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开始正文前,有两点我要表示忏悔,一是我所选取的事例,大概会触犯一些“卫道士”的敏感神经;二是我居然取了个这么长的标题。
下面进入正题。
假如你是马蓉(我希望这话没有冒犯的意思),你该如何替自己辩解呢?目前当事人所采取的做法,是抹黑对方,从而替自己开脱。这种手法过于低级,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效果一点也不好。
你打算做得比她更高明一些,你要写一篇文章来替自己辩解。现在的你,承受着网络上的一片骂声,唯一可以引为安慰的是,此刻你写一篇文章出来,倒不愁没有人看。即使你写一万字,也会有很多人一字字读完。
那么,在写一篇文章前,你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
一、写文章前,要心境平和,冷静构思
写作也许要动用很多感性思维,但它首先是一件理性的事。行文中有时需要你带着充沛的感情,但在行文前你首先应该冷静而充满理性地构思。
比如说你现在,被无数人所痛骂,亲朋好友对待你的态度也有些不自然。此刻的你,或许慌张,或许焦虑,或许愤怒,或许麻木。但在写作之前,这些纷繁芜杂的情绪念头都要清空,不要让它们来妨碍你的构思。你必须开始思考下一个问题:
二、我的目标读者是谁
写文章要考虑目标读者,这将直接决定你后面该如何行文。比如,考场作文的目标读者是阅卷老师,它的行文特点就和发在公众号上的文章大大不同。
那么,你现在这篇文章的目标读者是谁呢?首先,不会是那些肆意谩骂你的网络暴民,他们只是在借着这个事由宣泄自己的情绪,从而获得一种心理满足。你的辩解他们是不会听的,他们大概也不会有耐心把文章看完。所以,在文章中,你不要把他们作为诉求对象,事实上,你完全不用考虑他们。
你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关注这一事件的较有理性和文化的人。这些人所占比例较少,但掌握媒体话语权和舆论风向的基本是这部分人。如果能赢得这部分人的支持,对你有莫大的好处。同时,正因为这部分人的思考层次比较高,所以在文章中你可以使用一些精微奥妙的词,阐述一些抽象深刻的思想。
三、文章的总体策略
确定了文章的目标读者后,你就可以考虑文章的总体策略了。这是你整个写作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你的文章就会显得散乱或不协调。
而就这篇文章而言,你的总体策略应该是怎样的呢?
首先,你不应该直接替自己辩白,不要忙着驳斥那些指责你的话,现在整个舆论对你十分不利,绝大部分人都站在你的对立面,你的直接争辩会引起读者的抵触和反感。
大体来讲,你要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首先,第一部分,你要真挚地表达自己的痛苦和忏悔,争取赢得读者的同情和共鸣,缓和你和读者间的情感对立;接着,第二部分,你要委婉地替自己开解,而且,这里称述理由时要注意自己的措辞,不要用论断的语气,而要用一种疑惑的语气。不一定赢得读者们的同意,但一定要引起他们的思考。最后,第三部分,你要再一次表示自己的忏悔,同时把读者们的思考往更抽象的方面引,要让读者们从你的困境中看到人类的一种普遍悲哀,从你所面对的诱惑和冲突中看到人类所共同面对的一些需要思考和改良的理念。
无疑地,这次写作极需要功力。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每一部分的写作技巧。
四、如何打动人心——用好叙述、描写和抒情
我们人类自诩为一种拥有理性的生物,但我们又是多么容易被情绪和冲动左右啊。很多时候,我们的理性,替自己的行为想出种种理由来;但行为的根源却并非出于这些理由,真正的动机是在情感上。当你试图说服一个人时,通过道理来论证说服他,往往还不如通过感情来打动他。人毕竟不是一台理性判断机器,我也不知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在你将要写的文章的第一部分,你就要试图通过感情来打动读者,从而为后文进一步的说服做好铺垫。那么,要如何打动人心呢?答案是用好叙述、描写和抒情。
第一部分,你要进行忏悔,但忏悔不是干巴巴地喊几句“我有罪”就完了,你要好好叙述一两件事情,能反映过去婚姻生活中的甜美,再描写一下现在家庭分崩离析后的悲伤景象,你还得好好想几个有感染力的细节,因为细节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抒情也不要生硬直接,要把它融于叙述和描写之中。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被你的情绪感染。
那么,做到这些就够了吗?是挺好了,但你应该对自己的文章和要实现的效果有更高的要求:
五、用好暗示——绕过质疑和批判
一位魔术师,把扑克盒里的扑克倒在桌子上,然后随意地把盒子扔到一边。他向观众暗示了什么?
