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工作时,听一个同事说到了一件发生在她同事身上的事,听得我眼泪都掉了下来。
她同事是独生女,大学毕业刚工作还没有对象。家境不算差,因为就这一个女儿,父母为她存了四五十万的家底。这时,她父亲忽然得了癌症,才四五十岁的年龄,肯定不能看着他病下去。于是住院、化疗,医院里跑前跑后都是她一个人。一天夜里,实在是忍不住,她一个人坐在医院的步梯上放声大哭。期间,一个陌生男生从她身旁走过,没有作声。过了一会,那个男生在她身边默默地放了一瓶水和一包纸,然后依旧不作声地走开了。当时,听她说完,我的泪就下来了。心里忍不住想:但凡她有一个兄弟姐妹她也不会那么的无助了。但凡她有一个人可以商量,有一个人可以轮换着伺候病床跑前跑后她也不会痛苦地坐在楼梯里哭了。所以,那会就想:以后如果自己结了婚,一定要两个孩子。希望他不要面对这样的情景。希望以后我们走了,他在这个世界上最起码有个血亲的兄弟姐妹。
可是,慢慢地这种观念悄然间一点点改变了。或者说也不全是改变了,只是屈服于现实的压力。当你没有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当你没法兼顾工作和孩子,当你背负着莫大的经济压力而暂时没有办法改变时,与其多生一个孩子和自己一起面对困苦还不如只要一个,给他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也越来越觉得,不该把养儿防老当成生育子女的目的。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该把自己所有的期待或者是自己五十年六十年七十年之后的生活起居乃至于生老病死都押宝在孩子身上。当然,这并不是否决了孝敬父母赡养老人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