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吕本撰《清漳黄氏重修族谱序》翻译及解析

明代吕本撰清漳黄氏重修族谱序翻译解析

      吾家(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仑苍镇蔡西村白营庵山黄氏)乾隆二十七年手抄古谱,录有四序,分别是南宋驸马进士二世祖国栋公撰《黄氏族谱序》(始祖浦东登岸序)、明进士廉州知府文豪公撰《黄氏族谱序》(沧泉序)、明内阁大臣吕本撰《清漳黄氏重修族谱序》、明进士御史一龙公撰《漳横内黄氏族谱序》。其中吕本所撰《清漳黄氏重修族谱序》根据浦西黄氏已知史料,目前仅庵山谱收录。现就其原文敬录如下,并给予翻译和试解析。

原文

清漳黃國英,余南宮所校士也。而其子一龍,欽壬午魁。薦偕計,道武林,因謁余剡溪之上,敘夙雅,瀕行,以譜示余曰:茲且重修,願況一言,為世世重。

余惟家之有譜,不猶國之有史哉?徵往俟來,胡可廢也。自宗法壞而譜牒淪遺,即號為士大夫,猶莫能名其所自出。昔人云:先祖有善而弗知,曰不明;知而不傳,曰不仁。况并其名諱而湮滅之,尚可為人也與哉?黃氏自國棟公繇杭入漳,代有忠貞。隱德至封君工部公,篤生國英父子,甲第濟美,川至日升,其未艾也。而一龍能成父志,復增修而光大之世系祖德,宸章家範,昈分臚列,爛然有第。俾為父祖者有所觀感,而貽孫謀;為子姓者有所激厲,而绳祖武。敬宗睦族,恒必繇之,所關豈淺鮮哉?

余耄矣,樂觀其事,遂不辭而書之簡端。

萬曆十一年歲次癸未仲夏吉旦

賜進士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少傅兼太子太傅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知

制誥

會典總裁余姚八十一翁呂本序


清漳(今福建漳州)人黄文豪(字国英),是我当年在礼部(南宮)主持科举考试时录取的士子。他的儿子黄一龙,考中了壬午年(万历十年,1582年)乡试的魁首(解元)。黄一龙作为举人(薦)赴京参加会试(偕計),途经武林(杭州),于是到剡溪(今浙江嵊州,吕本致仕后居所)来拜访我。我们叙谈了旧日情谊,临别时,他拿出家谱给我看,说:“家谱即将重新修订,恳请您赐予一篇序言,使此谱能世代受到珍重。”

我认为,家族有谱牒,不就如同国家有史书一样重要吗?它征引过去以昭示未来,怎么可以废除呢。自从宗法制度衰坏以后,谱牒也随之沦丧散失。即使号称士大夫的人,也往往不能说出自己家族的来源。古人说:先祖有美德善行却不知道,叫做不明智;知道了却不传扬,叫做不仁义。更何况连祖先的名讳都湮灭遗忘,这还能算是人吗?黄氏家族自国栋公从杭州迁入漳州以来,世代都有忠贞之士。他们积累的隐德,到了因子孙显贵而被封赠(封君)的工部公(漳州府志载:黄文豪父亲黄日华“以子文豪贵赠工部郎中嘉靖年”)时达到鼎盛,他(工部公)厚德载物,诞育了黄文豪黄一龙父子。父子两代相继登科(甲第濟美),家族声望如江河汇聚、如旭日东升,前程正不可限量。而一龙能继承父亲的志向,再次增修家谱,使家族的世系源流、祖先的德行功业、朝廷的褒奖敕命(宸章)、家族的家规门风(家範),都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地记载下来,光彩夺目,井然有序。这使得做父祖辈的人有所观览感发,从而为子孙后代谋划深远;做子孙后辈的人有所激励奋发,从而效法祖先的功业(绳祖武)。尊敬祖宗、和睦宗族,这些美德必定由此修谱而来。它所关涉的意义,难道浅薄微小吗?