这是魔术师Luke Jermay 在他的著作《Building Blocks》中问的一个问题。随后,他又自己做出了解答:那个魔术师的表演,暗示了盒子里的扑克都已经倒出来了。尽管这很可能不是事实,却没有多少观众怀疑这一点。
为什么?因为如果一个观念是通过暗示的方式偷偷溜入人的潜意识,人就难以对这个观念发起思考、质疑和批判。往往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地加以接受。试想,如果那个魔术师把盒子扔到一边后,再画蛇添足地补充一句:“扑克牌都倒出来了。”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
同样的,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用到这种暗示技巧。大部分时候我们会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让读者能明确地了解;但也有些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宁愿采取一种隐晦的表达方式,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和接受。
在你将要写的第一部分中,你想打动读者,缓和读者和你之间的情感对立;但你还想改善下自我形象。毕竟,你现在是和文学作品中的潘金莲齐名,这可不是什么好玩的。
这里,就很适合使用暗示手法了。很多读者对你成见很深,你的任何“洗白”自己的说法,他们首先就会倾向于否定。所以,虽然你想在文章中改善自身形象,却不要作任何明确陈述,不要说什么“其实我这人,还是挺好的”,相反,你要处处自责,但却要在这自责中让读者感觉到“这人还是挺不错的”。
显然,要实现这个效果并不容易,用力太轻,读者会完全感觉不到你想暗示的意思;用力太重,读者又会觉得你太假太做作。
但这是你在第一部分的写作中,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六、注意衔接,让文章行云流水
第一部分的文章,以忏悔自责为主。但这里的叙述顺序大有讲究。我强烈建议你按照这个顺序:
首先,向丈夫王宝强道歉;接着,向孩子们道歉;然后,向双方父母道歉;最后,向这段破裂的感情道歉。
有人也许不明白,最后“向破裂的感情道歉”是个什么意思?
但这部分,对于承上启下非常重要。
这部分中,你要回顾这段已破裂的感情,忏悔自己没有好好珍惜。你要叙述一两件反映过去甜美爱情的事,同时,要注意的是,在这叙述过程中你也要暗暗反映出你和王宝强在爱好、品味上的差异,为后文的叙述感情破裂与出轨作好铺垫。
同时,前面的几个道歉,都是向具体的人道歉;而最后的这个道歉,却是向抽象的“感情”道歉。这也是从前文的具体的叙述,到后文的抽象的说理之间的一个过渡。
很多人追求行文的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但这种效果不是你随便写就能写出来的——除非你很有天才。大部分时候,自然流畅的效果是源于作者的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
七、写作要有分寸感
好了,第一部分的忏悔结束,你的文章将进入第二部分了。这时你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你得交代你为什么会出轨了。
前面说了,第一部分要有具体的描写和真实的细节。但你不要傻愣愣地在第二部分也采用同样的笔法。你也不要出于自我辩护的心理,把这出轨写得分外美好,好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千万不要这样。这就是一个写作的分寸感的问题。
你要知道,除了浓墨重彩,有些地方也得轻描淡写。
出轨事件的具体情况,你就必须写得很有分寸,以免激起读者原本已经平息的愤慨。
你要开始把重点放在抽象的原因分析和一些更抽象的问题的思考上。为什么要这样?这就是下一个要讲的写作技巧:
八、写作要有层次感
如果一篇文章是一幅画的话,它不应只有近处的一切,它还应该有远山,有夕阳,有宇宙。
好的文章会有一种层次感和纵深感,能让人反复回味,而不是一眼看穿。
这是从文学的角度考虑。而对你而言,就这篇文章来说,你还有一个更迫切的理由:你希望人们把对你——一个具体的人的批判,转化为对更抽象的问题的思考。
那么,你可以把读者引向哪些更抽象的问题呢?我建议,至少有三个方面是你可以考虑的。
你可以让人们思考当代婚姻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或者说,它是否可以变得更好,是否能让人们在享受婚姻的稳定和安宁的同时,也享受一些邂逅和激情?开放式婚姻是否可行?婚姻的基石是否一定要建立在双方的性忠诚上?
你也可以把问题推向人生的一种普遍困境:当人陷入一个泥潭,他需要多大的努力才能走出这个泥潭?当人面对一个僵局,他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打破这个僵局?西西弗斯的困境是否是人生的一种普遍写照?由人的道德和欲望、理智和情感、崇高和卑劣结成的这张网,是否会让人永远在其间挣扎?
你也可以尝试唤起女权主义者的同情。你可以抛出下面这些问题:在出轨这个问题上,社会对于女性是否过于苛刻?在性道德上的更高要求,是否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和物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的解放之路是否任重而道远?
总之,在这第二部分的论述中,你要努力挖掘出一些深刻的东西,赋予你的出轨行为更多的象征意义。让人们读后不再想起潘金莲,而是想到海斯特·白兰,或者安娜·卡列尼娜。
同时,在论证说理的同时,你仍然要记得写作的分寸感。语气不要斩钉截铁得像布道的牧师,而应该带着丝困惑和犹疑,仿佛一只迷途的羔羊。
九、紧扣主题,不要节外生枝
写到这里,你的文章就要进入尾声了。有些人如果写得兴起,就会感到意犹未尽,然后开始洋洋洒洒,东拉西扯。
你可不要这样。最后,你要再一次表达自己的忏悔和歉意,同时再一次抒发自己的困惑和迷茫。然后,在读者陷入同情和深思之际,你就可以轻轻地把文章结了。
以上,就是我想说的,关于写作的九条建议。当然,开的出好菜单,不代表当得了好厨师。虽然理论上说得天花乱坠,但如果我自己动笔来写,也不一定能写得很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写作看似简单,似乎人人都能写,但其实也并不简单。
最后,可能有读者仍然好奇:作者你究竟对王宝强和马蓉一事抱什么态度?
但是,难道我会违背自己刚说的写作建议第九条,开始脱离主题、节外生枝么?显然不会。
我只希望我的态度和倾向,已通过字里行间的暗示表达得足够充分了。
就此停笔。