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三国第一谋士,用大智慧来实现小聪明!

 文/三思


【前言】

三国有两大特产:军阀与谋士。

军阀下回再说,这回却说一个胸中深藏十万甲兵的谋士。

谋士群体当中的代表人物有:诸葛亮、庞统、荀彧、郭嘉、鲁肃、司马懿还有贾诩等等!

而在这群人当中,贾诩在后世被称为“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第一谋士”!

易中天说:贾诩这个我们观众朋友可能不太熟悉的人物,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聪明在什么地方呢?洞悉人性,洞察人心,他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

如果我们认可曹操是一代枭雄的话,在三国时代,真正在谋略上击败曹操,并让曹操自己都很佩服的人,就是贾诩了。

他的谋略之奇之准,其所谋影响之巨,无愧于第一谋士之称;

他翻云覆雨的权术运用,不重在治国安邦,也不长于领兵作战。

他更无意于成为拥兵自重、称霸一方的军阀,他的身份永远在幕后,他不断地从某个将军深厚的帷幕后闪身而出,他的运筹帷幄,往往收到决胜千里的效果。

作为一个谋士,《三国志》早就为他盖棺论定——【算无遗策】!

陈寿的评语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贾诩与曹操手下最具威望的二荀(荀彧、荀攸)并列立传,注家裴松之是颇为不满的。但对于裴注的表述,我个人倒觉得此事见仁见智,若撇开道德威望,

先注重影响世事的深度,则贾诩与二荀并列,并无不当。

他一生辗转数位军阀,最后归宿于大BOSS曹操!

一直活到了七十七岁,在曹丕称帝后位列三公,得善终,子孙皆富贵!

在三国那样一个后战国时期的大乱世,这样的人生颇有些不可思议。

但作为一个谋士,他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与通常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些谋士是颇为不同的!

贾诩
三国志-贾诩传


【半生】

贾诩,字文和。

乱世的摧残,或许使他早早地对“道德”二字不抱任何希望了。

他想好好活在乱世,但渐渐地明白靠他所学经学的“道德”说教,是活不下去的。

他的前半生没有过多的记载,他的人生用成语来描述就是大器晚成、厚积薄发!

《三国志贾诩传》说【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

虽然也有识货的人,但在他真正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这和诸葛亮、郭嘉的二十六七岁便来到刘备、曹操身边的配置相比,贾诩四十多还平平无奇,论起点,肯定是被甩了几条街了!

可是人生有时候它不光只论起点,还要论终点!

当在终点回头看时,贾诩好像又把他们甩了几条街!

在人生四十岁以前的贾诩,《三国志》只记载了他一件事。

早年,他在路上和叛乱的氐人撞了个正着。当时,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人都被氐人心狠手辣地活埋了,贾诩的生命岌岌可危。在这危急时分,贾诩灵机一动,称自己是当时太尉段颎(久任震边大将,在西北地区颇有声望)的外孙。这当然是瞎扯,但秉着对段颎的敬畏和宁可信其有的谨慎态度,氐人不但没有加害于贾诩,反而还派人护送他出境。在那些氐人的眼中,贾诩肯定表现出了一种让他们摄服的气度,才能让他们相信了这个牛皮。

【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意思是他这样的小聪明很多。

一场生死攸关的灾难就这么轻易被贾诩的小聪明化解了。


【乱武】

董卓乱洛阳,贾诩正式出场!

贾诩和董卓都是凉州人,所以贾诩的出场看来只能依附于当时权倾天下的董卓了,毕竟是老乡!

而后吕布联合王允,使得董卓兵败身死。董卓手下大将李傕、郭汜等要解散军队回老家了,不干了(回去种地?),被贾诩用“深明大义”的口才把那群人劝了回去。原文如下:

【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说,你们两个这样就想回西北去?路上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捉拿归案,你们这是找死去了。这两人说那怎么办呢?董大帅都败了。

贾诩说很简单啊,收拾旧部,杀回长安,为董大帅报仇啊!你杀回去成功了,奉国家以令天下,以后把皇帝当个宝贝抓在手上,号令天下;不成功你再走也不迟啊,你干吗现在就跑回去啊!

