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在《史记》中用很大篇幅记载《孔甲好龙》的故事,他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大家好!欢迎来到《历史小故事的启示·第二期》,本期我们要与大家分享的故事是《孔甲好龙》。
孔甲是夏朝的第十四任君主。也许是为了测试孔甲,也可能是上天要给这个昏王某种征兆,上天派两条龙降临夏宫,一条雌龙,一条雄龙。两条龙在夏宫庭院里游动,不肯离去。孔甲觉得有趣,命令下属把这两条龙养起来。下属困惑地问如何养龙,孔甲固执地说:“你们不懂得怎么养,不等于天下没人懂得怎样养。快去,去找能养龙的人来。”下属无奈,只能按照孔甲的指令,找了一个叫刘累的人,让他来为孔甲养龙。
然而,不久后,一条雌龙死了。刘累把死龙煮给孔甲吃,孔甲觉得味道十分鲜美,想要吃更多的龙肉。刘累意识到孔甲的贪婪,担心将来无法满足他的需求,于是准备偷偷逃离。孔甲发现后十分愤怒,下令把刘累杀死,并埋葬在城外。孔甲的暴行引起了各部落首领的不满,他们纷纷叛离,夏朝开始走向衰败。
不久后,天降大雨,刮起大风,城外山林也无缘无故地烧起了大火。孔甲怀疑是刘累的冤魂作祟,于是乘马车去郊外祈祷,却在半路上神秘地死去了。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就源于孔甲的无能和残暴。司马迁苦心孤诣,在《史记》中用很大篇幅记载《孔甲好龙》的故事,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第一、人要有敬畏之心。众所周知,龙是华夏族的图腾,是全民族敬畏、崇拜的对象。孔子还曾把老子视作龙,以示敬畏。然而,当上天派两条龙降临夏宫时,孔甲却觉得好玩,命令把龙养起来,后来甚至吃龙肉。这说明孔甲是一个没有丝毫敬畏之心的人。人生在世,应该心存敬畏,否则,他就离衰亡不远了。孔子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君子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明朝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归,行有所止。”反之,若心无敬畏,则行无所止,于是胆大妄为,伤天害理,最终必自取灭亡。
第二、要警惕贪婪的诱惑。贪婪堪称是万恶之源,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贪婪的危害都极大。孔甲对龙肉的贪欲,导致了刘累的逃离和各部落首领的不满。这种贪婪和无度,使他失去了人心和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夏朝逐渐走向崩溃。
第三,这个故事还隐晦地告诫人们:一个人不论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如果没有敬畏之心,无法克制自己的贪欲,滥用权力或不能公平对待他人,都会失去他人的支持和信任,最终都难逃正义的制裁。孔甲在半路上神秘地死去,就是这种人的下场。所以,越是上位者,越应该遵循正义和道德原则,心存善意,以公正和善良来对待下属,而不是以残暴和私欲来对待下属。
最后归结一下,司马迁苦心孤诣,在《史记》中用很大篇幅记载《孔甲好龙》的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就是九个字,即存敬畏、去贪欲、行善举。
好了,本期分享就到这里,记得点赞、关注哦,一起探讨更多历史小故事的启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