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长歌行》中的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经常被作为励志诗被引用,这首诗的第一句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葵,也称葵菹,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蔬菜之一。《诗经·豳风·七月》“七月亨葵及菽”,记载的就是当时人们将葵作为食物。葵菜种类繁多,现代多为野生,只剩下冬葵仍出现在餐桌——现代人称之为“冬苋菜”。
需要厘清的是,中国古代葵菜开的花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向日葵,向日葵直到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而明以前诗词文章里出现的葵花,应为锦葵、蜀葵。
无论是原产于中国的葵花,还是后来才引进的向日葵,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向日倾。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便道:“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从这个特点还衍生出来两个词语:“葵倾”,比喻像葵花向日一样地倾慕;“葵藿”,比喻下级唯上级之命是从)。南宋刘克庄也曾做《向日葵》诗:“生长古墙阴,园荒草木深。可曾沾雨露,不改向阳心”。
不知是否受到汉《长歌行》的影响,古人喜欢以葵花来感叹时光易逝,唐代诗人岑参《蜀葵花歌》:“昨日一花开,今日一花开;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唐代戴叔伦《叹葵花》“今日见花落,明日见花开。花开能向日,花落委苍苔”,都是表达的这个意思。
蜀葵、锦葵颜色很多,但向日葵只有黄色一种,因为花开似太阳而得名“sunflower”,又因为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朝阳花”、“望日莲”。
向日葵向日而开,又多开于烈日炎炎的夏季,所以常给人以明朗、积极、快乐的感觉。虽然中国古代很少向日葵的诗词,但在国外颇受欢迎。秘鲁将向日葵定为国花,而在古印加帝国,向日葵是太阳神的象征。荷兰画家凡高尤其喜欢向日葵,曾多次描绘以向日葵为主题的静物,并曾说过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自己的画室。而他的名画《向日葵》中的向日葵艳丽华美,像是熊熊的火焰,又像是炽热的阳光,充满了热情、激情,光芒四射,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