹钟准时响了,但是你根本就没有精神起床,于是对自己说:“今天就当作最后一次吧,再多睡10分钟,明天绝对不再这样。”果然,你按掉闹钟,转身继续睡觉。直到忽然醒来,发现马上就要迟到,匆匆忙忙地爬起床,再一次重复了以前的错误。

这就是致命的拖延。拖延使你的计划 成为泡影。谁都知道制定计划的好处 和拖延的习惯会带来的不利影响。可是一旦付诸行动,总是不自觉地为自己找各种借口为自己拖延。注定在生活中永远都是一个被动者。

当我们开始尊重且遵守制定的规则时,就成功“战拖”一半了!古时作战,兵家策略是“一鼓作气”,防止“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这说明了“立即行动”的重要性。

当你知道自己会懒床,那么五点半的闹铃一响,无论如何都必须需要爬起来。你要给自己暗示这样的心理“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唯一的选择只有立即行动,不然你的一整天都会在各种“承接掉链子”的状态中度过。

拖延者的脚步始终是“慢三拍”。对于成功者而言,他们需要的是“快三拍”。

你选哪个?


二、 “机会只敲一次门,但诱惑则在不停地按你的门铃。”

行动真的已经来不及了?

行动的真谛又是什么?

我们立即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找回失去的机会或条件,弥补损失和过错,让事态恢复到正常水平或者为行动提供条件。即使推动了机遇,产生了错误,如果不挽救,那只能是一错再错。

弥缝最憎恨的借口就是:“不是不想行动,只是行动也于事无补,那行动还有什么意义呢?”

弥缝总是反驳,你还没有行动呢!拥有这样消极的想法,只会使人放弃最后的补救机会。

在一切以前的事态已经成为事实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行动。除此之外,就只能是放弃和失败。任何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都是可以刻意训练的。

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在不断的演进,

而你怎么会觉得立即改变来不及呢?


——千万不要把今天能做的事留到明天。


三、本质比言行有说服力

刻意练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自律且高效的行为背后不是单一的经济回报问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做任何事都需要“目标”。以结果为导向,这个认知让我们会变得更有方向于效率。

知道自己要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动摇,我们都能坚持去做最重要的事,它让一切忙碌都变得那么有意义。智力上的一次创造和实践上的二次创造,让我们的成长有迹可寻

•要事第一

掌握自我管理能力

·你是谁?(自我意识)

·你有什么目标?(想象力)

·目标如何量化?(独立意志)

·任务动态调整机制(列表行事)


参考书目:《1分钟能做什么?不可思议的“战拖”心理学》[美] 杰夫·戴维森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拖延心理学-Jane B.Burka&Lenora M.Yuen 序言 “拖延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时间管理方面的...
    际弋阅读 11,295评论 0 27
  • 本周我们开始学习掌握自己的生活。不过,也会有崩盘的时候。崩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拖延症...
    Jean_zz阅读 11,136评论 2 36
  • 用于Generators的泛型方法 利用生成器,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填充一个Collections,而泛型化操作在这里...
    呆呆李宇杰阅读 3,382评论 0 0
  • Vim编辑器使用了大概有三年的时间,emacs呢则是最近几天才尝试的,之所以会尝试emacs,第一点是因为看了不少...
    饶曉文阅读 9,993评论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