我已年届八十高龄,很高兴看到这样的盛事,于是不推辞,提笔在谱书卷首写下这篇序言。

万历十一年(1583年),岁在癸未年,仲夏(农历五月)吉日。

获赐进士出身,特授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掌管制诰担任《大明会典》总裁官的余姚(今浙江余姚)八十一岁老人吕本谨序。


解析:

一、作者与背景:

作者吕本(吕夲,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浙江余姚人,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内阁大臣。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进士,越两年授检讨,充经筵展书官。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次年迁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时严嵩独任相,帝令廷臣推荐,未提及吕本。又令密探于国子诸生,咸称吕本善,征入阁,任续修《大明会典》总裁官。后历任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光禄大夫。

此序作于其八十一岁高龄致仕(退休)在家时(1583年)。

二、作序缘由:

受门生黄文豪之子新科举人黄一龙的委托,为黄氏家族重修宗谱作序。序中交代了黄一龙在赴京会试途中特意拜访吕本并请序的经过。

三、核心观点:

类比史书。开宗明义,强调家谱如同国史一样重要(“不猶國之有史哉”),是记录家族历史、传承文化的载体。

批判时弊。指出宗法制度衰落后谱牒散失的严重后果,导致很多人“莫能名其所自出”,甚至遗忘祖先名讳,这是不明智、不仁义的行为(“不明”、“不仁”)。

揭示意义,阐述了修谱的四大重要意义。记录传承:“徵往俟來”,记录过去,昭示未来。彰显祖德:使祖先的忠贞、隐德、功名(如黄氏的“甲第濟美”)得以彰显和流传。教化族人:使父祖辈能“有所觀感,而貽孫謀”(反思自身,为子孙谋划);使子孙辈能“有所激厲,而绳祖武”(受激励,效法祖先功业)。凝聚宗族:是“敬宗睦族”的基础和纽带(“恒必繇之所關”)。

四、浦西黄氏的褒扬:

追溯浦西黄氏源流:国栋公自杭迁漳。

称赞黄氏家族传统:“代有忠貞”、“隱德”。

特别赞扬其近世的显赫:受封的工部公、中进士的黄文豪及当时中举之黄一龙父子。

高度评价黄一龙继承父志重修家谱的行为,认为新谱记载详尽、条理清晰“昈分臚列,爛然有第”,预示着家族持续兴旺“川至日升,其未艾也”。

五、语言与风格:

庄重典雅、简明精要:作者作为明朝重典《大明会典》的总裁官,此文为典型明代文言文,行文庄重典雅,用辞简明扼要。

逻辑清晰,论证有力:从家谱重要性的一般性论述,到对时弊的批判,再落到黄氏修谱的具体事例及其意义,层层递进。

运用典故:如“绳祖武”出自《诗经·大雅·下武》)和比喻如“川至日升”。

落款详细:罗列作者显赫的官衔和年龄、籍贯,体现了序言的郑重和作者的身份地位,也增强了序言对黄氏宗谱的权威性(“為世世重”)。

六、浦西黄氏族史研究:

说明了明代文豪公曾经修谱,而子一龙公续修族谱的历史,这是吕本序明确阐述,而文豪公序、吕本序、一龙序三序相互印证的,是浦西黄氏最早的明代族谱之一。而庵山黄氏为明末从海澄西坡迁出,持有之四序很可能即一龙公所修之谱抄录而来,同处明末年代,证明了庵山古谱具有高度可信性。

揭示黄一龙为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乡试的魁首解元,补充了黄一龙科考史。(注:黄一龙后中万历已丑(1589年)科进士)

揭示黄文豪父亲封“工部公”,与《漳州府志》载:黄文豪父亲黄日华“以子文豪贵赠工部郎中 嘉靖年”相印证。

七、价值:

是研究明代宗族观念、谱牒文化的重要文献;对明朝内阁大臣吕本官衔及史迹之研究亦具有重大价值;体现了士大夫阶层对家族传承、道德教化的重视;为研究福建漳州浦西黄氏家族和南安仑苍蔡西庵山黄氏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线索;展示了明代高级官员(如吕本)与门生故吏之间的情谊及其在地方文化事务(如修谱)中的作用。

这篇序言不仅是一篇优美的古文,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史料,深刻阐述了家谱在维系宗族、传承文化、教化子孙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吕本序原文1


吕本序原文2


吕本序原文3


吕本


《漳州府志》载黄日华

南安仑苍庵山浦西黄氏均诚公后裔黄秀聪

2025年6月9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