两人想,是啊,我们干吗现在就解除武装,灰溜溜地回去,杀回去!然后,长安一塌糊涂,生灵涂炭。

这件事,是贾诩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事情。以致于后世留下了一个“乱武”的名声(专门捣乱的人)。

但如此就把长安乱的罪名一股脑都盖在贾诩头上,是不妥的。

我的理解是, 在这个乱世,什么君君臣臣在他眼中一钱不值,什么天子正统在他眼中不过是统治者的把戏,他只做对他自己有利的事。他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让天下人认同,他只为了自己认同。

一切都是为了保命而已。对一个人来说,保命错了吗?

当时天下的地方豪强太多了,汉王朝又那么羸弱,早晚会有一支地方军阀杀入长安。那些军阀哪个是省油灯?既然如此,为什么这么有利的事情不让我贾诩自己的集团来做呢。他只是顺应天下大势,成为了历史的推手罢了。

所以当他看到他所依附的西北军将成溃散之时,为了保命他本能地出了这一个在后世看来是实实在在的“馊主意”的主意。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李、郭二人在长安祸乱国家,祸乱人民,屠杀大臣的时候,贾诩倒是利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做了些好事,比方这两个豺狼要杀谁的时候,贾诩就拦一拦,劝一劝。他可能也觉得这个主意出错了。

《三国志》的说法是【佑护大臣,诩有力焉。】


【帷幕】

贾诩并不像一般谋士那样,追名逐利。他更像是一个乐于玩转人心人性的心理学家。

在长安期间,李、郭二人要给贾诩封个侯,说没有你就没有我哥俩今天之类的话!贾诩说什么救命之恩,这个是小事情了,有何功劳呢。又说那你就当个大官吧,贾诩说你看我这个人又没有什么名声,又没有什么面子,让我当这么大个官我怎么当得下来呢,不当不当。

他这样一来。就弄得这二人对他是又信任、又尊敬、又崇拜、又害怕。

【傕等亲而惮之】

在这两个草莽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深不可测的神人呐!

后来贾诩到底寻了个机会离开了长安,在他洞悉一切的眼神看来,他所依靠的这两个凉州军阀是肯定要灭亡的,他不能再待下去了。

贾诩知道华阴的将军段煨跟自己是同乡,所以就先投奔到那去了。

段煨对贾诩非常好,其手下都非常敬重他。

但越是敬重,贾诩越是感到一种危机感。

贾诩是什么人物?段煨对他的一切他都深深地感觉到了,如果再死皮赖脸地在这里留着,说不定哪天两个人撕破脸,自己的命还是保不住。

《三国志》的描述是段煨对贾诩表面敬重,内心忌惮,因为贾诩名声很大,在兵士中威望极高,段煨怕贾诩喧宾夺主。贾诩离开段煨时有人问他:“段煨对您不薄,您为什么要离开他呢?”贾诩说:段煨性多疑,而且非常忌惮我,礼遇虽厚,但不可依靠,日子久了,必然被他所害。我离开,他肯定高兴极了,因为他希望我联合强大的外援却不与他争权,这样他必然会厚待我的妻子儿女。张绣身边现在没有谋士,也诚心希望我去那发展,这样的话我和家人就都可以保全了。

【煨性多疑,有忌诩意,礼虽厚,不可恃,久将为所图。我去必喜,又望吾结大援于外,必厚吾妻子。绣无谋主,亦愿得诩,则家与身必俱全矣。】

贾诩暗中联系了在南阳的张绣,张绣得知他有投靠的意思,美的不得了,马上派人去迎接。 

贾诩所料丝毫不差,张绣竟然行子孙之礼前来迎接他。段煨知他离去,也去了一块心病,果然善待其家属。

是不是神算?

话说张绣为什么这么崇拜贾诩呢?因为他的叔叔就是西凉集团的重要将领张济,除了李傕、郭汜之外的西凉三号人物,张济死后,张绣全权接收了叔叔的人马和地盘。在前辈李傕、郭汜二人眼中的“神人”贾诩,在这个后辈张绣眼中,岂不更言听计从?

在张绣的身边,贾诩将书写出他一生中最精彩绝伦、绝于人后的篇章。

比如贾诩两次打败了曹操!

