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布置的选题作业给了四个选题,我从中选择了一个曾国藩的选题。

曾国藩这位晚清历史人物,我很喜欢。唐浩明的《血祭》、《野焚》、《黑雨》三部书我早些年读过几遍,后来还听过单田芳播讲的《曾国藩》的评书,整体给我的印象是,曾国藩天资并不是很好,考试成绩一般,但是他最后却官至正一品,非常厉害。

有个小故事,是这样讲的:
说有天晚上,曾国藩坐在书桌前背诵《岳阳楼记》,有一个小偷悄悄跑到他家。
小偷猫在房梁上,准备等曾国藩睡着下来偷点东西。结果没想到,曾国藩背书背了半宿,这篇课文也没背不下来,小偷在房梁听的都倒背如流了。到后来,小偷实在忍无可忍了,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曾国藩训斥到:“瞧你这个笨劲,还读什么书?你听我给你背一遍!”说罢,从头背到尾背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留下曾国藩在屋里目瞪口呆。

这估计是个笑话,但也可以说明曾国藩确实记忆力不是特别好,因为他与同时代的精英相比,李鸿章十七岁中秀才,左宗棠十四岁中秀才,梁启超十一岁中秀才,而曾国藩到二十一岁才中秀才。

但是,曾国藩很努力,每次科举失败之后,他都深刻反思自己的失败原因。后来曾国藩总结到,自己的主要问题在于写东西过于拘谨,过于重视细节,缺乏大局意识。
后来他在文章的大局观和整体气势上下足了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曾国藩掌握了考试的诀窍,写起文章越来越得心应手。中了秀才之后,紧接着又中了举人,后来又高中进士,顺利地进入翰林院。

曾国藩艰难的科举经历是极好的励志素材,他愈挫愈勤奋、永不言弃的精神,给天资较差的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榜样。笨拙并不可怕,只要肯努力,其实越到后来就会走得越快。理由是:

1、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2、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比较高,抗打击能力强。
3、笨拙的人不懂得投机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这也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诀。


曾国藩总结了十二条做人的规矩,很有参考价值:
1、整齐严肃,做事专心;
2、每天早起,绝不赖床;
3、每天静坐一个小时,不要天天处于浮躁状态,被事务牵着走;
4、读书不二,不读完这本书,绝不摸下一本;
5、每天读史十页;
6、谨言,时时警惕不乱说话,每句话都要慎重;
7、养气;
8、保身,节制欲望;
9、每天记笔记;
10、每月写几首诗、几篇文章;
11、每天练半小时的字;
12、夜不出门,天黑了就不要出门找朋友瞎玩。

此十二条,实用,挺接地气。我认为我们现代人也适用,尤其在简书写作的小伙伴们,有这12条加持,日更绝不成问题。

曾国藩的十个金句,更可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1、每逢大事有静气;
2、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3、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
4、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藏若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
5、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
6、打脱牙和血吞;
7、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
8、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毫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9、乱极时站得住,才是有用之学。
10、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盘上的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生活里,大多数人最容易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其本质被不过就是想通过体力上“勤”来弥补智力上的“...
    坞言阅读 1,432评论 1 4
  • 终于读到《曾国藩传》这本书了,如果不是因为这次读书活动,我想我应该不会去买这本传记。曾国藩的故居,离我家不过几十里...
    南茜_Nancy阅读 270评论 0 0
  • 稻盛和夫在《活法》里讲到他不太欣赏才子,因为才子往往忽视“今天”,才子就如龟兔赛跑里的兔子,自恃才高,由于急功近利...
    Diana兰阅读 341评论 0 0
  • 《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之勤能补拙 曾国蕃不算天资聪颖之人,反而有些愚拙。他十六岁开始考秀才,考了七次,直至23岁才...
    芋圆闲谈阅读 473评论 0 0
  • 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话:人生在勤,勤则不匮。 立马有同学在评论区说:毒鸡汤,头脑是第一要素。 是啊,没有头脑的勤,真...
    马惠萍阅读 820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