所有人提到曹操平生所吃之败仗,都不会不提"宛城战张绣"。

张绣先时已降于曹操,后来又想反叛,贾诩就设计了,就说你去跟曹操说,我们的部队要调动一下,防区要变一下,问曹操可不可以?曹操说可以啊,曹操打赢了之后都是那种得意洋洋、尾巴翘到天上毫不遮掩的。

然后又跟曹操说,说我们这个军队的运输车比较小,很多东西装不下,能不能允许我们的战士把盔甲和武器都随身携带,盔甲就穿在身上了,武器就拿在手上,以免我搬运起来比较困难,行不行?

曹操又说可以可以可以!

于是这个张绣的部队就穿着军装,扛着武器,开着战车,堂而皇之地从曹操的军营前走过,突然调过头来,冲进曹营。那当然是杀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

这也可以说是曹操输得最为凄惨的一仗,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及贴心猛将典韦相继阵亡,自己所乘的大宛良马"绝影",亦中箭而死,可说狼狈至极。可谓是被杀子杀将杀侄杀宝马,另外自己搭了半条命。

这就是贾诩干的事情。

如果从这一点再结合贾诩在曹操、曹丕手下后来的长寿、善终、登高位上来看,贾诩岂非牛上了天去?

毫无疑问,这一仗曹操是输给贾诩的。贾诩后来又赢了曹操一回合,那一仗虽无多少战略意义,却极端神奇,可以让曹操作为教科书,好好琢磨研习一番。

有一天曹军莫名撤退了,张绣立功心切,急不可待地要领军追赶。贾诩在一边连连阻止,张绣不听。

结果被曹操打得大败,丢盔卸甲,灰溜溜地回来了。刚刚坐下,一口水还没喝呢,贾诩说,将军,赶快再追!

张绣说,先生这话我就听不懂了,上次张绣要去追先生说不能追,现在张绣都打败回来了先生说赶快追,什么意思啊?贾诩说你不要问什么意思了,你现在追就是。

张绣想这个没道理啊,但是一想这个贾诩真是料事如神,那就追吧!好,了不起我再败一回。又收拾他的残兵败将,又追过去,大胜而归。

这回来以后张绣就对贾诩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说:第一回张绣是以精兵追退兵,先生说必败;第二回张绣以败兵追胜兵,先生又说必胜,张绣左思右想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先生能不能指点指点?

贾诩说,这个事情其实非常地简单,将军你想一想,曹操和我们作战,他有失利吗?没有;他有失误吗?没有;他有失策吗?没有,那他为什么要撤退?一定是他后院失火,朝中出事,所以他是撤退,不是溃退,他是有计划地撤军,因此以曹公之英明必亲自断后。

将军您虽然是英勇善战,实话实说,论打仗,比曹公那还差一点,所以将军这样追上去以后遇到亲自断后的是曹公,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

这翻话说得张绣张大了嘴巴怎么也合不拢,贾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啊!大姆指竖得就差竖大脚趾了。

实际上我们看《三国演义》总说诸葛亮料事如神,会打仗,但老实说比起贾诩那是不如的。

这一段《三国志贾诩传》是这么记载的:

【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

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锈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我现在觉得文言文读起来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这一段就问你神不神?

这玩儿的不就是心理吗?不就是算无遗策吗?

三国历史千百年来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爱不释手,实赖贾诩者一流人物出没其中。

后来不久,当曹操和袁绍两大军事集团纷纷剿除诸侯之后,世界虽然没有变得安宁,但在一般人看来局势却已明朗不少。

争天下的只剩下曹、袁两人,而在一般人看来袁绍的实力又远在曹操之上。

投靠袁绍还是曹操,就成了张绣迫在眉睫之事。投靠袁绍的理由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一则袁强曹弱,一则张绣于曹操有杀子杀将杀侄杀宝马之仇。

不久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投到我们这边来吧,这个战争你可别站错了队啊,站错队是没有好下场的,还说我们袁大人如何如何。

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将军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了。

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

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张绣说怎么办啊?

贾诩说,投靠曹操啊!

张绣连说哎呀,亏你想得出,上回不是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他到时问我要子要将要侄要宝马,我咋办?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你,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

第一,曹操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

第二,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那叫做年三十儿的凉菜——有我们过年,没我们他也过年;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叫雪中送炭啊!这叫做有利。

第三,据我看来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作为信义的榜样给天下人看。这叫做有安全。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这不就是洞察人心、洞悉人性吗?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操吧!

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拉住张绣的手问长问短,问寒问暖,亲热得不能再亲热,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我们做个儿女亲家吧!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

曹操感激贾诩,拉着他的手说:“使我在全国受到尊重和信任的人,就是您啊!”

曹操

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终其一生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曹操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完全在贾诩的预料之中。

《三国志贾诩传》这一段故事的原文:

【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并与诩书结援。

绣欲许之,诩显于绣坐上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绣惊惧曰:“何至于此!”

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

诩曰:“不如从曹公。”

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

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

绣从之,率众归太祖。

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之所以甘冒奇险,因为他正确的认识了天下的形势,看透了曹操的内心之所想,如此高明的战略决策在三国时代凤毛麟角,贾诩不愧为三国第一谋士。

贾诩的看人入木三分,比如刘表,贾诩的评价也是既准确又刻薄:"若天下安宁太平,刘表可位列三公,然而方今乱世,他如此不见事变,多疑无决, 便注定是碌碌无为之辈。"看后来刘表的遭遇,岂非预言一般?

在官渡之战曹操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又去征求贾诩的意见,贾诩说,曹公啊,你有四个方面比袁绍强:你的智慧超过袁绍,勇敢超过袁绍,用人超过袁绍,决断超过袁绍,你有四个方面超过袁绍,为什么打了半年还不能胜利呢?根本原因是你总想万无一失,你顾虑太多了,只要你下定决心,集中兵力,一定能够胜利。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

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太祖曰:“善。”

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

绍军大溃,河北平。】


【归宿】

进入曹操幕府之后的贾诩,其人生航道开始进入了另一片相对平静的海域,似乎找到了归宿一般。

当然他仍不时献计供策,比如在曹操征伐马超、韩遂的过程中对他二人使用离间计,贾诩功不可没。

【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

诩以为可伪许之。

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

太祖曰:“解。”

一承用诩谋。语在《武纪》。

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对曹氏父子,贾诩本来还有可能立下奇功:曹操、曹丕先后两次讨伐东吴,都以失败告终,赤壁之战更使曹操元气大伤。贾诩都曾预睹先机,加以谏阻,只是曹操未能采纳贾诩的建议,导致了军事失败,为三足鼎立创造了条件。

在曹操立太子的过程中,在曹丕与曹植兄弟争权的过程中,站在曹丕一边的贾诩,仍以自己四两拨千斤的谋略,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为五官中郎将的曹丕向贾诩请教太子争宠术时,贾诩曰:

【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顾。】

就这么一番貌似不切实际的大话,竟使得曹丕从此幡然改悟,自我砥砺,终于赢得了曹操的好感。

此前曹操也曾特意屏退众人,向贾诩请教立太子一事。贾诩面露难色,故意不答。

"先生为什么知而不言?"

"不,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两个人。"

"谁?"

"袁绍和刘表"。

【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

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

太祖曰:“何思?”

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贾诩不仅谋略过人,也特别善于处理他人父子关系。贾诩貌似漫不经心的回答,对曹魏政权的最终确立,也许竟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众所周知,袁绍、刘表正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继承人问题,死后遂使得家破人亡。

贾诩示曹操以前车之鉴,终于使曹操决下心来,立曹丕为太子。如此含蓄而又铿锵的引用论证要比费劲口舌强了不知道多少倍,贾诩的谋略实已经达到了“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境界。


【谋已】

贾诩晚年在曹丕称帝后位列三公,一直活到了七十七岁,得善终,子孙皆富贵!

来到曹操帐下后的贾诩越来越韬光养晦,轻易不发一言,发言亦是点到为止。

他淡出江湖的意味正日益明显。

晚年的贾诩尤其乖觉无比,他闭门不出,谢绝交游;为了杜绝他人猜疑,他处理儿女婚嫁之事,也力避攀附名门,这一点说明了他对于功高盖主带来的祸患的清楚认识,是一个极有自知之明的人。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天下人谈论起有智慧的人时都赞许他!

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我认为才是贾诩整个人生经历里面最值得深思的一点。

我一度把贾诩是当作神话一般的存在,而正是读到了这一段,才使我真正佩服这位贾文和的低调与深邃。

开头说过,作为一个谋士,他的终极目标在我看来与通常我们所认识到的那些谋士颇为不同!

贾诩就是谋士群体中的一个例外,比如一旦自己的计谋不被采纳,他不会据理力争,说不说是我的事,听不听是你的事。

讨论起贾诩来,大都也把贾诩过度神化了,他是智谋超群不假,但他又为什么这么低调呢?千百年来没有他同期的那些谋士那么为众人所知呢?

我的理解是,贾诩就是一个真正想要低调的人,他不想招摇,他虽有使曹操都畏惧几分的大智慧,但他只是个想用自己的大智慧来实现自己小聪明的人。

他的小聪明就是做一个普通人。

在乱世做一个普通人的定义是什么?

我认为是想办法远离是非之地,永远都为自己铺好后路,永远只为自己和家人而图。他不想成为一代名臣,无意于治国平天下,只想修身齐家而已。

无论是董卓还是张绣,无论是段煨还是曹操,他们都不是贾诩真心关心的,贾诩所做的每一个计策,走的每一步棋,都对主公最为有利,但究其根源,还是为了自己。

我们说谋士有三种目标:谋主,谋己,谋天下。

这就是谋己的最高境界。

三国中绝大多数谋士都是谋主,也就是只为主公着想。谋天下的或许只有诸葛亮吧,他毕竟是有着纯粹的统一天下的理想的,但他又不是纯粹的谋士,他更是政治家。

而贾诩就是纯粹的谋士,他的目标只有一个,谋己。或者说他的处世哲学和最高的目标都是谋己、明哲保身。

但是贾诩明白,在乱世,一个懦弱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安逸的普通人的,所以他必须要表现出他的强大,强大到没人敢惹他之后,他才能安安静静过上一个普通人的日子。

这实在是一招以攻为守的杰作!

贾诩始终是个纯粹的谋士,不要拿什么“文死谏,武死战”的道德来要求他,他追求的东西从一开始就很明白:不是建功立业,不是扬名立万,而是要自己和家人好好活下去。

他和数百年前的张良一样,只是想在风暴后享受内心的平静。

我们是无法简单地用道德的眼光来评价贾诩这个奇人的。

他是个有个性的谋士,和云云众生不同,和云云谋士也不同。

他像一个在乱世中游戏人生的人。他辗转几任主人,无非亦是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他对哪个势力都没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待天下的沧桑沉浮;他把施展才华看作一种乐趣或者纯粹的本职工作,看着事件按照自己所预期的那样发展;你可以说他无情,但在那个时代,贾诩有他的理由选择做一个他这样的人。

有一篇写贾诩的文章是一位女性读者写的,她用女性的视角写道:

我只要明哲保身的贾诩,“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地穿行于各大集团,到哪都悠然自得。

我只要举重若轻的贾诩,面对困难时说出的永远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事情的关键。

我只要甘于平淡的贾诩,不要高官厚禄,不要后世传扬,平静地和家人安享晚年共度余生。

我只要顾家的贾诩,会在孤身离开段煨时说:“我知道段煨一定会善待我的妻子,我才离开。”

我只要一代鬼才贾诩,即使年纪不小即使长相不英俊,即使自私专门为己极少为人,但却未忘记什么叫大义什么叫亲情什么叫爱,也从没忘记什么人才称得上谋士。

我总认为,贾诩在九泉之下看着自己千年来沉寂,近年来却声名鹊起,他一直都是微笑了然地看着,他心中有一个自己的度量衡:连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都保护不好的人有什么资格襄助英主平定天下?

这是一种颇具现代化的解读角度。

【结语】

每一个时代对于历史人物的解读都会不同。

在那言必称家国集体的年代里,贾诩这样的人必然是要受到口诛笔伐的。

而时代走到了今天,都在说追求自我个性化的今天。贾诩的为人处世,或许能有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吧。

不能单一片面地解读贾诩,他是有着大智慧,同时也有着小聪明的人!

但贾诩就是贾诩,千百年来只有他这么一个。

后世对他的理解与否,他才不在乎,后世的褒贬之论,他才无所谓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080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422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63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54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6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56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14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5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12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41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8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47评论 4 33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73评论 3 31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7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06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76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